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63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4
一种散热装置用以供一相变化流体充填。散热装置包含一基部及多个散热鳍片。基部具有至少一内部流道,用以供相变化流体充填。这些散热鳍片各包含一板体及至少一管体。这些板体插设于基部的其中一侧。这些板体各具有一延伸流道。这些管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插接于这些板体及基部,且这些板体的这些延伸流道分别透过这些管体连通至少一内部流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液冷式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电子元件运行频率及速度的不断提升,电子元件每单位体积所产生的热量随之增高。然而,传统的简单铝挤型及压铸型散热鳍片由于受限于机械加工而其散热面积极其有限,与周围空气交换热量的面积不大,即使配用风扇亦无法及时充分地散发热量,这种散热鳍片不再满足目前电子厂商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借以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散热装置用以供一相变化流体充填。散热装置包含一基部及多个散热鳍片。基部具有至少一内部流道,用以供相变化流体充填。这些散热鳍片各包含一板体及至少一管体。这些板体插设于基部的其中一侧。这些板体各具有一延伸流道。这些管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插接于这些板体及基部,且这些板体的这些延伸流道分别透过这些管体连通至少一内部流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内部流道为封闭式流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基部包含一第一板部及一第二板部,该些散热鳍片的该些板体插设于该第一板部,且该第一板部与该第二板部共同围绕出该至少一内部流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一毛细结构分布于该第二板部形成该至少一内部流道靠近热源的壁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一毛细结构分布该第一板部形成该至少一内部流道的壁面与该第二板部形成该至少一内部流道靠近热源的壁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多个第二毛细结构,该些第二毛细结构分别分布于该些板体形成该些延伸流道的壁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二毛细结构与该第一毛细结构分离。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二毛细结构与该第一毛细结构相连。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为高分子微结构、微沟槽、金属网、粉末烧结体、陶瓷烧结体或高分子微结构、微沟槽、金属网、粉末烧结体及陶瓷烧结体的至少两个的复合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内部流道的流道路径匹配于震荡式热管的流道路径而形成弯曲状回路。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内部流道的数量为多个,且该些内部流道彼此交叉。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内部流道的数量为多个,且该些内部流道彼此平行。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该散热鳍片的该板体为吹胀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该散热鳍片的该板体为两板件组合而成。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透过内部流道与延伸流道相连通,使得充填于这些内部流道的相变化流体受热后会汽化并流向延伸流道,且位于延伸流道的相变化流体液化后再流回内部流道以形成内部冷却循环。如此一来,散热装置除了通过基部构成二维度的传导外,还透过均温板构成第三维度的传导,以令散热装置达到立体式的均温效果,进而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再者,吹胀板形式的板体透过管体组装于基部,可降低散热装置的制造难度。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平面示意图。【符号说明】10、10a、10b、10c、10d...散热装置100...基部110...第一板部111...第一凹槽112...插槽120、120c、120d...第二板部121...第二凹槽200...散热鳍片210...板体220...管体300...第一毛细结构400、400b...第二毛细结构S...内部流道C...延伸流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用以供一相变化流体(未绘示)充填,散热装置10包含一基部100及多个散热鳍片200。基部100例如具有多个内部流道S。这些内部流道S彼此平行,并彼此相连通。内部流道S用以供相变化流体(未绘示)充填。在本实施例中,基部100包含一第一板部110及一第二板部120。第一板部110的一侧具有多个第一凹槽111,以及相对一侧具有多个插槽112。第二板部120具有多个第二凹槽121。第一板部110与第二板部120相叠,且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21共同形成多个内部流道S。第二板部120例如用以热接触一热源(未绘示)。热源例如为中央处理器、影像处理器等。相变化流体例如为水、醇类、冷媒等流体,其相变化流体的选用可视散热装置10本身的材质,或所应用的热源(未绘示)的工作温度来决定。举例来说,热源可接受的工作温度为80度至100度,则相变化流体的汽化温度介于80度至100度。本实施例的基部100是透过两板部组装而成,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基部亦可由吹胀、消失模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此外,本实施例的内部流道S的数量为多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内部流道的数量也可以仅为单个。这些均温板200各包含一板体210及至少一管体220。每一散热鳍片200的板体210例如为吹胀板,即例如透过吹胀的方式形成。这些散热鳍片200的这些板体210插设于第一板部110的这些插槽112,且这些板体210各具有一延伸流道C。这些管体220的相对两端分别插接于这些板体210及基部100,且这些板体210的这些延伸流道C分别透过这些管体220连通内部流道S。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散热鳍片200的这些板体210插设于第一板部110的这些插槽112后例如可再透过焊接制程焊接板体210与第一板部110,以提升散热装置10的组装品质。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板体210透过两个管体220与内部流道S相连通,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板体也可以透过单个管体与内部流道S相连通,或是透过三个以上的管体与内部流道S相连通。本实施例的板体210是由吹胀的方式一体成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板体也可以由两板件组合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10还可以包含一第一毛细结构300。第一毛细结构300分布于第二板部120形成至少一内部流道S的壁面。然而,此设计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的数量亦可以多个,并分布第一板部110形成至少一内部流道S的壁面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以供一相变化流体充填,该散热装置包含:/n一基部,具有至少一内部流道,用以供该相变化流体充填;以及/n多个散热鳍片,该些散热鳍片各包含一板体及至少一管体,该些板体插设于该基部的其中一侧,该些板体各具有一延伸流道,该些管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插接于该些板体及该基部,且该些板体的该些延伸流道分别透过该些管体连通该至少一内部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以供一相变化流体充填,该散热装置包含:
一基部,具有至少一内部流道,用以供该相变化流体充填;以及
多个散热鳍片,该些散热鳍片各包含一板体及至少一管体,该些板体插设于该基部的其中一侧,该些板体各具有一延伸流道,该些管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插接于该些板体及该基部,且该些板体的该些延伸流道分别透过该些管体连通该至少一内部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内部流道为封闭式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部包含一第一板部及一第二板部,该些散热鳍片的该些板体插设于该第一板部,且该第一板部与该第二板部共同围绕出该至少一内部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一毛细结构分布于该第二板部形成该至少一内部流道靠近热源的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一毛细结构分布该第一板部形成该至少一内部流道的壁面与该第二板部形成该至少一内部流道靠近热源的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第二毛细结构,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远龙樊美平郑善尹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