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茶杯上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241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茶杯上釉装置,包括工作箱,工作箱内腔的顶部滑动穿插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的底部设有承载板,工作箱内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对称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滑块,承载板的下表面呈矩形阵列设有四个气动支撑杆,气动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框,放置框的正面活动穿插连接有插板,插板的一侧等距间隔设有三个限位杆,放置框上设置有三个与限位杆相配合的卡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液压杆、承载板、安装座、滑槽、滑块、气动支撑杆、放置框、插板、限位杆和卡座的配合,便于同时对多个瓷杯上釉,且不需要对瓷杯进行翻转,避免瓷杯受损,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茶杯上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上釉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茶杯上釉装置。
技术介绍
陶瓷,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到,尤其是陶瓷茶杯,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使用,而现在的陶瓷茶杯花纹都各式各样,非常漂亮,上釉,就是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的一种方式,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现有的圆口瓷杯在进行浸釉的过程中,是人工拿取支架对瓷杯的底部进行张紧支撑,然后人工将瓷杯放入物料筒的内腔中,然后进入上釉,但这种上釉方式在需要将瓷杯内部的多余物料倒出时需要对杯体进水翻转,但支架的设计不利于整体翻转,甚至会造成瓷杯的掉落损坏,从而降低了上釉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茶杯上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茶杯上釉装置,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腔的顶部滑动穿插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工作箱内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与承载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呈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气动支撑杆,所述气动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正面活动穿插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一侧等距间隔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杆,所述放置框上设置有三个与限位杆相配合的卡座。优选的,所述放置框上开设有与插板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与卡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优选的,所述放置框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工作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物箱。优选的,所述储物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液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储物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液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正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两侧内壁之间铰接有柜门,所述柜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利用液压杆、承载板、安装座、滑槽、滑块、气动支撑杆、放置框、插板、限位杆和卡座的配合,便于同时对多个瓷杯上釉,且不需要对瓷杯进行翻转,避免瓷杯受损,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2)本技术利用凹槽、隔板、储物箱、液压缸、液压杆、进料斗、出料管、柜门、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配合,提高了瓷杯上釉的效率,提高了工作箱的密封性,提高了瓷杯拿取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箱;2、液压杆;3、承载板;4、安装座;5、滑块;6、气动支撑杆;7、放置框;8、插板;9、限位杆;10、卡座;11、隔板;12、储物箱;13、液压缸;14、进料斗;15、出料管;16、柜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陶瓷茶杯上釉装置,包括工作箱1,工作箱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避免液体物料的溢出,工作箱1内腔的顶部滑动穿插连接有液压杆2,液压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3,承载板3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便于带动下方放置框7整体进行上下移动,工作箱1内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安装座4上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滑块5,滑槽和滑块5的截面形状均为凸字形,便于滑块5进行限位滑动,且避免承载板3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或偏移,滑块5的一侧与承载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提高了承载板3的移动稳定性,承载板3的下表面呈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气动支撑杆6,气动支撑杆6的使用,便于增大承载板3下表面和放置框7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便于瓷杯的放入和拿出,气动支撑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框7,放置框7的顶部与工作箱1的内腔连通,便于上釉物料进入放置框7,对其顶部进行上釉,放置框7的正面活动穿插连接有插板8,插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垫,保护垫的材质为软硅胶,避免损坏瓷杯的上表面,同时对其进行限位,避免其在移动的过程中撞击放置框7的内壁,插板8的位置便于固定一种高度尺寸的瓷杯,插板8的一侧等距间隔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杆9,放置框7上设置有三个与限位杆9相配合的卡座10,放置框7的下表面遍布开设有多个透料槽,便于多余物料从透气孔留回工作箱1的内腔中。放置框7上开设有与插板8相配合的凹槽,凹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限位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珠,卡珠的材质为弹簧钢,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便于其与卡座10进行活动卡接,卡座10的中部开设有与卡珠相配合的弧形槽,凹槽的一侧内壁与卡座10的一侧固定连接,放置框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便于调节放置框7来控制气动支撑杆6的位置,便于瓷杯的放入和拿取。放置框7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板11,隔板11的截面形状如图3所示,避免瓷杯间发生干扰,工作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物箱12,便于液压缸13的固定安装。储物箱1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3,液压缸13通过外接的开关与外界的电源电性连接,液压缸13的输出端与液压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工作箱1的一侧固定穿插连接有进料斗14,工作箱1的另一侧固定穿插连接有出料管15,出料管15的一端螺纹套接有密封盖,控制内部物料排出,在工作时保证工作箱1的密封性,便于上釉物料的进入和排出。工作箱1的正面开设有通槽,通槽的两侧内壁之间铰接有柜门16,柜门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便于在上釉过程中对工作箱1进行密封。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将上釉物料从进料斗14进入工作箱1的内腔中,通过第二把手打开柜门16.然后拉动第一把手,使得气动支撑杆6被拉伸,然后将瓷杯依次倒扣放入隔板11的中部,使得瓷杯的开口靠近放置框7的下表面,再将插板8插入凹槽的内腔在,使得限位杆9与卡座10卡接,使得插板8的位置固定,从而然后启动液压缸13,使得液压缸13带动液压杆2下移,使得承载板3带动滑块5在安装座4的滑槽中滑动,使得放置框7整体进入上釉物料中,透气孔的设计提高了瓷杯上釉的速度,也便于多余物料的排出,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然后按上述步骤反之操作取出瓷杯即可,若物料不能使用时,可通过出料管15排出即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茶杯上釉装置,包括工作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内腔的顶部滑动穿插连接有液压杆(2),所述液压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3),所述工作箱(1)内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的一侧与承载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3)的下表面呈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气动支撑杆(6),所述气动支撑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框(7),所述放置框(7)的正面活动穿插连接有插板(8),所述插板(8)的一侧等距间隔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杆(9),所述放置框(7)上设置有三个与限位杆(9)相配合的卡座(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茶杯上釉装置,包括工作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内腔的顶部滑动穿插连接有液压杆(2),所述液压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3),所述工作箱(1)内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的一侧与承载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3)的下表面呈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气动支撑杆(6),所述气动支撑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框(7),所述放置框(7)的正面活动穿插连接有插板(8),所述插板(8)的一侧等距间隔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杆(9),所述放置框(7)上设置有三个与限位杆(9)相配合的卡座(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茶杯上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框(7)上开设有与插板(8)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与卡座(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根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金海利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