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269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包括支撑座、滑轨、底架、支撑架、顶架、固定夹套和滑动夹套,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有两根第一支撑杆,支撑座的上设有两根第二支撑杆,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多组滑轨,滑轨的上方设有底架,底架上表面的前后两侧设有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上方设有顶架,在顶架之间设有多组固定夹套,在固定夹套的一侧设有滑动夹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固定夹套和滑动夹套对配件进行夹持,设置了限位块和限位杆对滑动夹套的移动进行限位,并且设置了气垫,通过向气垫充气能够将固定夹套、滑动夹套和配件之间缝隙进行填充,使得配件被夹紧,对配件的夹持和拆卸操作均十分简便,操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配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配件的加工工序较多,需要对每道工序后的配件进行转运,以对配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现行使用的转运方式,一般为人工推车转运,将配件转载在斗车内,再推动斗车到下一道工序的位置,这种方式十分容易造成配件表面的剐蹭、磨损,影响配件质量,影响后续加工工序的进行。而将每个配件独立转载,又十分耗费空间,每次搬运的量较少。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对配件进行独立转载,并且能够进行批量转运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解决汽车配件的生产加工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包括支撑座、滑轨、底架、支撑架、顶架、固定夹套和滑动夹套,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有两根第一支撑杆,支撑座的上设有两根第二支撑杆,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多组滑轨,在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有推把,推把的底端固定于支撑座上,在支撑座的下方设有移动轮;所述滑轨的上方设有底架,在底架底部的前后两侧设有滑动架,底架通过滑动架设置在滑轨上,在底架下方设有两个铰接座,在铰接座上铰接有旋转架;所述底架上表面的前后两侧设有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上方设有顶架,在顶架之间设有多组固定夹套,在固定夹套的一侧设有滑动夹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根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前后对称设置,两根第二支撑杆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左右对称设置,多组滑轨上下等间距间隔设置,每组滑轨包括前后对称的两道滑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每组所述的固定夹套包括多个前后排列的固定夹套,每组固定夹套的前后两端均固定于顶架上,多组固定夹套在左右方向上等间距设置,每组滑动夹套与固定夹套一一对应设置,在固定夹套和滑动夹套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护垫,在固定夹套朝向滑动夹套的一侧额外设置有气垫;所述顶架的前侧设有气嘴,气嘴通过导气管与气垫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架的左端设有穿插头,在第一支撑杆的顶端设有穿插套,在穿插套的内部设有限位圈,限位圈由软橡胶制成。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架的相向侧面上设有支撑滑套,在滑动夹套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插入设置在支撑滑套内,在支撑滑套的内部设有多个限位块,限位块由软橡胶制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了固定夹套和滑动夹套对配件进行夹持,设置了限位块和限位杆对滑动夹套的移动进行限位,并且设置了气垫,通过向气垫充气能够将固定夹套、滑动夹套和配件之间缝隙进行填充,使得配件被夹紧,对配件的夹持和拆卸操作均十分简便,操作效率高;本技术设置了滑轨和滑动架,使得底架能够像抽屉一样抽出或收回,在不影响对配件安装和拆卸的前提下,将多个底架结构层叠式放置,节约了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右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左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架的立体结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A位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B位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座;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滑轨;5、推把;6、底架;7、滑动架;8、铰