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标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442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游标控制装置,包括一基板、一弹性触控板及一触控键;基板上设有一第一导电面;弹性触控板间隔一间距组设在基板上,在弹性触控板面对基板第一导电面的对应面处设有一第二导电面;触控键组设在弹性触控板上。触控键受不同外力的作用方向压推第二导电面与第一导电面在不同的位置形成面的接触并构成电气连接,以控制游标的位移方位及速度,并且容易操控,还可提高游标辨识方向及位移速度的解析度。(*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游标控制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游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无段式控制游标、游标的位移方位及速度,以提高游标、游标解析度辨识的游标控制装置。一般的游标或游标控制装置,例如摇杆、滑鼠或数字板等,是用在控制不同类型游标或游标的装置。如图1所示,当以往的游标控制装置采用改变等效电阻的变化量来控制游标的方向及移动速度,是在一电路板1上分布有复数条电路线10,电路线10呈一间距11交错地位于每一方向上(图中comm为公接线,其余四根为信号线),利用触压电路线10的方式而使其产生感应来控制游标的移动方向,使游标利用电阻阻抗的变化来检测改变移动的方位及速度。但是,各个电路线10之间形成有一固定间距11,要越过间距触压到电路线10才能产生反应,因此其解析度受限于间距的大小及电路线10的个数,若为提高游标的方位感测度及移动速度,使所分布的电路线必须配置的更为密集,或是增加布线的范围才能使游标的解析度提高,但是电路线配置的密集将增加制造的困难,提高的解析度仍然有限,且增加布线的范围会增加操作的范围及困难度,仍然无法脱离有段式的控制方式。针对上述游标控制装置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无段式处理控制游标位移方向及速度,可容易操控游标位移的方位及移动速度的游标控制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容易操控游标,并可提高游标辨识的解析度的游标控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游标控制装置,包括一基板、一弹性触控板及一触控键;基板上设有一第一导电面;弹性触控板间隔一间距组设在基板上,在弹性触控板面对基板第一导电面的对应面处设有一第二导电面;触控键组设在弹性触控板上。在所述第一导电面上设有一共接线,而在第二导电面上周边上设有复数个导电接点。-->所述的第一导电面为一导电层。所述的第二导电面为一导电碳墨层。所述的弹性触控板与基板之间上置设有一间隔体。所述的间隔体为粘胶层。在所述的第二导电面的中心处设有一绝缘区。所述的触控键与弹性触控板的触接面为一弧形接触面。所述的基板为一电路板。所述的基板为一薄膜电路板。由于本技术在基板上设有一第一导电面,弹性触控板间隔一间距组设在基板上,在弹性触控板面对基板第一导电面的对应面处设有一第二导电面;触控键组设在弹性触控板上。利用两个互相面对面的导电面在受不同方位之外力压推,使等导电面间构成面与面的接触及电气连接,以无段式的控制游标的位移方位及速度。从而让使用者更为容易操控游标位移的方位及操控游标移动的速度,并且,本技术的构造简单且容易操控,并可提高游标辨识方向及位移速度的解析度。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游标控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游标控制装置的电路板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导电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导电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触压触控键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二导电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又一种第二导电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触控键上组设有一操控杆剖面示意图。如图2、3所示,是本技术游标控制装置,包括一基板2、一弹性触控板3及一触控键4。基板2在本实施例中为一电路板(也可使用一薄膜电路板),在基板2上设有一第一导电面20,第一导电面20为一导电薄膜或电镀的金属导电层(也可为其他具有相同功效的构件),且在第一导电面20上设有一共接线23。