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基础隔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16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振结构,具体是一种设备基础隔振结构,包括布置在设备基础坑内的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上表面向下布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设备的地脚螺栓孔,其技术要点是:所述设备基础坑底部的上表面与设备基础的下表面之间布置有竖向隔振层,所述设备基础的侧面外周在竖向隔振层的上方布置有砌体定位层,所述竖向隔振层上方在设备基础坑的内壁与砌体定位层的外周侧面之间布置有回填层,所述砌体定位层与设备基础之间布置有传导保护层,与回填层之间在竖向隔振层之上布置有中间保护层,所述中间保护层、砌体定位层、设备基础与竖向隔振层之间均还布置有混凝土垫层。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成本较低,并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备基础隔振结构
本技术涉及减振结构,具体是一种设备基础隔振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承受设备的重量,吸收和隔离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振动,目前较为常见的方式是在建筑地面挖出设备基础坑,并在坑内浇筑形成其上表面与建筑地面上表面相平的设备基础后,将设备的地脚螺栓固定在设备基础上。但是在设备运转时,设备基础难以避免发生振动,容易对建筑地面造成开裂、下沉等损坏,并且严重时建筑地面会随着设备基础的振动而振动,从而影响建筑使用舒适度。申请号为“CN201920695977.8”的技术专利“设备基础隔振结构”,提出了一种设备基础隔振结构,虽然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但是其结构复杂,施工不便并且成本较高。因此,现有的设备基础隔振结构仍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基础隔振结构,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成本较低,并同样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不会对建筑地面造成损坏和振动,提高了建筑使用舒适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备基础隔振结构,包括布置在设备基础坑内的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上表面向下布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设备的地脚螺栓孔,其技术要点是:所述设备基础坑底部的上表面与设备基础的下表面之间布置有竖向隔振层,所述设备基础的侧面外周在竖向隔振层的上方布置有砌体定位层,所述竖向隔振层上方在设备基础坑的内壁与砌体定位层的外周侧面之间布置有回填层,所述砌体定位层与设备基础之间还布置有传导保护层,与回填层之间在竖向隔振层之上还布置有中间保护层,所述中间保护层、砌体定位层、设备基础与竖向隔振层之间均还布置有混凝土垫层。上述的设备基础隔振结构,所述设备基础坑为上宽下窄的倒四棱台状,竖向隔振层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状。上述的设备基础隔振结构,所述回填层、中间保护层、砌体定位层、传导保护层的上表面均与设备基础的上表面相平。上述的设备基础隔振结构,所述竖向隔振层上表面的各边分别与混凝土垫层下表面最外周对应的各边长度相等,中间保护层的长度、宽度分别小于混凝土垫层的长度、宽度,中间保护层下表面最外周的各边与混凝土垫层下表面最外周对应的各边之间的水平距离均为50mm。上述的设备基础隔振结构,所述传导保护层的下表面与竖向隔振层的上表面相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设备基础坑与设备基础之间增设的竖向隔振层,吸收了设备基础的竖向振动,消除了设备在振动时对下部土层产生的影响,中间保护层、砌体定位层、传导保护层形成了横向隔振层,吸收了设备的横向振动,消除了设备在振动时对四周土层产生的影响,传导保护层与竖向隔振层之间直接接触,可以传导多余的振动至横向隔振层进行吸收,达到了减振目的,使建筑地面免受损坏,也不会造成振动,提高了建筑舒适度,具有良好的全方位隔振效果。2.设备基础坑、竖向隔振层形状的设计,使回填层压实竖向隔振层并包裹住砌体定位层,砌体定位层固定住设备基础,整个结构更加稳固。3.在回填层与砌体定位层之间设置了中间保护层,在砌体定位层与设备基础之间布置了传导保护层,中间保护层优选挤塑板或聚苯板,具有高强度抗压性能、防腐蚀和耐用性,传导保护层优选岩棉板,是柔韧的吸声材料,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隔振效果,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4.