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426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涉及光伏组件接线盒领域,包括:正极盒,正极盒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扣合连接一第一盖板;第一绝缘本体,位于第一底座上,第一绝缘本体左右两侧各设有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连接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设有一二极管;第一电缆接口,位于第一底座下侧壁,第一电缆接口连接第一导电片末端;第一固线卡槽,位于第一底座上侧壁;负极盒,连接正极盒,负极盒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底座扣合连接一第二盖板;第二绝缘本体,位于第二底座上;第二电缆接口,位于第二底座下侧壁;第二固线卡槽,位于第二底座上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正负接线盒的分体式设计,降低线缆损耗,利于减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接线盒
,尤其涉及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
技术介绍
接线盒在太阳能组件的组成中非常重要,主要作用是将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目前,薄膜组件均用1个接线盒形成发电回路。但是,在安装过程中,单体接线盒线缆使用均超过600mm,造成线损大,使用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具体包括:正极盒,所述正极盒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一盖板;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通过一二极管连接;第一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一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末端;负极盒,与所述正极盒配合使用,所述负极盒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二盖板;第三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第二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二电缆接口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n正极盒,所述正极盒包括:/n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一盖板;/n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n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通过一二极管连接;/n第一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一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末端;/n负极盒,与所述正极盒配合使用,所述负极盒包括:/n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二盖板;/n第三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n第二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二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的末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正极盒,所述正极盒包括:
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一盖板;
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通过一二极管连接;
第一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一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的末端;
负极盒,与所述正极盒配合使用,所述负极盒包括:
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端扣合连接一第二盖板;
第三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
第二电缆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二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侧壁均设有一固线卡槽,所述固线卡槽为U形槽体,所述U形槽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所述U形槽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凸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和所述第三导电片上均设有至少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太阳能分体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盒还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伟殷新建周显华陈瑛吴一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