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出的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77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9
本申请公开一种可旋出的包装盒,其中所述包装盒包括至少两个动盒体、一盒本体以及一旋转机构,其中所述盒本体在所述动盒体的两侧分别分隔形成与外界连通的一显现区和与所述显现区连通的一隐藏区,其中所述旋转机构以能够将两个所述动盒体同步地转换至所述显现区或所述隐藏区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盒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出的包装盒
本技术涉及一包装盒,尤其涉及一种可旋出的包装盒。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用户也在不断地追求礼品的多样性。诸多小型物品都是放在包装盒中。比如小型的礼品通常就会放在礼品盒中。现有的包装盒通常包括一盒体和由盒体形成的单个置放空间。盒体上设有一盖体,用以开合所述置放空间。这样的包装盒由于只能形成单个置放空间,因此,这样的包装盒往往只能盛装一个类型的物品。当多种物品同时需要被置放在包装盒中时,多种物品混杂在一起,让用户难以区分开。因此,当包装盒需要可区分地盛装多种不同的物品时,往往是采用“盒中盒”。所谓的“盒中盒”就是在一个大盒子的置放空间中再安放多个可移出的多个小盒子。然后,将多种不同的物品分别放置在多个小盒子中加以区分。这种盒子虽然能够分别盛装不同种类的物品。但是也存在诸多缺点。首先,这种“盒中盒”中的小盒子由于需要被移出,因此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因此,小盒子很容易晃动。此外,当用户需要打开小盒子而查看小盒子中放置的是何种物品时,首先需要打开大盒子的盖体,然后需要逐个地打开小盒子的盖体,这对于用户来说十分不便。尤其是当小盒子的数量比较多时,需要用户重复地多次打开多个小盒子的盖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出的包装盒,其中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包括至少两个动盒体、至少两个静盒体以及一旋转机构,相邻两个所述静盒体之间形成一显现区,每个所述静盒体形成一隐藏区,两个所述动盒体被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旋转机构,以在所述旋转机构被旋转时,所述旋转机构能够在所述显现区和所述隐藏区之间往复转动。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出的包装盒,其中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中的所述动盒体由于能够同步地被旋出或隐藏,因此,用户只需要单次旋转所述动盒体,便能够实现所述动盒体的旋出和隐藏。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旋出的包装盒,其中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于被广泛地制作。为实现本技术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旋出的包装盒,其中所述包装盒包括:至少两个动盒体;一盒本体,其中所述盒本体在所述动盒体的两侧分别分隔形成与外界连通的一显现区和与所述显现区连通的一隐藏区;以及一旋转机构,其中所述旋转机构以能够将两个所述动盒体同步地转换至所述显现区或所述隐藏区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盒本体。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盒本体包括与所述动盒体对应数量的一静盒体,其中所述静盒体形成所述隐藏区。相邻两个所述静盒体之间形成所述显现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盒本体包括四个所述静盒体和一支撑底板,所述静盒体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底板,所述静盒体具有自所述支撑底板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一外侧壁和与所述支撑底板相对的一顶壁,所述顶壁、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支撑底板之间形成所述隐藏区,相邻的两个所述静盒体之间形成所述显现区,所述静盒体的两侧分别形成一连通口,其中所述显现区通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隐藏区连通。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静盒体包括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壁和所述外侧壁的一侧壁,所述隐藏区由所述顶壁、所述外侧壁、所述侧壁以及所述支撑底板形成。此时,所述静盒体上与所述侧壁相对的一侧形成所述连通口。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一旋转轴和至少两连杆组件,每个所述动盒体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杆组件被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旋转轴具有一低端和高于所述低端的一高端,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低端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底板,所述静盒体的所述顶壁一体成型,且所述静盒体的所述顶壁的中部形成一穿孔,供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高端对准,所述高端设有一可提升件,所述可提升件被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高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动盒体的外侧壁形成一开窗,当所述动盒体被所述旋转机构驱动而旋转至所述显现区时,所述开窗与外界连通。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动盒体的顶面或者一个侧面形成一透明壁。通过对随后的描述的理解,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的动盒体处于隐藏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的动盒体被旋出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图3,依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可旋出的包装盒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其中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100包括一盒本体10、至少两个动盒体20以及一旋转机构30。所述盒本体10在所述动盒体20的两侧分别分隔形成与外界连通的一显现区101和与所述显现区101连通的一隐藏区102。所述旋转机构30以能够将两个所述动盒体20同步地转换至所述显现区101或所述隐藏区102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盒本体10。所述盒本体10包括与所述动盒体20对应数量的一静盒体11,其中所述静盒体11形成所述隐藏区102。相邻两个所述静盒体11之间形成所述显现区101。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盒体20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机构30。当所述动盒体20被所述旋转机构30驱动而旋转时,所述动盒体20相对于所述静盒体11旋转,从而在所述显现区101和所述隐藏区102之间交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100包括四个所述动盒体20。所述盒本体10包括四个所述静盒体11和一支撑底板12。所述静盒体11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底板12。所述静盒体11具有自所述支撑底板12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一外侧壁111和与所述支撑底板12相对的一顶壁112。所述顶壁112、所述外侧壁111以及所述支撑底板12之间形成所述隐藏区102。此时,所述静盒体11的两侧分别形成一连通口1101。此外,相邻的两个所述静盒体11之间形成所述显现区101。所述显现区101通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隐藏区102连通。所述旋转机构30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12的中部。两所述动盒体20分别被同步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机构30。两所述动盒体20保持在所述显现区101或所述隐藏区102。当所述旋转机构30被驱动旋转时,所述动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出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包装盒包括:/n至少两个动盒体;/n一盒本体,其中所述盒本体在所述动盒体的两侧分别分隔形成与外界连通的一显现区和与所述显现区连通的一隐藏区;以及/n一旋转机构,其中所述旋转机构以能够将两个所述动盒体同步地转换至所述显现区或所述隐藏区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盒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出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包装盒包括:
至少两个动盒体;
一盒本体,其中所述盒本体在所述动盒体的两侧分别分隔形成与外界连通的一显现区和与所述显现区连通的一隐藏区;以及
一旋转机构,其中所述旋转机构以能够将两个所述动盒体同步地转换至所述显现区或所述隐藏区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盒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盒本体包括与所述动盒体对应数量的一静盒体,其中所述静盒体形成所述隐藏区,相邻两个所述静盒体之间形成所述显现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包括四个所述静盒体和一支撑底板,所述静盒体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底板,所述静盒体具有自所述支撑底板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一外侧壁和与所述支撑底板相对的一顶壁,所述顶壁、所述外侧壁以及所述支撑底板之间形成所述隐藏区,相邻的两个所述静盒体之间形成所述显现区,所述静盒体的两侧分别形成一连通口,其中所述显现区通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隐藏区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旋出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盒体包括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壁和所述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岚璐杨天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凡睿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