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结构的红外触摸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189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结构的红外触摸显示器,采用可拆卸的紧固结构,将红外触摸屏组件,安装在显示器中显示元件显示表面的周围、构成显示器外壳的面罩框和后盖之间的空间内。对于现有的成品显示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红外触摸屏组件内增加了一个框形的安装支架,通过该支架将触摸屏安装在上述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触摸屏组件成为了显示器的一个模块化的选装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时构成触摸显示器低成本的触摸显示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结构的红外触摸显示器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多媒体
,特别是涉及红外触摸屏及其触摸显示器
,公开了一种将构成触摸屏的组件与显示器组合安装的红外触摸显示器的结构。现有的红外触摸显示器主要有两种结构:外置式和内置式。外置式的基本结构是将成品的红外触摸屏安装到普通显示器上,主要由系统集成商或用户完成安装工作,事实上是触摸屏+显示器的简单组合。这种结构主要有以下两个缺点:第一,触摸屏一般需要依照显示器外壳的形状和结构特殊设计,缺乏通用性,市场上虽然有相应的产品出售,但可供用户选择余地极小,否则就意味着高昂的成本;第二,由于触摸屏安装在显示器的外壳上,使得触摸屏的感应区与显示器显示表面的距离过大,不仅破坏了显示器的外观,更大的问题是增加了视觉误差,给使用带来不便。对于内置式红外触摸显示器,如我公司的中国专利申请00250806.0所公开的一种一体化红外触摸显示器的结构,虽然可以避免外置式固有的视觉误差问题,但却引发了产品成本的问题。因为红外触摸屏的组件的成本比较高,所以这种触摸显示器只能针对需要触摸功能的用户定量生产,而对于不需要触摸功能的用户来说,这种产品在价格上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这种产品同样缺乏通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红外触摸显示器的缺点,尤其是针对现有内置式红外触摸显示器的缺点,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组合结构的红外触摸显示器,解决了显示器的红外触摸功能与成本以及通用性之间的矛盾。另外,针对现有的显示器,本专利技术还给出了一种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器内部的安装方案。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触摸屏由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和接收管阵列、信号处理电路、计算机接口构成一框形结构组件,安装在显示表面周围与显示器外壳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内,与显示器的外壳之间以可拆卸的紧固方式安装在一起;安装的位置可以是显示器的面罩框,也可以是面罩框后面的后盖部分。针对现有的成品显示器,采用配套支架的方案,首先将触摸屏组件安装到这个支架上,然后再将这个支架安装到显示器的上述壳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红外触摸屏组件与显示器之间是一种可分离的活动连接,所以触摸屏组件就成为了显示器的一个模块化的选装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时在显示器内安装红外触摸屏组件而构成触摸显示器;而作为普通显示器使用时,又不增加显示器的成本。同时,只要在显示器内按照一定的标准预留上述的连接结构,红外触摸屏组件模块能够通用于相同尺寸的多种型号显示器,节约了显示器生产企业用于外壳模具方面的费用。下面结合附图来举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本专利技术触摸显示器的一种典型结构-->图2红外触摸屏组件模块在显示器面罩框内的一种安装结构图3红外触摸屏组件模块在显示器面罩框内的另外一种安装结构图4图3所示结构的内视图图5红外触摸屏组件模块在显示器面罩框内纵向卡装的结构示意图图6红外触摸屏组件模块在显示器面罩框内横向卡装的结构示意图图7红外触摸屏组件模块在显示器外壳的后盖上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图7的侧视图图9一种使用支架安装的结构透视图一般显示器的结构,显示器的外壳主要由面罩框与其后面的后盖构成,并且面罩框与后盖是可分离的,如图1和图9表示的CRT显示器的基本结构。在图1中,101是显示器的后盖,102即是所述的面罩框,103是显示器元件,对于CRT显示器就是阴极射线管,如果是液晶显示器,就是液晶显示板。为了方便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主要以现在最常用的CRT显示器为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结构仅限于显示器前部面罩框附近,而不涉及其它部分。对于LCD显示器,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显示元件,因此只要液晶显示板外壳之间是可拆卸的安装结构,就可以参照CRT显示器的结构实施。如图1所示,阴极射线管103通过加固钢带104及其固定的耳片105,安装在安装柱106上,由于本专利技术没有过多涉及这部分结构,所以为了简单起见,图中没有画出相应的紧固件。本专利技术的红外触摸屏组件模块109由多块电路板使用如插针座、平行电缆、弯针连接器等部件相连接构成一框形结构,通过紧固螺钉111安装在面罩框的内部,起到固定电路板模块组件109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管或接收管110的位置的作用。