一种弹射装置的级间缓冲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475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射装置的级间缓冲器,能够将缓冲器的径向变形降到最低,避免缓冲器与弹射缸表面的径向挤压和咬死,缓冲效果好,并且方便弹射装置的拆卸,实现装置的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加工、安装与拆卸的难度较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缓冲器可调节内外管的结构尺寸,适应不同的弹射装置尺寸及质量对缓冲制动的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缓冲器的缓冲力接近于恒力,大小可通过结构参数调节,能通过缓冲力的控制来实现对弹射缸的防护。实现对弹射缸的防护。实现对弹射缸的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射装置的级间缓冲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级缸弹射的级间缓冲
,具体涉及一种弹射装置的级间缓冲器。

技术介绍

[0002]缓冲器是一种将冲击动能转化为耗散能,使物体减速至停止的装置。而现有的缓冲装置普遍结构较为复杂,或者由于尺寸设计要求很难应用于多级缸弹射发射装置。目前为止,多级缸弹射发射装置的主要选择是采用多圈并排紧密缠绕的管状金属圈或者以这个结构为基础而衍生的缓冲器。这种缓冲器面对物体冲击时可以通过金属管的塑性变形实现缓冲的效果,但是这种缓冲器面对较大冲击或者多次冲击时存在较大的缓冲力峰值及管状金属圈错位现象,这会导致发射装置承受较大的轴向应力以及径向的挤压,这种情况会降低缓冲器的缓冲效果甚至会对发射装置产生结构性的破坏,难以达到预计的缓冲要求,并且使用寿命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射装置的级间缓冲器,能够将缓冲器的径向变形降到最低,避免缓冲器与弹射缸表面的径向挤压和咬死,缓冲效果好,并且方便弹射装置的拆卸,实现装置的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射装置的级间缓冲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其中,内管外壁有直齿;外管内壁有直齿;内管和外管的直齿间过盈配合实现啮合。
[0006]其中,所述缓冲器为环间缓冲器,缓冲器主体设于多级弹射装置的相邻两级弹射筒之间。
[0007]其中,所述内管和外管的内径、外径、长度、直齿数量、尺寸以及啮合直齿间的周向过盈量,根据弹射装置尺寸、质量以及对缓冲制动的要求确定。
[0008]其中,所述内管和外管的上下位置可互换。
[0009]其中,所述内管和外管均为薄壁管。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缓冲器借助内管和外管的直齿过盈啮合的周向挤压塑性变形和轴向运动时啮合直齿间的摩擦做工吸收能量,将冲击动能转化为耗散能,进而实现缓冲效果。级间缓冲器只在周向挤压和塑性变形,能将缓冲器的径向变形降到最低,可避免缓冲器与弹射缸表面的径向挤压和咬死,另外可以方便弹射装置的拆卸,实现装置的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加工、安装与拆卸的难度较低。
[0012]本专利技术缓冲器可调节内外管的结构尺寸,适应不同的弹射装置尺寸及质量对缓冲制动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缓冲器的缓冲力接近于恒力,大小可通过结构参数调节,能通过缓冲力的控制来实现对弹射缸的防护。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外管初始分离状态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内管的主视图。
[0015]图3位本专利技术中外管的主视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7]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对应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射装置的级间缓冲器,包括内管1和外管2,其中,内管1外壁有直齿;外管2内壁有直齿;内管1和外管2的直齿间过盈配合实现啮合。当内管1和外管2在轴向相对运动时,借助直齿过盈啮合的周向挤压塑性变形和轴向运动时啮合直齿间的摩擦做工吸收能量,将动能转化为耗散能,进而实现缓冲效果。例如,当本专利技术的外管受到冲击向上运动时,将实现内管与外管相对运动且相互挤压,继而借助轮齿的挤压变形将冲击动能转换为耗散能,来实现缓冲制动作用。
[0020]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器为环间缓冲器,缓冲器主体可设于多级弹射装置的相邻两级弹射筒之间,用以缓冲耗散冲击能量。
[0021]进一步地,所述内管1与外管2的内径、外径、长度、直齿数量、尺寸以及啮合直齿间的周向过盈量,根据弹射装置尺寸、质量以及对缓冲制动的要求确定。
[0022]另外,外管2和内管1的上下位置可以互换。
[0023]所述内管和外管均为薄壁管。
[0024]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内外管初始分离状态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环间缓冲器初始分离状态,该缓冲器包括内管1和外管2。箭头方向为外管2的受冲击时运动的方向。其中,对应的内管模型如图2所示,外管模型如图3所示。
[0025]当外筒受到冲击向上运动一段时间后,其内外管的直齿啮合状态如图4所示,内外管径向存在齿间间隙,周向轮齿过盈。沿A

A方向进行纵向剖面,其内外管的装配情况如图5所示。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对应的纵向剖视图。
[0026]另外,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多级缸弹射的具体要求,选择与之匹配的内管、外管及其包含的轮齿的结构尺寸、内外管轮齿接触面的粗糙度来保证缓冲力,同时合理调配内外管径向齿间间隙和周向轮齿过盈量,保证缓冲制动之后内外管不与弹射筒发生接触或挤压,实现弹射之后弹射筒的方便拆卸。
[0027]当本缓冲器的内发射筒进行相对运动或者受到外力时,两薄壁管会在轴向进行相对运动,借助直齿过盈啮合的周向挤压塑性变形和轴向运动时啮合直齿间的摩擦做工吸收能量,将动能转化为耗散能,进而实现缓冲效果。
[0028]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射装置的级间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和外管(2),其中,内管(1)外壁有直齿;外管(2)内壁有直齿;内管(1)和外管(2)的直齿间过盈配合实现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射装置的级间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为环间缓冲器,缓冲器主体设于多级弹射装置的相邻两级弹射筒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射装置的级间缓冲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汉平程梦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