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器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33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久性的稳定器衬套。稳定器衬套(10)具备:衬套主体(11),其由具有供稳定杆(2)贯通的保持孔(12)的筒状的弹性体形成;刚体部(14),其固定于衬套主体(11)且刚性比衬套主体(11)高;以及弹性膜(16),其与刚体部(14)的第二面(14b)相接且由弹性体制成。在从第二面(14b)向第一面(14a)侧凹陷的凹部(15a、15b)中嵌合弹性膜(16)的一部分。15b)中嵌合弹性膜(16)的一部分。15b)中嵌合弹性膜(16)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稳定器衬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定器衬套,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耐久性的稳定器衬套。

技术介绍

[0002]具有供稳定杆贯通的保持孔的筒状的稳定器衬套夹持在车体部件的安装面与安装于该车体部件的拱形的固定件的内表面之间。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稳定器衬套,其在筒状的弹性体制成的衬套主体的安装面侧埋设有刚性比衬套主体高的刚体部,从而使得:即使安装面与稳定杆之间的距离较长,也能够增大与轴垂直的方向的弹簧系数。
[0003]由于在刚体部与安装面之间介入有衬套主体的一部分即弹性膜,从而能够抑制因刚体部与安装面摩擦等而产生的异常噪音。而且,由于弹性膜比刚体部的最小厚度薄,因此能够抑制稳定器衬套的弹簧系数根据有无刚体部与安装面之间的弹性膜而变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

81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也跟衬套主体与弹性体的固定方法等有关,但是如果从稳定杆向稳定器衬套施加力,则衬套主体与刚体部的界面有可能发生偏移,会降低稳定器衬套的耐久性。尤其是对于较薄的弹性膜而言,由于在平行于与刚体部的界面的方向上的变形量较小,因此容易因该平行方向的力而使弹性膜与刚体部的界面发生偏移,并容易降低稳定器衬套的耐久性。
[0006]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久性的稳定器衬套。(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实现该目的,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稳定器衬套,其夹持在车体部件的安装面与安装于所述车体部件的拱形的固定件的内表面之间,其中,具备:衬套主体,其由筒状的弹性体形成,且外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筒状的弹性体具有供稳定杆贯通的保持孔;刚体部,其固定于所述衬套主体的所述安装面侧,且刚性比所述衬套主体高;以及弹性膜,其夹持在所述刚体部与所述安装面之间,且由弹性体制成。所述刚体部包含:与所述衬套主体相接的第一面、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并与所述弹性膜相接的第二面。所述弹性膜的从与所述安装面相接的面到与所述第二面相接的面的厚度比从所述第一面到所述第二面的最小尺寸薄。在所述刚性部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二面向所述第一面侧凹陷并供所述弹性膜的一部分嵌合的凹部。(三)有益效果
[0008]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刚体部上形成有从第二面向第一面侧凹陷
并供弹性膜的一部分嵌合的凹部。利用嵌合于该凹部的弹性膜的一部分,能够抑制第二面与弹性膜的界面的偏移,因此能够提高稳定器衬套的耐久性。
[0009]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具有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效果。由于衬套主体由自润滑橡胶制成,因此能够减小稳定杆与衬套主体之间的摩擦阻力。虽然不易通过粘接将刚体部固定于自润滑橡胶,但是由于利用一体成型的衬套主体及弹性膜覆盖了刚体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刚体部固定于衬套主体及弹性膜,并且可以不需要用于将刚体部固定于成型后的衬套主体及弹性膜的工序。
[0010]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具有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效果。凹部向第一面开口并贯通形成于刚体部。通过该凹部,衬套主体与弹性膜一体成型。因此,当第一面与衬套主体的界面偏移时,或者第二面与弹性膜的界面偏移时,能够利用凹部内的衬套主体、弹性膜的拉伸阻力来抑制该偏移。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提高稳定器衬套的耐久性。
[0011]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技术方案1至3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具有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效果。插入到形成于安装面的安装孔中的突出部从弹性膜向刚体部的相反侧突出。利用该突出部,能够使稳定器衬套相对于车体部件不易向保持孔的中心轴方向移动,并且能够使稳定器衬套不易以稳定杆为中心旋转。而且,凹部包含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相对于突出部设置于保持孔的中心轴方向的两侧。因此,能够容易地利用嵌入第一凹部的弹性膜来承受当限制稳定器衬套在保持孔的中心轴方向上的移动时突出部所受到的力。由此,即使突出部承受保持孔的中心轴方向的力,也能够使第二面与弹性膜的界面不易偏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稳定器衬套的耐久性。
[0012]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技术方案1至4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具有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效果。插入到形成于安装面的安装孔中的突出部从弹性膜向刚体部的相反侧突出。利用该突出部,能够使稳定器衬套相对于车体部件不易向保持孔的中心轴方向移动,并且能够使稳定器衬套不易以稳定杆为中心旋转。而且,凹部包含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相对于突出部设置于保持孔的周向的两侧。因此,能够容易地利用嵌入第二凹部的弹性膜来承受当限制稳定器衬套以稳定杆为中心的旋转时突出部所受到的力。由此,即使突出部承受保持孔的周向的力,也能够使第二面与弹性膜的界面不易偏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稳定器衬套的耐久性。
[0013]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在技术方案1至5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衬套所具有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效果。第一面形成为与包含保持孔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垂直的平面状。由此,能够使第一面与衬套主体的界面不易在保持孔的周向上偏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稳定器衬套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的防振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

