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86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加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包括传输底板,所述传输底板上端面开设有五个等距分布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内部均铰接有输送底板,所述传输底板远离所述输送底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匚形围板,所述匚形围板上固定连接有六个导向轨,所述驱动槽内部均安装有驱动气囊,每个所述驱动气囊侧面分别连通有一个进气电磁阀和一个排气电磁阀;通过控制不同输送底板底部的驱动气囊开启,进而使输送底板向上方转动形成坡面,驱动气囊的控制结构简单,代替了抓料机械臂,同时满足加工滞留,根据实际情况开启不同的输送底板即可滞留不同数量的物料,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
本技术属于智能加工
,具体是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
技术介绍
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现有的传输机构主要为输送带式,现有的机械臂将输送带上的工件进行拿取然后进行使用,加入了抓取机械臂,此时增加了使用成本与维护问题,但是流水线式的加工一旦某个工序发生停顿,容易产生问题,例如机械臂发生问题,此时输送带仍然在工作,输送带表面的上的工件无法进行抓取,或者加工机械损坏,机械臂抓取放置点堆积满,此时无法对物料进行放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包括传输底板,所述传输底板底面四角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传输底板上端面开设有五个等距分布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内部均铰接有输送底板,所述传输底板远离所述输送底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匚形围板,所述匚形围板上固定连接有六个导向轨,六个所述导向轨两两分布,每两个所述导向轨相对侧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驱动槽内部均安装有驱动气囊,每个所述驱动气囊侧面分别连通有一个进气电磁阀和一个排气电磁阀,所述进气电磁阀与所述排气电磁阀均位于所述驱动槽的外部,所述进气电磁阀与外部空压机密封连接,所述排气电磁阀与外部排气机构密封连接,所述驱动气囊的上端面与所述输送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气囊的充气形状呈扇形,所述驱动气囊远离所述匚形围板一侧具有弧形挡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气囊表面均匀褶皱。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底板的铰接端均位于所述驱动槽内部靠近所述匚形围板的一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槽内壁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输送底板相配合的阻隔块,所述滚珠位于所述输送底板的底部,所述阻隔块顶面与所述输送底板底面接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底板靠近所述驱动槽一侧具有让位弧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匚形围板的宽度大于所述驱动槽的宽度,所述输送底板均位于所述匚形围板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输送底板隐藏在驱动槽的内部,使传输底板上端面为平面,导向轨延伸至输送带上,使传输底板位于输送带一端,物料进入导向轨落入传输底板的上端面,通过控制不同输送底板底部的驱动气囊开启,进而使输送底板向上方转动形成坡面,使物料受到导向轨的限制水平滑动至匚形围板处供加工机械臂进行抓取加工,驱动气囊的控制结构简单,通过进气电磁阀和排气电磁阀控制驱动气囊的充放气,即可完成物料位移,代替了抓料机械臂,同时满足加工滞留,根据实际情况开启不同的输送底板即可滞留不同数量的物料,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的适用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中驱动气囊的开启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传输底板;11、支撑脚;12、匚形围板;13、驱动槽;131、阻隔块;2、输送底板;21、让位弧面;3、导向轨;31、滚珠;4、驱动气囊;41、弧形挡面;42、进气电磁阀;43、排气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包括传输底板1,传输底板1底面四角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1,传输底板1上端面开设有五个等距分布的驱动槽13,驱动槽13内部均