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228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系统,所述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包括:获取区域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区域属性、区域编号和区域位置;获取不同区域属性对应区域的拥挤程度信息;通过调整区域的区域属性,使得拥挤程度较高的区域范围扩大以降低其拥挤程度,拥挤程度较低的区域范围减小以提高其空间利用率。通过建立区域模型和属性模型,理清区域和属性的相互关系,且区域的区域属性可以调整,最终使得区域内的停车供需平衡,从而解决停车需求和泊位供给的时段性、区域性不平衡问题,提高区域使用效率、解决停车难题。解决停车难题。解决停车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交通
,其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停车场发展大致经历了路边泊位、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等发展阶段,纵观这些发达国家停车场规划和布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基本经历了从被动地增加泊位数量来满足停车需求的增长,逐渐发展到以停车需求控制用地,以泊位的供给来控制交通量,即从被动建设转变为主动引导并且结合交通结构的调整,将合理布局停车场和提高已有停车场的利用率相结合运用在长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0003]与以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停车场发展经历一样,我国停车难问题受经济、人口、机动车发展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日益突出,车辆增长特别是私家车的快速发展是导致泊位需求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从我国机动车泊位的现状和机动车快速发展的态势,泊位和车辆的供需倒挂将日趋严重,单纯从强化停车场规划和增加停车场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0004]一方面,传统的停车场由于分布不均且彼此割裂,尚未形成统一网络,导致停车信息不对等;尤其是众多住宅小区、机关和社团的私有泊位通常呈现时段性供求矛盾,例如住宅小区的泊位在晚间、周末和节假日繁忙,而其它时段空闲;相反机关和社团的泊位在工作日和白天繁忙,其它时段空闲。又如交通枢纽、市中心医院、热门商圈及其周边的泊位呈现区域性供求矛盾,越是靠近兴趣点的中心停车越是繁忙,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便利程度的下降,停车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即使是热门兴趣点的泊位,地面层较地下层和高层受到更多的青睐,同样是地面层的泊位,靠近出入口(如电梯口、地铁口)的泊位相对繁忙,而其它泊位相对空闲。这些时段性和区域性的供求矛盾和供需不平衡,在引起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的同时,也造成泊位的利用效率极低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停车场数量的日益增加和规模的大型化,泊位和车辆供需倒挂日趋严重,传统停车人工管理的低效率和孤立的停车场信息,难以满足司机大军日理万机对高效率交通和停车场管理提出的高要求。
[0005]近年来,智慧停车发展非常迅猛,2019年城市智慧交通领域过亿元的项目投资达到29个,其中城市智慧停车类项目有10个,从项目数量看智慧停车占到三分之一左右,比重之大前所未有。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在技术已不是障碍的情况下,解决了发展动力问题。
[0006]从2012年开始,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很快,但是除了网约车、共享单车以外,互联网+停车并非想象的那么成功,主要限制因素是因为停车场所有权及产权问题的特殊性以及共享带来的安全问题和秩序问题。真正推动互联网+停车发展的动力来自停车场本身的管理需求。
[0007]首先,公共停车场、商业办公、居住小区的停车收费管理的动力来源于减少了用工成本,减少了现金收费的跑冒滴漏,使得停车场使用电子收费以后的效益大幅度提升,有了
效益停车场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就愿意去安装这些设备,因为停车场主和经营者的推动力带来了互联网+停车的快速发展。
[0008]其次,路内停车较为成功的案例以北京市静态交通实施的路内停车电子收费为例,一方面路内停车的收费及资金去向一直被人垢病,停车乱、乱收费日趋严重,客观上要求城市管理者去提升技术和完善管理,另一方面,国家从2015年开始就在政策层面推行智慧停车方面的建设,包括停车营商环境的改善,居住小区的体制、机制组织模式的建设等,相对而言路内停车的电子收费比较简单,技术上成熟而相对容易实施,见效快且容易看得见,政府乐于参与推进。
[0009]可见现有实践很好解决了停车的电子收费问题,使之成为互联网+停车的基础、起点和动力来源,但电子停车不应是新基建大环境下智慧停车的终极目标;同时,基于道闸、泊位锁、隔离墩等路障类设施的投资或设置,作为封闭式管理的机构、社区和园区停车场不是一个问题,对于路内泊位、公园、重点区域(交通枢纽、CBD、商圈、景区)作为示范项目也勉强可以接受,但是不应成为城市级大面积推广的一种方向,毕竟市政建设需要更为高效畅通、经济可靠和可持久的策略与手段。
[0010]进一步地电子收费对于停车管理政策体现甚少,智慧停车不仅需要考虑个体用户的利益,更需要考虑群体用户的利益以及投资人、业主和经营者的利益,这是互联网+停车的动力来源,只有解决了大部分用户的停车问题,满足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追求,才能推动互联网+停车的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表明,价格、许可、限制、禁止以及新兴的预约经济、共享经济才是互联网+停车的主策略。
[0011]因此如果能够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停车场建设,通过合理的分区、分界识别区的设置以及费率、预约、许可、限制和禁止的综合管理手段有效解决时段性、区域性停车需求和泊位供给的供需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泊位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系统,能有效解决时段性、区域性的停车需求和泊位供给矛盾,提高有限泊位资源利用率。
[00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包括:
[0014]获取区域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区域属性、区域编号和区域位置;
[0015]获取不同区域属性对应区域的拥挤程度信息;
[0016]通过调整区域的区域属性,使得拥挤程度较高的区域范围扩大以降低其拥挤程度,拥挤程度较低的区域范围减小以提高其空间利用率。
