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15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在电梯基坑的两个侧面采用木模板支护,在电梯基坑的另外两个面采用钢模板支护,木模板支护由钢管组合成支撑架,木模板支护采用木方进行加固,木方于钢管之间固定连接,木方的内侧设置木模板;钢模板支护采用钢模板与槽钢进行支护,钢模板和8#槽钢之间焊接固定,木模板支护和钢模板支护还包括预埋C16钢筋;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可有针对性的根据实际基层情况进行支护作业,有效的提高了支护质量以及支护效率,保证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水网发达,地下水和地表降水丰富,在高层建筑施工时,为满足电梯基坑降水,确保主楼基础抢工顺利进行,需采用大功率泵机和大直径管道进行排水。然而,在强排水未有效启动,强排水无法抽干的情况下,为保证混凝土侧墙的施工,需采用逆作法,即从上往下施工混凝土侧墙,现有的逆作法多是采用单一的木模板或钢模板进行支护,有些基坑的不同侧面可能面对不同的基层情况,采用单一的支护模式使得施工效率低,支护质量不高,影响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基坑周边支支护效率低,支护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用于电梯基坑存水时,配合逆作法的支护施工,在电梯基坑的两个侧面采用木模板支护,在电梯基坑的另外两个面采用钢模板支护,所述木模板支护采用φ48.3×3.6mm的钢管组合成支撑架,所述钢管的纵横间距400mm*400mm,所述钢管之间采用扣件固定连接,所述木模板支护采用50mm*100mm的木方进行加固,所述木方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所述木方于所述钢管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木方之间的间距为150mm,所述木方的内侧设置18mm木模板;所述钢模板支护采用3m*6m*6mm的钢模板进行支护,所述钢模板的外侧采用间距为1m的8#槽钢进行固定,所述8#槽钢长度为6m,所述8#槽钢竖直设置,所述钢模板和所述8#槽钢之间焊接固定;所述木模板支护和所述钢模板支护还包括预埋C16钢筋。进一步地,所述预埋C16钢筋的间距为400mm,采用梅花型布置。进一步地,所述钢模板与所述预埋的C16钢筋之间焊接。进一步地,所述钢模板支护的最外侧采用满堂支撑架10作为钢模板的支撑体系。进一步地,所述满堂支撑架10长6m,宽6m,高4.5m,步距1.5m,跨距2m。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电梯基坑的南侧、西侧采用18mm木模板支设,在基坑的东侧底部及北侧采用3m*6m*6mm的钢模板支护,并使用满堂支撑架作为钢模板支撑体系,根据不同的立面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因地制宜,有效的提高了支护质量以及支护效率,保证了施工进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电梯基坑施工工艺流程图;图2是木模板支架结构俯视图;图3是木模板支架结构正视图;图4是钢模板支架结构俯视图;图5是钢模板支架结构正视图;图6是电梯基坑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梯基坑,2.混凝土侧墙,3.φ48.3×3.6钢管,4.50mm*100mm木方,5.18mm木模板,6.预埋C16钢筋,7.扣件,8.3m*6m*6mm钢模板,9.8#槽钢,10.满堂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所应用的电梯基坑,对该电梯基坑进行支护作业时的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为:(a)对基坑的核心筒区域降水→(b)进行地基处理→(c)进行测量放线、定位→(d)进行基坑周边模板支设及加固→(e)对基坑周边进行混凝土浇筑→(f)进行混凝土养护。具体的,如图2-5所示,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用于电梯基坑存水时,配合逆作法的支护施工,在电梯基坑1的两个侧面采用木模板支护,具体为电梯基坑1的南侧和西侧,在电梯基坑1的另外两个面采用钢模板支护,具体为电梯基坑1的东侧底部及北侧,所述木模板支护采用φ48.3×3.6mm的钢管3组合成支撑架,所述钢管3的纵横间距400mm*400mm,所述钢管3之间采用扣件7固定连接,所述木模板支护采用50mm*100mm的木方4进行加固,所述木方4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所述木方4于所述钢管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木方4之间的间距为150mm,所述木方4的内侧设置18mm木模板;所述钢模板支护采用3m*6m*6mm的钢模板8进行支护,所述钢模板8的外侧采用间距为1m的8#槽钢9进行固定,所述8#槽钢9长度为6m,所述8#槽钢9竖直设置,所述钢模板8和所述8#槽钢9之间焊接固定;所述木模板支护和所述钢模板支护还包括预埋C16钢筋6,所述预埋C16钢筋6设置在支护结构和电梯基坑1之间的预浇筑的混凝土侧墙2内。如图2、4所示,为进一步对支护进行加固,所述预埋C16钢筋6的间距为400mm,采用梅花型布置。如图5所示,所述钢模板8与所述预埋的C16钢筋6之间焊接,所述钢模板8自下而上进行布置,为保证钢模板8的稳固,所述钢模板8之间焊接。如图4、5所示,所述钢模板支护的最外侧采用满堂支撑架10作为钢模板8的支撑体系,保证了整个钢模板支护的稳固性。优选地,在间隔设置的8#槽钢9之间的横向采用8#槽钢9进行加固,间距为2m。进一步地,所述满堂支撑架10长6m,宽6m,高4.5m,步距1.5m,跨距2m。使用本技术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根据不同的立面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因地制宜,有效的提高了支护质量以及支护效率,保证了施工进度。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用于电梯基坑存水时,配合逆作法的支护施工,其特征在于,在电梯基坑(1)的两个侧面采用木模板支护,在电梯基坑(1)的另外两个面采用钢模板支护,所述木模板支护采用φ48.3×3.6mm的钢管(3)组合成支撑架,所述钢管(3)的纵横间距400mm*400mm,所述钢管(3)之间采用扣件7固定连接,所述木模板支护采用50mm*100mm的木方(4)进行加固,所述木方(4)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所述木方(4)于所述钢管(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木方(4)之间的间距为150mm,所述木方(4)的内侧设置18mm木模板;所述钢模板支护采用3m*6m*6mm的钢模板(8)进行支护,所述钢模板(8)的外侧采用间距为1m的8#槽钢(9)进行固定,所述8#槽钢(9)长度为6m,所述8#槽钢(9)竖直设置,所述钢模板(8)和所述8#槽钢(9)之间焊接固定;所述木模板支护和所述钢模板支护还包括预埋C16钢筋(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用于电梯基坑存水时,配合逆作法的支护施工,其特征在于,在电梯基坑(1)的两个侧面采用木模板支护,在电梯基坑(1)的另外两个面采用钢模板支护,所述木模板支护采用φ48.3×3.6mm的钢管(3)组合成支撑架,所述钢管(3)的纵横间距400mm*400mm,所述钢管(3)之间采用扣件7固定连接,所述木模板支护采用50mm*100mm的木方(4)进行加固,所述木方(4)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所述木方(4)于所述钢管(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木方(4)之间的间距为150mm,所述木方(4)的内侧设置18mm木模板;所述钢模板支护采用3m*6m*6mm的钢模板(8)进行支护,所述钢模板(8)的外侧采用间距为1m的8#槽钢(9)进行固定,所述8#槽钢(9)长度为6m,所述8#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航袁内蒙刘思杰朱光强杨成帆刘小刚杨博程雷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