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66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包括转筒和钉齿组件;所述转筒表面布置多排钉齿组件,钉齿组件随着转筒同步旋转;所述钉齿组件包括固定杆、转轴和滚动体,滚动体通过转轴安装在固定杆的一端,滚动体能够围绕转轴自转,转轴与转筒的中轴线平行,固定杆与转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脱粒滚筒使用带有滚动体的钉齿组件替代传统的圆柱形的钉齿,滚动体本身具有自转功能,使得滚动体对豆荚的压力更加均匀,减少豆粒的破碎率;同时滚动体与豆荚的接触面积更大,滚动体还能促使豆荚向后翻转,有利于提高豆荚的脱粒效果。有利于提高豆荚的脱粒效果。有利于提高豆荚的脱粒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食用豆脱粒设备一般包括脱粒仓和位于脱粒仓内的脱粒滚筒及筛板,脱粒滚筒包括转筒和转筒表面的多排钉齿;在进行脱粒工作时,转筒由电机驱动旋转,转筒表面的钉齿与脱粒仓的内壁以及筛板配合对豆荚进行拍打和揉搓,使得豆粒与豆荚分离。现有技术脱粒滚筒的缺陷在于:1.转筒表面的钉齿是一种圆柱状物体,钉齿对豆荚的揉搓属于硬性挤压,造成脱粒后的豆粒破损率较大;2.钉齿与筛板或者脱粒仓内壁的间隙难以调节,导致脱粒设备难以适应多品种不同尺寸的豆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脱粒滚筒所采用的钉齿对豆荚的揉搓属于硬性挤压,造成脱粒后的豆粒破损率较大;并且钉齿与筛板或者脱粒仓内壁的间隙难以调节。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包括转筒和钉齿组件;
[0005]所述转筒表面布置多排钉齿组件,钉齿组件随着转筒同步旋转;
[0006]所述钉齿组件包括固定杆、转轴和滚动体,滚动体通过转轴安装在固定杆的一端,滚动体能够围绕转轴自转,转轴与转筒的中轴线平行,固定杆与转筒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的脱粒滚筒在工作时利用滚动体揉搓豆荚,滚动体本身具有自转功能,使得滚动体对豆荚的压力更加均匀,减少豆粒的破碎率;同时滚动体与豆荚的接触面积更大,滚动体还能促使豆荚向后翻转,有利于提高豆荚的脱粒效果。
[0008]所述滚动体的一种形状是球体。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圆柱状双滚动体的技术方案,具体是:所述钉齿组件还包括壳体和传动组件,所述滚动体呈圆柱体形状并且数量为两个,分别称为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称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壳体与固定杆连接,第一圆柱体的两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壳体,第二圆柱体的两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壳体,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平行;传动组件位于壳体内,传动组件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传动组件为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圆柱体的表面设置有横向纹路,所述第一圆柱体外边缘与转筒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圆柱体外边缘与转筒中心的距离,即第一圆柱体与筛板或者脱粒仓内壁的间隙更小;
[0010]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圆柱体与筛板和脱粒仓的内壁配合对豆荚进行揉搓,揉搓后的部分豆荚(尤其是质量更轻的小豆荚)会被第一圆柱体后抛进入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的间隙,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能够迅速卷入并揉捻被抛起的豆荚;通过合理设计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的间隙,能够让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补充
揉搓部分更小的豆荚,提高整体的豆荚脱粒效果。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转筒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固定杆与安装杆连接。
[0012]进一步的,脱粒滚筒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板、电机、第二齿轮组、同步带轮和皮带,所述安装杆与转筒螺纹连接,所有安装杆上均安装有同步带轮,同一排安装杆上的同步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安装板与同一排安装杆中的至少两根安装杆连接,电机和第二齿轮组安装在安装板上,电机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安装杆旋转。调节组件的作用在于沿着转筒的径向调节安装杆,进而达到调节钉齿组件与筛板和脱粒仓内壁的间隙的目的。