II线的稳定器衬套的剖视图。图3是稳定器衬套的仰视图。图4是包含第二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的防振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1到图3对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10的防振装置1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防振装置1的与稳定杆2的中心轴垂直的剖视图。各图中的箭头U、箭头D、箭头L、箭头R、箭头F、箭头B分别表示防振装置1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前方、后方。此外,该防振装置1的左右方向与装配有防振装置1的车辆的左右方向一致。另一方面,防振装置1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未必与车辆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一致。例如,也可以使防振装置1的上下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
[0016]如图1所示,防振装置1用于将稳定杆2弹性支撑于车体侧(未图示)。防振装置1具备:车体部件3,其固定于车体侧;呈拱形的固定件5,其安装于该车体部件3并围绕于稳定杆2的外周;以及稳定器衬套10,其保持稳定杆2。稳定杆2是剖面形状大致为正圆的轴状的钢材,配置于车辆的左右方向。
[0017]车体部件3是金属制的部件,其包含平面状的安装面4,该安装面4与包含稳定杆2的中心轴C的假想平面垂直。在安装面4上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安装孔4a。
[0018]从中心轴C方向观察,固定件5是以从安装面4向上方立起的方式呈半圆拱形弯曲的金属制的板材,且从下端突出的凸缘5a被螺栓6固定于车体部件3。固定件5的内表面在垂直于中心轴C的剖面中包含:圆形内表面5b,其形成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弧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稳定器衬套,其夹持在车体部件的安装面与安装于所述车体部件的拱形的固定件的内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具备:衬套主体,其由筒状的弹性体形成,且外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筒状的弹性体具有供稳定杆贯通的保持孔;刚体部,其固定于所述衬套主体的所述安装面侧,且刚性比所述衬套主体高;以及弹性膜,其夹持在所述刚体部与所述安装面之间,且由弹性体制成,所述刚体部包含:与所述衬套主体相接的第一面、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并与所述弹性膜相接的第二面,所述弹性膜的从与所述安装面相接的面到与所述第二面相接的面的厚度比从所述第一面到所述第二面的最小尺寸薄,在所述刚性部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二面向所述第一面侧凹陷并供所述弹性膜的一部分嵌合的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主体及所述弹性膜由覆盖所述刚体部的自润滑橡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垣卓大才原义之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