同时,面罩框与后盖之间通过挂钩、螺钉等可拆卸的紧固方式安装在一起,也就固定了红外元件110在显示屏幕前方的位置。图1、2、3、4和图7、8中给出的是螺钉安装的结构,图5、6给出的是通过卡槽安装的结构,图9是一种在现有显示器中使用支架的安装结构。由于红外触摸屏组件模块109是通过螺钉固定在显示器内部的,所以该模块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安装。而无论是否安装,只要安装上由光学材料构成红外滤光条112(不安装模块时可用其它材料代替),都不会影响显示器的结构和外观。这样就使显示器能够通用于“普通/触摸”两种模式,为生产企业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如果显示器的面罩框与后盖之间的拆装足够简单,甚至用户都可以自行安装或拆卸红外触摸模块。事实上,一般显示器的面罩框与后盖之间的连接已经非常简单,如大部分是使用4个螺钉实现紧固连接,还有部分是使用卡接加螺钉的方式。另外,这种模块化的安装能够严格地确定整个触摸屏与显示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显示器满屏显示的条件下,甚至可以省略校准步骤,从另一个方面方便了安装触摸屏构成红外触摸显示器。图中,113表示安装在显示器面罩框上的参数调节按键,114表示显示器的底座。图2进一步从显示器面罩框的内部给出了红外触摸组件模块的安装位置图。图中,201-->表示面罩框中间的显示窗口,202就是上述连接面罩框与后盖所使用的螺钉的固定柱,紧固面罩框与后盖的螺钉,穿过后盖上相应位置的螺钉孔旋入该固定柱,将面罩框与后盖牢固地连接为一体,可参考现有显示器的一般结构。构成触摸模块组件109的电路板通过上述的连接器203形成电路的通道。图中螺钉直接穿过电路板上的安装孔将电路板固定在面罩框内部。图1、图2所给出的是构成触摸组件的电路板的铜箔面与显示元件的显示表面相平行时的安装结构图。图3给出了另外一种安装结构图,即上述电路板的铜箔面与上述显示表面相垂直时的安装结构。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插槽301与螺钉111互相结合的固定结构,以螺钉连接为主,这一点与图1或图2所展示的结构相似。这里,电路板可以伸展到后盖与显示元件(阴极射线管)之间的空隙内,插槽301的作用只是起到辅助定位的任务,可以省略不用。图中111仅给出了紧固螺钉的安装位置,即螺钉的或螺钉孔的中轴线。螺钉与线路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是一个用焊接、塑压等方式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耳片302。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缩减面罩框在屏幕表面方向的宽度,使得显示器的外壳与其标称尺寸更配合。图4进一步从显示器内侧展示出图3的全貌。图中,构成红外触摸组件模块的4片印刷电路板互相之间以连接器401相连接,构成一个框架安装在插槽301中,在每块线路板上都安装有固定耳片302,然后使用螺钉111将该组件固定在面罩框内。图5和图6分别给出了与图2、图4的安装方式对应的另外一种类型的安装结构,即使用卡接件替代螺钉连接。图5与图2相比较,电路板的安装方向相同,但使用了更简单的卡槽结构。如图所示,在面罩框的内部有一个凸出方向与显示屏幕表面相垂直的悬臂梁501,在悬臂梁的悬垂端、面向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结构红外触摸显示器,包含有显示元件、又显示器后盖、面罩框构成的外壳,和红外触摸屏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触摸屏组件由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和接收管阵列、信号处理电路、计算机接口构成一框形结构;该组件安装在显示表面周围与显示器外壳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内,与显示器之间是以可拆卸安装的方式,安装在显示器的面罩框内,或者面罩框后面的显示器后盖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结构红外触摸显示器,包含有显示元件、又显示器后盖、面罩框构成的外壳,和红外触摸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摸屏组件由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和接收管阵列、信号处理电路、计算机接口构成一框形结构;该组件安装在显示表面周围与显示器外壳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内,与显示器之间是以可拆卸安装的方式,安装在显示器的面罩框内,或者面罩框后面的显示器后盖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结构红外触摸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触摸屏组件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在显示器的外壳内部;紧固螺钉将触摸屏组件安装在上述面罩框的内部,或上述显示器后盖与面罩框结合处的边缘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结构红外触摸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触摸屏组件是通过卡槽安装在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新林刘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汇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