[0013]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转筒的内部,所述转筒的表面设置有保护罩。
[0014]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脱粒滚筒使用带有滚动体的钉齿组件替代传统的圆柱形的钉齿,滚动体本身具有自转功能,使得滚动体对豆荚的压力更加均匀,减少豆粒的破碎率;同时滚动体与豆荚的接触面积更大,滚动体还能促使豆荚向后翻转,有利于提高豆荚的脱粒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脱粒滚筒还提供了一种圆柱状双滚动体的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圆柱体补充揉搓部分被第一圆柱体抛起的豆荚,提高整体的豆荚脱粒效果。(3)本专利技术的脱粒滚筒利用电机和第二齿轮组实现一排安装杆的调节,进而控制钉齿组件与筛板和脱粒仓内壁的间隙的目的,使得脱粒滚筒能够适应更多品种不同尺寸的豆荚。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1脱粒滚筒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实施例1脱粒滚筒的立体图(隐藏保护罩)。
[0017]图3是实施例1脱粒滚筒的右视图。
[0018]图4是实施例1脱粒滚筒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5是实施例2中钉齿组件的立体图。
[0020]图6是实施例2中钉齿组件的右视图。
[0021]图7是实施例2脱粒滚筒的右视图。
[0022]图8是实施例2脱粒滚筒的右视图(隐藏部分壳体)。
[0023]图9是实施例2脱粒滚筒的右视图(隐藏部分一侧的壳体和第一齿轮组)。
[0024]其中:100、转筒;110、安装杆;120、保护罩;200、钉齿组件;210、固定杆;220、转轴;230、球体;240、壳体;250、第一齿轮组;260、第一圆柱体;270、第二圆柱体;280、第一转轴;290、第二转轴;300、调节组件;310、安装板;320、电机;330、第二齿轮组;340、同步带轮;350、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包括转筒100、钉齿组件200和调节组件300;
[0028]转筒100表面布置有三排安装杆110;
[0029]钉齿组件200包括固定杆210、转轴220和球体230,球体230通过转轴220安装在固
定杆210的一端,球体230能够围绕转轴220自转,转轴220与转筒100的中轴线平行,固定杆210与安装杆110连接;
[0030]调节组件300包括安装板310、电机320、第二齿轮组330、同步带轮340和皮带350,安装杆110与转筒100螺纹连接,所有安装杆110上均安装有同步带轮340,同一排安装杆110上的同步带轮340通过皮带350连接,安装板310与同一排安装杆110中的至少两根安装杆110连接,电机320和第二齿轮组330安装在安装板310上,电机320通过第二齿轮组330驱动安装杆110旋转,由于安装杆110与转筒100螺纹连接,当安装杆110旋转时,安装杆110将沿着转筒100的径向移动,进而带动钉齿组件200在转筒100的径向移动,达到调节钉齿组件200与筛板和脱粒仓内壁的间隙的目的;
[0031]调节组件300安装在转筒100的内部,转筒100的表面设置有保护罩120;
[0032]本实施例的脱粒滚筒在工作时利用球体230揉搓豆荚,球体230本身具有自转功能,使得球体230对豆荚的压力更加均匀,减少豆粒的破碎率;同时球体230与豆荚的接触面积更大,球体230还能促使豆荚向后翻转,有利于提高豆荚的脱粒效果。
[0033]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筒和钉齿组件;所述转筒表面布置多排钉齿组件,钉齿组件随着转筒同步旋转;所述钉齿组件包括固定杆、转轴和滚动体,滚动体通过转轴安装在固定杆的一端,滚动体能够围绕转轴自转,转轴与转筒的中轴线平行,固定杆与转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为球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钉齿组件还包括壳体和传动组件,所述滚动体呈圆柱体形状并且数量为两个,分别称为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称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壳体与固定杆连接,第一圆柱体的两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壳体,第二圆柱体的两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壳体,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平行;传动组件位于壳体内,传动组件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食用豆脱粒设备的脱粒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为第一齿轮组。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才学夏先飞杨光陈巧敏宋志禹梅松蒋清海丁文芹金月赵映韩余张健飞王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