[0017]可选的,所述区域包括指定停车区域和禁止停车区域,所述指定停车区域包括正常停车区域和特别停车区域,所述禁止停车区域包括禁止长时停车区域和禁止停车与滞留区域;所述特别停车区域包括具有指定泊位的上下客区域、货物装卸区域、代客泊车区域、出租车待客区域、货车待货区域和紧急停车区域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禁止长时停车区域为禁止停车区域,但允许临时的上下客和装卸货物;所述禁止停车与滞留区域为禁止停车区域,且不允许临时的上下客和装卸货物,所述禁止停车与滞留区域至少包括隧道中、涵洞里、铁路道口、弯道中、高速匝道口、消防通道、应急通道、人行横道、盲道、交叉路口、出入
口以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的路侧其中的部分或全部;
[0018]所述区域属性包括费率、预约、许可、限制和禁止几种管理属性的部分或全部,其中管理属性包括有效期、车辆信息及其用户和用途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拥挤程度信息包括当前拥挤程度信息和预期拥挤程度信息,当前拥挤程度信息包括当前拥挤水平信息、当前占用趋势信息、当前泊位状态信息和当前交通路况信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预期拥挤程度信息包括预计拥挤水平信息和预计交通路况信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9]可选的,所述区域还包括合理可预见停车区域,所述合理可预见停车区域既非指定停车区域、亦非禁止停车区域,表示合理可预见可能停放机动车的场地或空间;通过调整指定停车区域或禁止停车区域的范围,持续降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区域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区域属性、区域编号和区域位置;获取不同区域属性对应区域的拥挤程度信息;通过调整区域的区域属性,使得拥挤程度较高的区域范围扩大以降低其拥挤程度,拥挤程度较低的区域范围减小以提高其空间利用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包括指定停车区域和禁止停车区域,所述指定停车区域包括正常停车区域和特别停车区域,所述禁止停车区域包括禁止长时停车区域和禁止停车与滞留区域;所述特别停车区域包括具有指定泊位的上下客区域、货物装卸区域、代客泊车区域、出租车待客区域、货车待货区域和紧急停车区域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禁止长时停车区域为禁止停车区域,但允许临时的上下客和装卸货物;所述禁止停车与滞留区域为禁止停车区域,且不允许临时的上下客和装卸货物,所述禁止停车与滞留区域至少包括隧道中、涵洞里、铁路道口、弯道中、高速匝道口、消防通道、应急通道、人行横道、盲道、交叉路口、出入口以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的路侧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区域属性包括费率、预约、许可、限制和禁止几种管理属性的部分或全部,其中管理属性包括有效期、车辆信息及其用户和用途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拥挤程度信息包括当前拥挤程度信息和预期拥挤程度信息,当前拥挤程度信息包括当前拥挤水平信息、当前占用趋势信息、当前泊位状态信息和当前交通路况信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预期拥挤程度信息包括预计拥挤水平信息和预计交通路况信息其中的一种或两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还包括合理可预见停车区域,所述合理可预见停车区域既非指定停车区域、亦非禁止停车区域,表示合理可预见可能停放机动车的场地或空间;通过调整指定停车区域或禁止停车区域的范围,持续降低所述合理可预见停车区域的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停车区域包括泊位、泊位群、停车场和停车场群,所述停车场群为逻辑上可以集中报告或管理的一个以上停车场,所述泊位群为逻辑上可以集中报告或管理的一个以上泊位,通过泊位群和停车场群对若干泊位、停车场的区域属性进行统一管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分界识别区,利用所述分界识别区的路侧单元将车辆自动签入区域和签出区域,获取不同区域的车辆滞留信息,并进一步获取对应区域的拥挤程度信息,且所述区域属性和拥挤程度信息通过路侧单元或客户端来显示或表达。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车辆的停车需求信息,所述停车需求信息至少包括车辆号牌、目的地、预期停车开始日期时间以及预期停车时长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将所述停车需求信息与预期停车时间段区域的区域属性相匹配,预定泊位产生预定订单,根据所述预定订单将车辆分配到对应的指定停车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区域中拥挤程度高且占用趋势上升的区域设为借请求最高优先级,拥挤程度低且占用趋势下降的区域设为贷许可最高优先级,借贷按区域为单位进行,实现借贷平衡;
当区域的拥挤程度升高,超过借请求开始值,借请求开始;拥挤程度下降,低于借请求结束值,借请求结束,借请求开始值大于借请求结束值;当区域的拥挤程度下降,低于贷许可开始值,贷许可开始;拥挤程度上升,超过贷许可结束值,贷许可结束,贷许可开始值小于贷许可结束值;当借请求与贷许可不能匹配时,通过调整借请求和贷许可的阈值,实现借贷平衡,或者通过调整区域属性,提高或降低价格,预约优先或仅限预约,扩充或缩减许可、限制或禁止,并进一步调整其有效期与车辆及其用户或用途以降低停车需求,实现借贷平衡。8.一种基于区域的停车服务与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区域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区域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区域属性、区域编号和区域位置;拥挤程度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不同区域属性的区域对应的拥挤程度信息;区域属性调控单元,用于通过调整区域的区域属性,使得拥挤程度较高的区域范围扩大以降低其拥挤程度,拥挤程度较低的区域范围减小以提高其空间利用率。9.一种停车服务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云计算中心、通信中心、电子地图中心、路侧单元、停车场客户端、用户客户端、第三方平台背书客户端和停车执法客户端,所述云计算中心用于接收、储存、处理和更新区域信息、拥挤程度信息以及各客户端信息;根据区域的拥挤程度信息自动调整区域属性,使得拥挤程度较高的区域范围扩大以降低其拥挤程度,拥挤程度较低的区域范围减小以提高其空间利用率,并将处理结果更新电子地图中心,并通过路侧单元和各客户端的调用更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祎君徐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路特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