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辽宁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200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预处理系统,污泥空化系统、污泥消化系统和污泥后处理系统;其中污泥空化系统由定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系统,特别涉及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属于城市污水、污泥处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内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匮乏,当今我国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率不断提高,但污水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80%以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随意堆放及所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目前全国各地的污泥处理设施尚不健全,己建成设施的处理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地区直接对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后堆肥或填埋,尚未对污染物、病原体和重金属进行处理,不仅可能造成巨大的生态污染破坏隐患,还可能在运输填埋过程中发生爆炸等事故。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目前污泥处理效率低、费用高、二次污染等问题。
[0003]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是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同等重要又紧密关联的两个系统。
[0004]我国现在污泥处理方法大体有填海、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这几种污泥处理的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0005]城市中的污泥难以处理,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没有出路,污水处理厂污泥出路几乎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说城市己经遭遇污泥之困。
[0006]水力空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成本低廉,管理灵活等特点,“水力空化”技术是利用产生水力空化效应,达到生化池污泥细胞破壁及菌胶团结构改变的效果,再结合污水厂原有的生化反应系统的呼吸作用可实现污泥的源头减量化,在污泥减量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通过添加污泥空化系统达到缩短消化时间,提高污泥降解效率,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所述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预处理系统,污泥空化系统、污泥消化系统和污泥后处理系统;污泥预处理系统、污泥空化系统、污泥消化系统和污泥后处理系统依次连接;所述污泥空化系统是:包括定子装置、转子装置和电机;所述定子装置包括定子外壳,定子外壳内为空化腔,定子外壳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转子装置包括转轴和叶轮,叶轮与转轴固定后安装在定子装置的空化腔中,转轴通过轴承座与定子外壳固定,叶轮上设有若干叶片,叶片上设有若干通孔;电机带动转轴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在轴承座与定子外壳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0009]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所述通孔为文丘里通孔。
[0010]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定子外壳上设有泄气阀。
[0011]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泥预处理系统是:初级沉淀池依次连接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后,连接污泥破碎机。
[0012]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污泥后处理系统是:二级沉淀池的排水口与污水消毒装置连接;二级沉淀池的沉淀出口与污泥浓缩池连接。
[0013]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泥消化系统是合建式曝气硝化系统;所述合建式曝气硝化系统包括反硝化池、硝化池和曝气装置;反硝化池和硝化池在底部连通,曝气装置设置在硝化池的底部,反硝化池的入口和硝化池的出口连通形成内部循环;污泥空化系统的出料口与反硝化池连接,硝化池的出口与污泥后处理系统连接。
[0014]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泥消化系统是A2/O厌氧好氧消化系统;所述A2/O厌氧好氧消化系统包括厌氧消化池、缺氧段消化区和好氧段消化区;污泥空化系统的出料口依次连接厌氧消化池、缺氧段消化区和好氧段消化区,好氧段消化区的出口与污泥后处理系统连接。
[0015]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泥消化系统是生物转盘反应系统;所述生物转盘反应系统包括预处理沉淀池和生物转盘反应器,污泥预处理系统的出口与预处理沉淀池的入口连接,预处理沉淀池的沉淀出口与污泥空化系统进料口连接,污泥空化系统出料口与预处理沉淀池的入口连接,形成循环;预处理沉淀池的排料口与生物转盘反应器的入口连接,生物转盘反应器的出口与污泥后处理系统的二级沉淀池连接。
[0016]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二级沉淀池的沉淀出口与污泥空化系统进料口连接。
[0017]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泥消化系统是两级生物脱氮系统;所述两级生物脱氮系统包括消化氮化池、沉淀处理池和反硝化反应器,污泥预处理系统的出口与消化氮化池的入口连接,消化氮化池的出口与沉淀处理池入口连接,沉淀处理池出口与反硝化反应器入口连接,反硝化反应器出口与污泥后处理系统的二级沉淀池连接,二级沉淀池出料口与污泥空化系统进料口连接,污泥空化系统出料口与消化氮化池的入口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设置污泥预处理系统,将污泥经过沉淀、格栅、絮状体破碎等预处理步骤后取出悬浮物,处理后的污泥经过管路进入空化系统进行空化处理,防止污泥絮状体颗粒过大导致空化孔洞堵塞。
[0020]2、本专利技术设置污泥空化系统,叶片上均有规则排布的文丘里通孔,随着叶轮的旋转,污泥在孔洞处产生空化,微生物外壁破碎,内溶物流出,增强污泥处理效果。
[0021]3、本专利技术设置消化系统,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取出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质。此环节需在空化后得到的空化污泥中适当添加未处理的新污泥,以保证消化的最佳效率,否则消化系统中活性污泥含量过低影响污泥的消化速度。
[0022]4、本专利技术设置后处理系统,污泥消化后得到的成品可作为干污泥处置和肥料进一步加工。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污泥预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污泥空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污泥空化系统叶轮主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污泥空化系统叶轮侧视图。
[0027]图5为专利技术污泥空化系统文丘里通孔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污泥后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示意图与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实施方案提到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7所示,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预处理系统(100),污泥空化系统(200)、污泥消化系统(300)和污泥后处理系统(400);污泥预处理系统(100)、污泥空化系统(200)、污泥消化系统(300)和污泥后处理系统(400)依次连接;所述污泥空化系统(200)是:包括定子装置(201)、转子装置(202)和电机(203);所述定子装置(201)包括定子外壳(204),定子外壳(204)内为空化腔(212),定子外壳(204)上设有进料口(205)和出料口(206);所述转子装置(202)包括转轴(207)和叶轮(208),叶轮(208)与转轴(207)固定后安装在定子装置(201)的空化腔(212)中,转轴(207)通过轴承座(209)与定子外壳(204)固定,叶轮(208)上设有若干叶片(210),叶片(210)上设有若干通孔(211);电机(203)带动转轴(207)转动;电机(203)的输出轴与转轴(207)通过联轴器(213)连接;在轴承座(209)与定子外壳(20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1)为文丘里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定子外壳(204)上设有泄气阀(21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预处理系统(100)是:初级沉淀池(101)依次连接粗格栅(102)、细格栅(103)、沉砂池(104)后,连接污泥破碎机(1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后处理系统(400)是:二级沉淀池(401)的排水口与污水消毒装置(402)连接;二级沉淀池(401)的沉淀出口与污泥浓缩池(403)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力空化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消化系统(300)是合建式曝气硝化系统;所述合建式曝气硝化系统包括反硝化池(301)、硝化池(302)和曝气装置(303);反硝化池(301)和硝化池(302)在底部连通,曝气装置(303)设置在硝化池(302)的底部,反硝化池(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有涛孙云鹏姚焱中王子超孙丛婷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