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和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包括第一充电槽,用于给腰部控制器充电,第一充电槽设置有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一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固定件;第二充电槽,用于给机器人手柄控制器充电,第二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二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固定件;第三充电槽,用于给四肢控制器充电,所述第三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三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弹性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可以使各个控制器与各个弹性充电触点形成良好的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及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是一种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对机器人进行操控,常常需要用到机器人控制器,用户通过控制器向机器人发送控制指令,是机器人按照用户的控制意图执行相应的动作,例如沿设定方向移动,各个部位做出设定的动作等。为了实现丰富的控制方式,用于操控机器人的机器人控制器可以有多种,例如手柄控制器、腰部控制器、腿控制器、手臂控制器等。前述控制器通常自带电池,当电池电量用完后需要进行充电。目前有专门的充电底座为机器人控制器进行充电。充电底座中开设有插槽,插槽中设置有触点。控制器在充电时插入插槽中与触点接触。为了保证触点与控制器能形成可靠的电连接,常常采用带弹性的触点。为了方便携带,充电底座的厚度常常设计成较薄的结构,使的充电器嵌入插槽的深度较浅,充电触点的弹力会将控制盒向上弹起,导致控制盒放不稳且充电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和机器人,用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无法稳定地固定充电的控制器,从而造成控制器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包括:第一充电槽,用于给腰部控制器充电,所述第一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腰部控制器电连接的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一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用于将腰部控制器抵紧,抵紧的方向为远离第一弹性固定件所在的侧壁的方向;第二充电槽,用于给机器人手柄控制器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手柄控制器电连接的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二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二弹性固定件用于将手柄控制器抵紧,抵紧的方向为远离第二弹性固定件所在的侧壁的方向;第三充电槽,用于给四肢控制器充电,所述第三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四肢控制器电连接的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三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三弹性固定件用于将四肢控制器抵紧,抵紧的方向为朝远离第三弹性固定件所在的侧壁的方向。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包括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在腰部控制器未插入第一充电槽时沿与第一充电槽侧壁垂直的方向凸出第一充电槽的侧壁外,在腰部控制器插入第一充电槽中后向第一充电槽的侧壁回缩并产生将机器人腰部控制器抵紧的力。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充电槽的侧壁的内部,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的凸起部分为第一弹性固定件的自由端。优选地,所述充电座内形成有与第一充电槽的侧壁相通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还包括固定部和第一弯折段,所述固定部固定在第一腔室中,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一端与所述凸起部分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由与第一充电槽的侧壁垂直的方向朝与第一充电槽的侧壁平行的方向弯折。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分为弧形,所述第凸起部分朝远离第一充电槽的侧壁方向延伸第一预设长度后,再朝靠近第一充电槽的侧壁的方向延伸第二预设长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还包括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由凸起部分远离第一弯折段的一端弯折后沿与第一充电槽的侧壁平行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由第一腔室的顶部向第一腔室的底部延伸,所述隔板远离第一腔室的顶部的一端与第一腔室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固定部包括抵紧段和第三弯折段,所述抵紧段与第一腔室中远离所述凸起部分的侧壁抵紧,所述第三弯折段由隔板朝向抵紧段的一侧通过隔板与第一腔室的底部之间的间隙弯折至隔板的另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二充电槽中设置有两个第二弹性固定件,设置在第二充电槽中的充电触点位于两个第二弹性固定件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槽为一个,所述第二充电槽为两个,所述第三充电槽为五个,两个第二充电槽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第一充电槽位于两个第二充电槽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五个第三充电槽在第一充电槽和第二充电槽周围成半包围布置,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和机器人采用具有弹性的充电触点与各个控制器电连接,并利用设置在各个充电槽中的第一弹性固定件、第二弹性固定件和第三弹性固定件将插入到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中的腰部控制器、手柄控制器和四肢控制器抵紧在各个充电槽中,使各个控制器可以与各个弹性充电触点形成良好的接触。同时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可以保持较小的厚度,以方便携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的三维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的充电状态的三维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第一弹性固定件安装位置附近的局部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充电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充电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第一充电槽10、第一弹性固定件11、凸起部分111、第一弯折段113、第二弯折段114、第三弯折段115、第一分段116、第四弯折段117、第二分段118、侧壁12、第二充电槽20、第二弹性固定件21、第三充电槽30、第三弹性固定件31、弹性充电触点40、腰部控制器50、手柄控制器60、四肢控制器70、第一腔室80、隔板81、第一子腔室82、第二子腔室8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技术施例以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充电槽,用于给腰部控制器充电,所述第一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腰部控制器电连接的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一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用于将腰部控制器抵紧,抵紧的方向为远离第一弹性固定件所在的侧壁的方向;/n第二充电槽,用于给机器人手柄控制器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手柄控制器电连接的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二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二弹性固定件用于将手柄控制器抵紧,抵紧的方向为远离第二弹性固定件所在的侧壁的方向;/n第三充电槽,用于给四肢控制器充电,所述第三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四肢控制器电连接的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三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三弹性固定件用于将四肢控制器抵紧,抵紧的方向为朝远离第三弹性固定件所在的侧壁的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充电槽,用于给腰部控制器充电,所述第一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腰部控制器电连接的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一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用于将腰部控制器抵紧,抵紧的方向为远离第一弹性固定件所在的侧壁的方向;
第二充电槽,用于给机器人手柄控制器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手柄控制器电连接的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二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二弹性固定件用于将手柄控制器抵紧,抵紧的方向为远离第二弹性固定件所在的侧壁的方向;
第三充电槽,用于给四肢控制器充电,所述第三充电槽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四肢控制器电连接的弹性充电触点,所述第三充电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弹性固定件,所述第三弹性固定件用于将四肢控制器抵紧,抵紧的方向为朝远离第三弹性固定件所在的侧壁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包括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在腰部控制器未插入第一充电槽时沿与第一充电槽侧壁垂直的方向凸出第一充电槽的侧壁外,在腰部控制器插入第一充电槽中后向第一充电槽的侧壁回缩并产生将机器人腰部控制器抵紧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充电槽的侧壁的内部,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的凸起部分为第一弹性固定件的自由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控制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内形成有与第一充电槽的侧壁相通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弹性固定件还包括固定部和第一弯折段,所述固定部固定在第一腔室中,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一端与所述凸起部分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龙,招俊健,黎钊洪,熊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