铰接有输送底板2,传输底板1远离输送底板2一端固定连接有匚形围板12,匚形围板12上固定连接有六个导向轨3,六个导向轨3两两分布,每两个导向轨3相对侧转动连接有滚珠31,驱动槽13内部均安装有驱动气囊4,每个驱动气囊4侧面分别连通有一个进气电磁阀42和一个排气电磁阀43,进气电磁阀42与排气电磁阀43均位于驱动槽13的外部,进气电磁阀42与外部空压机密封连接,排气电磁阀43与外部排气机构密封连接,驱动气囊4的上端面与输送底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输送底板2隐藏在驱动槽13的内部,使传输底板1上端面为平面,导向轨3延伸至输送带上,使传输底板1位于输送带一端,物料进入导向轨3落入传输底板1的上端面,通过控制不同输送底板2底部的驱动气囊4开启,进而使输送底板2向上方转动形成坡面,使物料受到导向轨3的限制水平滑动至匚形围板12处供加工机械臂进行抓取加工,驱动气囊4的控制结构简单,通过进气电磁阀42和排气电磁阀43控制驱动气囊4的充放气,即可完成物料位移,代替了抓料机械臂,同时满足加工滞留,根据实际情况开启不同的输送底板2即可滞留不同数量的物料,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在图3中:驱动气囊4的充气形状呈扇形,驱动气囊4远离匚形围板12一侧具有弧形挡面41;弧形挡面41主要为了防止物料进入驱动槽13出现卡住的情况,提高物料移动的稳定性。在图3中:驱动气囊4表面均匀褶皱;褶皱在展开时抻平,降低表面弹性形变量,提高驱动气囊4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图3中:输送底板2的铰接端均位于驱动槽13内部靠近匚形围板12的一端;由于开启时输送底板2的底端位于靠近匚形围板12的一侧,使物料才可以向匚形围板12处滑动。在图4中:驱动槽13内壁侧面固定连接有与输送底板2相配合的阻隔块131,滚珠31位于输送底板2的底部,阻隔块131顶面与输送底板2底面接触;阻隔块131对输送底板2进行支撑,滚珠31可以将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擦力,降低滑动阻力。在图4中:输送底板2靠近驱动槽13一侧具有让位弧面21;让位弧面21主要目的为了使输送底板2转动时不会与驱动槽13产生干涉。在图1-3中:匚形围板12的宽度大于驱动槽13的宽度,输送底板2均位于匚形围板12的一侧;匚形围板12处主要是抓取区域,因此输送底板2处不需要设置输送底板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输送底板2隐藏在驱动槽13的内部,使传输底板1上端面为平面,导向轨3延伸至输送带上,使传输底板1位于输送带一端,物料进入导向轨3落入传输底板1的上端面,通过控制不同输送底板2底部的驱动气囊4开启,进而使输送底板2向上方转动形成坡面,使物料受到导向轨3的限制水平滑动至匚形围板12处供加工机械臂进行抓取加工,驱动气囊4的控制结构简单,通过进气电磁阀42和排气电磁阀43控制驱动气囊4的充放气,即可完成物料位移,代替了抓料机械臂,同时满足加工滞留,根据实际情况开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底板(1),所述传输底板(1)底面四角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1),所述传输底板(1)上端面开设有五个等距分布的驱动槽(13),所述驱动槽(13)内部均铰接有输送底板(2),所述传输底板(1)远离所述输送底板(2)一端固定连接有匚形围板(12),所述匚形围板(12)上固定连接有六个导向轨(3),六个所述导向轨(3)两两分布,每两个所述导向轨(3)相对侧转动连接有滚珠(31);/n所述驱动槽(13)内部均安装有驱动气囊(4),每个所述驱动气囊(4)侧面分别连通有一个进气电磁阀(42)和一个排气电磁阀(43),所述进气电磁阀(42)与所述排气电磁阀(43)均位于所述驱动槽(13)的外部,所述进气电磁阀(42)与外部空压机密封连接,所述排气电磁阀(43)与外部排气机构密封连接,所述驱动气囊(4)的上端面与所述输送底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底板(1),所述传输底板(1)底面四角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1),所述传输底板(1)上端面开设有五个等距分布的驱动槽(13),所述驱动槽(13)内部均铰接有输送底板(2),所述传输底板(1)远离所述输送底板(2)一端固定连接有匚形围板(12),所述匚形围板(12)上固定连接有六个导向轨(3),六个所述导向轨(3)两两分布,每两个所述导向轨(3)相对侧转动连接有滚珠(31);
所述驱动槽(13)内部均安装有驱动气囊(4),每个所述驱动气囊(4)侧面分别连通有一个进气电磁阀(42)和一个排气电磁阀(43),所述进气电磁阀(42)与所述排气电磁阀(43)均位于所述驱动槽(13)的外部,所述进气电磁阀(42)与外部空压机密封连接,所述排气电磁阀(43)与外部排气机构密封连接,所述驱动气囊(4)的上端面与所述输送底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囊(4)的充气形状呈扇形,所述驱动气囊(4)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静吕宏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凯鑫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