在设备基础与竖向隔振层之间设置了混凝土垫层,在施工设备基础时便于绑扎钢筋,也起到了保护设备基础的作用,使施工更加方便,使用年限更加长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A向剖视图。图中:1.设备基础坑、2.地脚螺栓孔、3.设备基础、4.传导保护层、5.砌体定位层、6.中间保护层、7.回填层、8.竖向隔振层、9.混凝土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该设备基础隔振结构,包括布置在设备基础坑1内的设备基础3,所述设备基础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上表面向下布置有四个用于固定设备的地脚螺栓孔2。其中,所述设备基础坑1底部的上表面与设备基础3的下表面之间布置有竖向隔振层8,所述设备基础3的侧面外周在竖向隔振层8的上方布置有砌体定位层5,所述竖向隔振层8上方在设备基础坑1的内壁与砌体定位层5的外周侧面之间布置有回填层7,所述砌体定位层5与设备基础3之间还布置有传导保护层4,与回填层7之间在竖向隔振层8之上还布置有中间保护层6,所述中间保护层6、砌体定位层5、设备基础3与竖向隔振层8之间均还布置有混凝土垫层9。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基础坑1为上宽下窄的倒四棱台状,竖向隔振层8为上窄下宽的四棱台状。所述回填层7、中间保护层6、砌体定位层5、传导保护层4的上表面均与设备基础3的上表面相平。所述竖向隔振层8上表面的各边分别与混凝土垫层9下表面最外周对应的各边长度相等,中间保护层6的长度、宽度分别小于混凝土垫层9的长度、宽度,中间保护层6下表面最外周的各边与混凝土垫层9下表面最外周对应的各边之间的水平距离均为50mm。所述传导保护层4的下表面与竖向隔振层8的上表面相接。所述传导保护层4采用厚度为100mm的岩棉板,砌体定位层5采用MU10实心砖和M10水泥砂浆砌筑,厚度为240mm,中间保护层6采用厚度为100mm的挤塑板或聚苯板,竖向隔振层8采用高度为300mm压实的级配砂石,压实系数不小于0.96,混凝土垫层9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层7采用中粗砂肥槽回填土。施工过程:首先根据设备的尺寸设计好设备基础3、设备基础坑1的尺寸及位置,然后在建筑地面挖好设备基础坑1,在坑面上铺设竖向隔振层8,在竖向隔振层8上的对应位置处竖立好传导保护层4,再施工混凝土垫层9,之后在混凝土垫层9上绑扎好钢筋并预留地脚螺栓孔2再进行浇筑形成设备基础3,待设备基础3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在传导保护层4外周砌筑砌体定位层5,在砌体定位层5外周粘贴中间保护层6,之后使用肥槽回填土回填中间保护层6与设备基础坑1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回填层7,完成设备基础减振结构的施工,最后将设备的地脚螺栓锚固在地脚螺栓孔2内并灌浆完成设备固定在设备基础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设备基础隔振结构,包括布置在设备基础坑内的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上表面向下布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设备的地脚螺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基础坑底部的上表面与设备基础的下表面之间布置有竖向隔振层,所述设备基础的侧面外周在竖向隔振层的上方布置有砌体定位层,所述竖向隔振层上方在设备基础坑的内壁与砌体定位层的外周侧面之间布置有回填层,所述砌体定位层与设备基础之间还布置有传导保护层,与回填层之间在竖向隔振层之上还布置有中间保护层,所述中间保护层、砌体定位层、设备基础与竖向隔振层之间均还布置有混凝土垫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设备基础隔振结构,包括布置在设备基础坑内的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上表面向下布置有多个用于固定设备的地脚螺栓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基础坑底部的上表面与设备基础的下表面之间布置有竖向隔振层,所述设备基础的侧面外周在竖向隔振层的上方布置有砌体定位层,所述竖向隔振层上方在设备基础坑的内壁与砌体定位层的外周侧面之间布置有回填层,所述砌体定位层与设备基础之间还布置有传导保护层,与回填层之间在竖向隔振层之上还布置有中间保护层,所述中间保护层、砌体定位层、设备基础与竖向隔振层之间均还布置有混凝土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基础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基础坑为上宽下窄的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张明月陈光宿专青侯芮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