接座;9、旋转架;10、支撑架;11、顶架;12、固定夹套;13、滑动夹套;131、限位杆;14、护垫;15、气垫;16、气嘴;17、穿插头;171、穿插套;172、限位圈;18、支撑滑套;18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见图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包括支撑座1、滑轨4、底架6、支撑架10、顶架11、固定夹套12和滑动夹套13,所述支撑座1的上方设有两根第一支撑杆2,两根第一支撑杆2前后对称设置,支撑座1的上设有两根第二支撑杆3,两根第二支撑杆3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之间设有多组滑轨4,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分别对滑轨4的左右两端进行支撑,多组滑轨4上下等间距间隔设置,每组滑轨4包括前后对称的两道滑轨4,在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推把5,推把5的底端固定于支撑座1上,在支撑座1的下方设有移动轮,使用者可通过推把5推动本技术移动。所述滑轨4的上方设有底架6,在底架6底部的前后两侧设有滑动架7,底架6通过滑动架7设置在滑轨4上,通过滑动架7能够使得底架6在滑轨4上左右移动,在底架6下方设有两个铰接座8,在铰接座8上铰接有旋转架9,旋转架9能够绕着铰接座8旋转,使得旋转架9能够折叠贴合在底架6的下方,又能够展开竖直支撑在地面上,使得底架6在向外抽出后,旋转架9能够对底架6悬空的一端进行支撑,旋转架9的长度取决于该层底架6的高度位置。所述底架6上表面的前后两侧设有支撑架10,在支撑架10的上方设有顶架11,在顶架11之间设有多组固定夹套12,每组固定夹套12包括多个前后排列的固定夹套12,每组固定夹套12的前后两端均固定于顶架11上,多组固定夹套12在左右方向上等间距设置,在固定夹套12的一侧设有滑动夹套13,每组滑动夹套13与固定夹套12一一对应设置,在固定夹套12和滑动夹套13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护垫14,护垫14能够对被夹持的配件进行保护,防止配件被划伤,在固定夹套12朝向滑动夹套13的一侧额外设置有气垫15;所述顶架11的前侧设有气嘴16,气嘴16通过导气管与气垫15连通,在气嘴16内部设置有气门芯,使用者能够通过气嘴16对气垫15进行充气,使得气垫15膨胀对配件进行夹紧。如图6所示,所述顶架11的左端设有穿插头17,在第一支撑杆2的顶端设有穿插套171,在穿插套171的内部设有限位圈172,限位圈172由软橡胶制成,穿插头17能够克服限位圈172的弹性力插入穿插套171内,使得限位圈172对穿插头17进行限位,使得底架6不会自主向右滑落。如图7所示,所述顶架11的相向侧面上设有支撑滑套18,在滑动夹套13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杆131,限位杆131插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包括支撑座(1)、滑轨(4)、底架(6)、支撑架(10)、顶架(11)、固定夹套(12)和滑动夹套(1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方设有两根第一支撑杆(2),支撑座(1)的上设有两根第二支撑杆(3),在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之间设有多组滑轨(4),在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推把(5),推把(5)的底端固定于支撑座(1)上,在支撑座(1)的下方设有移动轮;所述滑轨(4)的上方设有底架(6),在底架(6)底部的前后两侧设有滑动架(7),底架(6)通过滑动架(7)设置在滑轨(4)上,在底架(6)下方设有两个铰接座(8),在铰接座(8)上铰接有旋转架(9);所述底架(6)上表面的前后两侧设有支撑架(10),在支撑架(10)的上方设有顶架(11),在顶架(11)之间设有多组固定夹套(12),在固定夹套(12)的一侧设有滑动夹套(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包括支撑座(1)、滑轨(4)、底架(6)、支撑架(10)、顶架(11)、固定夹套(12)和滑动夹套(1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方设有两根第一支撑杆(2),支撑座(1)的上设有两根第二支撑杆(3),在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之间设有多组滑轨(4),在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推把(5),推把(5)的底端固定于支撑座(1)上,在支撑座(1)的下方设有移动轮;所述滑轨(4)的上方设有底架(6),在底架(6)底部的前后两侧设有滑动架(7),底架(6)通过滑动架(7)设置在滑轨(4)上,在底架(6)下方设有两个铰接座(8),在铰接座(8)上铰接有旋转架(9);所述底架(6)上表面的前后两侧设有支撑架(10),在支撑架(10)的上方设有顶架(11),在顶架(11)之间设有多组固定夹套(12),在固定夹套(12)的一侧设有滑动夹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汽车配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前后对称设置,两根第二支撑杆(3)前后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左右对称设置,多组滑轨(4)上下等间距间隔设置,每组滑轨(4)包括前后对称的两道滑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仪征常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