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62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4
提供一种抑制了白雾的发生的防眩性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的特征在于,其为在透光性基材(A)(11)上层叠有防眩层(B)(12)的防眩性薄膜(10),防眩性薄膜(10)的防眩层(B)(12)侧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所述凹凸满足下述数学式(1)和(2)。θa≤0.24(1)Rz≤0.20(2)所述数学式(1)中,θa为所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阴极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和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实施用于防止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表面的由荧光灯、太阳光等外部光的反射和影像的反射眩光(reflected glare)导致的对比度下降的防眩(anti

glare)处理,特别是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大画面化的推进,装配有防眩性的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也在增大。
[0003]对防眩性薄膜进行了记载的文献有很多,例如,有专利文献1和2等。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109683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

2024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在防眩性薄膜中,有时在光源反射等时会产生黑白的呈起伏形状的色差(以下称为“白雾”。)。若使用了防眩性薄膜的显示器(图像显示装置)等中白雾的发生显著,则有外观品质下降之虞。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了白雾的发生的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防眩性薄膜的特征在于,在透光性基材(A)上层叠有防眩层(B),
[0013]在上述防眩性薄膜的上述防眩层(B)侧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
[0014]上述凹凸满足下述数学式(1)和(2)。
[0015]θa≤0.24
ꢀꢀꢀꢀꢀꢀꢀꢀꢀꢀꢀꢀꢀꢀꢀꢀꢀꢀꢀꢀꢀꢀꢀꢀꢀꢀꢀ
(1)
[0016]Rz≤0.20
ꢀꢀꢀꢀꢀꢀꢀꢀꢀꢀꢀꢀꢀꢀꢀꢀꢀꢀꢀꢀꢀꢀꢀꢀꢀꢀꢀ
(2)
[0017]上述数学式(1)中,θa为上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
],
[0018]上述数学式(2)中,Rz为上述凹凸的十点平均高度[μm]。
[001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2防眩性薄膜的特征在于,在透光性基材(A)上依次层叠有防眩层(B)和其它层,
[0020]在上述其它层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
[0021]上述凹凸满足下述数学式(1)和(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防眩
性薄膜和第2防眩性薄膜统称为“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
[0022]θa≤0.24
ꢀꢀꢀꢀꢀꢀꢀꢀꢀꢀꢀꢀꢀꢀꢀꢀꢀꢀꢀꢀꢀꢀꢀꢀꢀꢀꢀ
(1)
[0023]Rz≤0.20
ꢀꢀꢀꢀꢀꢀꢀꢀꢀꢀꢀꢀꢀꢀꢀꢀꢀꢀꢀꢀꢀꢀꢀꢀꢀꢀꢀ
(2)
[0024]上述数学式(1)中,θa为上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
],
[0025]上述数学式(2)中,Rz为上述凹凸的十点平均高度[μm]。
[0026]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工序:
[0027]在上述透光性基材(A)上形成上述防眩层(B)的防眩层(B)形成工序;和
[0028]在上述防眩性薄膜的上述防眩层(B)侧的最表面上以满足上述数学式(1)和(2)的方式形成上述凹凸的凹凸形成工序,
[0029]上述防眩层(B)形成工序包括:将涂覆液涂覆在上述透光性基材(A)上的涂覆工序;和使所涂覆的上述涂覆液干燥而形成涂膜的涂膜形成工序,
[0030]上述涂覆液包含树脂和溶剂。
[0031]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构件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的光学构件。
[0032]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或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构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003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抑制了白雾的发生的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的构成的一例的剖视图。
[0036]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的构成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0037]图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的构成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0038]图4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的构成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接着,列举例子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的说明的任何限定。
[0040]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例如可以进一步满足下述数学式(3)。
[0041]Ra≤0.050
ꢀꢀꢀꢀꢀꢀꢀꢀꢀꢀꢀꢀꢀ
(3)
[0042]上述数学式(3)中,Ra为上述凹凸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μm]。
[0043]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例如可以在上述防眩层(B)的与上述透光性基材(A)处于相反侧的面上进一步层叠有其它层。上述其它层例如可以为低反射层。
[0044]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中,例如,上述防眩层(B)可以包含粘结剂树脂和聚集性填料。上述聚集性填料例如可以为有机粘土。
[0045]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中,例如,上述防眩层(B)可以不含颗粒。
[0046]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例如,上述防眩层(B)形成工序可以还包括使上述涂膜固化的固化工序。
[0047]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例如,上述溶剂可以包含甲苯和甲乙酮。
[0048]本专利技术的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上述防眩性薄膜为包含上述其它层的防眩性薄膜,上述凹凸形成工序包括在上述防眩层(B)上形成上述其它层的其它层形成工序。
[0049]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构件例如可以为偏光板。
[0050][1.防眩性薄膜][0051]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第1防眩性薄膜的特征在于,在透光性基材(A)上层叠有防眩层(B),在上述防眩性薄膜的上述防眩层(B)侧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上述凹凸满足下述数学式(1)和(2)。
[0052]θa≤0.24
ꢀꢀꢀꢀꢀꢀꢀꢀꢀꢀꢀꢀꢀꢀꢀꢀꢀꢀꢀꢀꢀꢀꢀꢀꢀꢀꢀ
(1)
[0053]Rz≤0.20
ꢀꢀꢀꢀꢀꢀꢀꢀꢀꢀꢀꢀꢀꢀꢀꢀꢀꢀꢀꢀꢀꢀꢀꢀꢀꢀꢀ
(2)
[0054]上述数学式(1)中,θa为上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
],
[0055]上述数学式(2)中,Rz为上述凹凸的十点平均高度[μm]。
[0056]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第2防眩性薄膜的特征在于,在透光性基材(A)上依次层叠有防眩层(B)和其它层,在上述其它层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上述凹凸满足下述数学式(1)和(2)。
[0057]θa≤0.2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防眩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在透光性基材(A)上层叠有防眩层(B),在所述防眩性薄膜的所述防眩层(B)侧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所述凹凸满足下述数学式(1)和(2),θa≤0.24
ꢀꢀꢀꢀꢀꢀꢀꢀꢀꢀꢀꢀꢀꢀ
(1)Rz≤0.20
ꢀꢀꢀꢀꢀꢀꢀꢀꢀꢀꢀꢀꢀꢀ
(2)所述数学式(1)中,θa为所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
],所述数学式(2)中,Rz为所述凹凸的十点平均高度[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薄膜,其还满足下述数学式(3),Ra≤0.050
ꢀꢀꢀꢀꢀꢀꢀꢀꢀꢀꢀꢀꢀ
(3)所述数学式(3)中,Ra为所述凹凸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μ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薄膜,其中,在所述防眩层(B)的与所述透光性基材(A)处于相反侧的面上还层叠有其它层。4.一种防眩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在透光性基材(A)上依次层叠有防眩层(B)和其它层,在所述其它层的最表面形成有凹凸,所述凹凸满足下述数学式(1)和(2),θa≤0.24
ꢀꢀꢀꢀꢀꢀꢀꢀꢀꢀꢀꢀꢀꢀ
(1)Rz≤0.20
ꢀꢀꢀꢀꢀꢀꢀꢀꢀꢀꢀꢀꢀꢀ
(2)所述数学式(1)中,θa为所述凹凸的平均倾斜角[
°
],所述数学式(2)中,Rz为所述凹凸的十点平均高度[μm]。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眩性薄膜,其中,所述其它层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茂手木佑辅桥本尚树济木雄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