如图2所示,在基板2上的两相对位置上设有一间隔体21,间隔体21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粘胶层,将弹性触控板3对应粘固在基板2上,而使弹性触控板3与基板2被间隔体21间隔形成有一微小间距22,弹性触控板3为一弹性薄膜或其类似构件,配合图4所示,在弹性触控板3上对基板2的第一导电面20的对应面设有一第二导电面3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面30是布设在弹性触控板3上的导电碳墨层(或可由其他具有相同等效元件构成),在第二导电面30的周边上预设位置处在四个方位上分别设有导电接点31,导电接点31的数目可依不同需求作变化,四导电接点31是由银线组成,或利用具有相同导电效果的构件取代,并在第二导电面30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绝缘区32。触控键4为弹性体,在本实施例中是略呈凹字形状,触控键4组设在弹性触控板3上,且具弹性的触控键4与弹性触控板3的接触面(也就是触控键4的底面)是呈一弧形接触面40,弧形接触面40的中心底面401是对应顶抵在弹性触控板3顶面上,而底面401可对应顶抵在第二导电面30的绝缘区32的相对面上,使触控键4的弧形接触面40与弹性触控板3间形成有一可作摇摆动作的位移间距41,由此,触控键4可因应外力的作用方向压抵第二导电面30与第一导电面20在不同的位置形成面与面的接触并构成电气连接,在四个导电接点31间构成不同的电气特性,以控制游标的位移方位及移动速度。如图2~4所示,由前述的组装结构,当施力在触控键4时,触控键4的弧形接触面40压抵弹性触控板3,使弹性触控板3朝基板2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并使弹性触控板3的第二导电面30与基板2的第一导电面20在不同方位的位置上相互形成面与面的触接,从而产生对游标位移方位及移动速度的控制。本技术在游标控制信号产生的方式上,如图5所示,当弹性触控键4受到如箭号所示方向的外力触压时,弧形接触面40朝向基板2移动且压抵弹性触控板3产生弹性变形,而使弹性触控板3的第二导电面30与基板2的第一导电面20因相互接触而产生一电气回路,由于在此电气回路的作用下,使各导电接点31分别对应电气回路对应产生一阻抗值,且通过比较两相邻近电气回路形成位置处的导电接点31的阻抗值变化,再由此阻抗值的变化来决定游标的移动方向及速度,并且,如果继续施力朝向同一方向向下触压触控键4时,使弧形接触面40再进一步地与弹性触控板3产生更大面积的接触,连带使弹性触控板3的第二导电面30与基板2的第一导电面20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大,而让各导电接点31所产生的阻抗值随之变动,当这些导电接点31的阻抗值产生变化时,游标的移动速度也随之改变,在本实施例中,各导电接点31的阻抗值是随着电气回路的形成面积的增加而减少,当接触面积增加各导电-->接点31的阻抗值下降时,游标的移动速度随之增加,而当释放触控键4的压力时,受压的弹性触控板3释放储存的弹力顶抵触控键4的弧形接触面40,使触控键4复位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以阻抗的变化来决定游标的移动方向及速度,其他相关于阻抗变化的电气特性,也可用来检测及决定游标的移动方向及速度。如图4所示,设在第二导电面30中心位置处的绝缘区32在本实施例是可防止在垂直触压触控键4时,第二导电面30与第一导电面20之间不会产生电气回路,而使游标不会受到干扰移动,而第一导电面20与第二导电面30也可互换上下位置,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施,其余等效手段的实施变化也应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如图6所示,是本技术另一种第二导电面的较佳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弹性触控板3的第二导电面33是呈四边形,呈四边形的第二导电面33是布设在弹性触控板3上的导电碳墨层(亦或可由其他具有相同等效元件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游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一弹性触控板及一触控键;基板上设有一第一导电面;弹性触控板间隔一间距组设在基板上,在弹性触控板面对基板第一导电面的对应面处设有一第二导电面;触控键组设在弹性触控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游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一弹性触控板及一触控键;基板上设有一第一导电面;弹性触控板间隔一间距组设在基板上,在弹性触控板面对基板第一导电面的对应面处设有一第二导电面;触控键组设在弹性触控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电面上设有一共接线,而在第二导电面上周边上设有复数个导电接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游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面为一导电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游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电面为一导电碳墨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秀菊
申请(专利权)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