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驱动马达的转子固定结构和转子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168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驱动马达的转子固定结构和转子固定结构。该转子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凹槽,其形成在该转子的内周表面上,该连接凹槽自该转子的内周表面径向凹入并且形成有沿该转子的轴向延伸的内侧表面;以及连接突起,其形成在该转子支架的外周表面上,该连接突起自该转子支架的外周表面径向凸起并且形成有与该连接凹槽的该内侧表面配合的外侧表面,其中,该连接突起的外侧表面配置为使得当该连接突起插入到该连接凹槽中时与该连接凹槽的内周侧面紧密抵靠,从而将该转子和该转子支架在周向上彼此固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子固定结构和转子固定结构,能够使转子更加容易地且更加低成本地固定到转子支架上,而不会使转子支架的内径尺寸收到组装过程的影响。寸收到组装过程的影响。寸收到组装过程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驱动马达的转子固定结构和转子固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马达
,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驱动马达的转子固定结构和转子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于降低碳排放和环境友好的需求,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使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来代替以内燃机为驱动源的机动车辆。这种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通常使用来自驱动马达的转矩作为动力源。驱动马达包括定子和转子,其中转子被固定在转子支架上而使得在定子和转子之间具有预定气隙。
[0003]目前,转子往往通过收缩配合固定在转子支架上。具体而言,先对转子支架进行加热处理以使其发生收缩,接着将转子套设到收缩后的转子支架上,以便将转子固定到转子支架上。但是,收缩配合的组装过程极易导致转子支架沿径向方向发生变形,因此,转子支架的直径将难以控制。而且,用于收缩配合的加热处理导致了较高的成本。
[0004]因此,亟需一种使得转子和转子支架的组装过程更加容易且成本更低的转子固定结构和转子固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驱动马达的转子固定结构和转子固定结构,其能够使转子更加容易地且更加低成本地固定到转子支架上,而不会使转子支架的内径尺寸收到组装过程的影响。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马达的转子固定结构,其用于将转子固定到转子支架,该转子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凹槽,其形成在该转子的内周表面上,该连接凹槽自该转子的内周表面径向凹入并且形成有沿该转子的轴向延伸的内侧表面;以及连接突起,其形成在该转子支架的外周表面上,该连接突起自该转子支架的外周表面径向凸起并且形成有与该连接凹槽的该内侧表面配合的外侧表面,其中,该连接突起的外侧表面配置为使得当该连接突起插入到该连接凹槽中时与该连接凹槽的内周侧面紧密抵靠,从而将该转子和该转子支架在周向上彼此固定。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连接突起在该周向上的宽度大于该连接凹槽在该周向上的宽度。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连接突起的顶表面不与该连接凹槽的底表面接触。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连接凹槽在该轴向上贯穿该转子。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连接突起的轴向长度小于该转子支架的轴向长度。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连接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该连接凹槽在该周向上均匀地彼此间隔开;并且该连接突起的数量相应地为多个,且多个该连接突起在该周向上均匀地彼此间隔开。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连接突起的该顶表面连接于该连接突起的该外侧表面,
并且该顶表面与该外侧表面之间设有圆弧过渡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连接凹槽的该底表面连接于该连接凹槽的该内侧表面,并且该底表面与该内侧表面之间设有圆弧过渡部。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连接突起通过冲压成型而形成于该转子支架的外周表面上。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转子以压装的方式而固定地套设在该转子支架上。
[001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马达的转子固定方法,其用于将转子固定到转子支架,该转子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该转子的内周表面上形成连接凹槽,使得该连接凹槽自该转子的内周表面径向凹入并且形成有沿该转子的轴向延伸的内侧表面;以及通过冲压成型在该转子支架的外周表面上形成连接突起,使得该连接突起自该转子支架的外周表面径向凸起并且形成有与该连接凹槽的该内侧表面配合的外侧表面;以及将该转子以压装的方式套设在该转子支架上,使得当该连接突起插入到该连接凹槽中时,该连接突起的外侧表面与该连接凹槽的内周侧面紧密抵靠,从而将该转子和该转子支架在周向上彼此固定。
[0017]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固定结构和转子固定结构,能够使转子更加容易地且更加低成本地固定到转子支架上,而不会使转子支架的内径尺寸收到组装过程的影响,由此保证负载在转子支架和转子之间更加可靠地传递。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3是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固定结构将转子固定到转子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4是示出图3中的位置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固定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现参考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图示在附图中。以下描述参考附图进行,除非另有表示,否则在不同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元件。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案不代表本专利技术的所有方案。相反,这些方案仅是所附权利要求中涉及的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0025]附图中所示的每个元件的尺寸与厚度是为了便于描述和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为了表达清楚,一些部分和区域的尺寸被放大。
[0026]应当理解的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固定结构的驱动马达不但可以用于上述的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而且还可用于其他车辆,诸如小船、舰船、航天器、等
等。
[0027]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4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固定结构。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1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支架2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固定结构将转子1固定到转子支架2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示出图3中的位置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马达包括定子(未示出)和转子 1,转子1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固定结构固定到转子支架2 上,使得在定子和转子1之间形成预定气隙。转子1上嵌入由永磁性材料。
[0029]如图2所示,转子支架2形成为柱状形状。转子1可以固定地套设在转子支架2的外周面上。转子支架2包括沿转子支架2的轴向贯穿其中的轴孔,而转子支架2可以经由该轴孔套设在轴上(图中未示出)。此外,转子支架2的轴向长度大于转子1的轴向长度。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子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凹槽3和与连接凹槽3耦接的连接突起4。
[0031]如图1所示,连接凹槽3形成在转子1的内周表面上。连接凹槽3自转子1的内周表面径向凹入,并且沿转子1的轴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连接凹槽3沿转子1的轴向贯穿转子1,即连接凹槽3沿转子1的轴向从转子1的一侧延伸到转子1的另一侧。也是就说,连接凹槽 3的轴向长度等于转子1的轴向长度。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驱动马达的转子固定结构,其用于将转子固定到转子支架,所述转子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凹槽,其形成在所述转子的内周表面上,所述连接凹槽自所述转子的内周表面径向凹入并且形成有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延伸的内侧表面;以及连接突起,其形成在所述转子支架的外周表面上,所述连接突起自所述转子支架的外周表面径向凸起并且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凹槽的所述内侧表面配合的外侧表面,其中,所述连接突起的外侧表面配置为使得当所述连接突起插入到所述连接凹槽中时与所述连接凹槽的内周侧面紧密抵靠,从而将所述转子和所述转子支架在周向上彼此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突起在所述周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凹槽在所述周向上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突起的顶表面不与所述连接凹槽的底表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凹槽在所述轴向上贯穿所述转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突起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转子支架的轴向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凹槽在所述周向上均匀地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连接突起的数量相应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突起在所述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菲方善国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