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及其空调送风均匀性自适应调节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437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及其空调送风均匀性自适应调节方法与系统,送风风道为可变动结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隔板组件的倾斜角度可调节,通风组件的通风量可调节,还在第一腔室内增设带有透风孔的挡板组件;不同的载客量对应不同的送风量,根据送风量的不同自适应调节隔板组件的倾斜角度和挡板组件的位置,尽可能地减小了第一腔室内不同位置单位体积风速气流的差异,再加上根据送风量的不同自适应调节通风组件的通风量,使通过通风组件流入到第二腔室内的风速气流尽可能地相同,即实现了送风风道在长度方向上送风均匀性调节,能够满足不同载客量和不同送风量情况下还需保持送风风道送风均匀性的需求。况下还需保持送风风道送风均匀性的需求。况下还需保持送风风道送风均匀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车辆及其空调送风均匀性自适应调节方法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空调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及其空调送风均匀性自适应调节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快速发展,列车客室的热舒适性越来越得到乘客和业主的关注和重视。客室内热舒适性与空调送风均匀性密切相关,空调送风均匀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室内的温度均匀性、风速、湿度等关键指标,因此优化空调送风均匀性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它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和对产品性能的直观体验。
[0003]目前,空调系统的送风风道是影响客室送风均匀性的最关键因素。一般来说,轨道车辆由于其客室空间较长,空调送风风道通常包含动压腔和静压腔,其中动压腔主要实现气流组织在风道内部流动和运输,同时动压腔内的气流组织也会流到静压腔内,静压腔主要实现气流组织由风道经出风口输送到客室内。为了实现空调送风均匀性,在空调系统设计阶段,需要针对空调风道的气流组织特性分布对风道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目前,为了实现送风均匀性,针对风道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通常是在设计阶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送风均匀性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空调的送风风道包括被一倾斜角度可调的隔板组件分隔开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多个设于所述隔板组件上且具有通风量调节功能的通风组件、以及至少一个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位置可调的挡板组件,在所述挡板组件上设有透风孔,所述自适应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或获取车辆的载客量;根据所述载客量确定空调的送风量;根据所述送风量调节所述隔板组件的倾斜角度、通风组件的通风量以及挡板组件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送风均匀性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列车空气弹簧的压缩位移量或列车空气弹簧内压强进行所述载客量的计算;或者,根据设于列车上的称重传感器进行所述载客量的计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送风均匀性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载客量N≤0.5N0时,空调送风量Q为0.5Q0;当0.5N0<载客量N≤N0时,空调送风量Q为Q0;当N0<载客量N≤2N0时,空调送风量Q为1.5Q0;当2N0<载客量N时,空调送风量Q为2Q0;其中,N0为车辆的额定载客量,所述额定载客量是指车辆上的总座位数,每个座位对应一个乘客;Q0为空调的额定设计风量。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送风均匀性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送风量进行调节的具体实现过程为:当空调送风量Q为0.5Q0时,调节所述隔板组件的倾斜角度α为b
×
α0,每个通风组件的开孔高度H
i
为每个挡板组件距离送风风道入口的距离L
i
为当空调送风量Q为Q0时,调节所述隔板组件的倾斜角度α为α0,每个通风组件的开孔高度H
i
为每个挡板组件距离送风风道入口的距离L
i
为当空调送风量Q为1.5Q0时,调节所述隔板组件的倾斜角度α为b1×
α0,每个通风组件的开孔高度H
i
为每个挡板组件距离送风风道入口的距离L
i
为当空调送风量Q为2Q0时,调节所述隔板组件的倾斜角度α为b2×
α0,每个通风组件的开孔高度H
i
为每个挡板组件距离送风风道入口的距离L
i
为其中,Q0为空调的额定设计风量;α0为当空调送风量为Q0时隔板组件的最佳倾斜角度,倾斜角度是指隔板组件与送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颖谋蒋忠城张俊周鹏施柱陈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