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65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包括:压片部、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控制所述压片部的开合;所述压片部包括第一压片部、第二压片部,对应的,所述操作杆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所述第一操作杆与第一压片部相连,第二操作杆与第二压片部相连,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之间铰接,所述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其另一端设有握垫,用于手部的握持,方便操作,所述第一压片部与所述第二压片部之间可形成压片腔,所述第一压片部和或所述第二压片部其上还设有出药孔,即贯穿所述压片部的通孔;其优点在于,使用灵活,能适应性的调整药片形状、厚度,规格统一且多样,操作省力,适合长时间的制备工作。制备工作。制备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穴位敷贴是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中的杰出代表,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特定的中草药粉剂,混合不同的辅料,手工揉搓成各异的形状,根据疾病的不同,利用橡皮膏、胶带等将之固定于不同的穴位,兼具穴位及药物双重刺激的优点,由此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效。手工揉搓塑型是敷贴制备过程中最耗时的一环,且传统手工制作塑型难度高、效率低下、卫生性差,并且各药丸用药量难以把控。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209575287U公开了药丸制作
的一种穴位敷贴药丸的简易制作装置,包括V型捏夹,所述V型捏夹的左右两臂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V型捏夹的左臂底部设置有左半圆罩,所述V型捏夹的右壁底部设置有右半圆罩,且右半圆罩与左半圆罩相适配,所述左半圆罩的右侧设置有内卡环,所述右半圆罩的左侧设置有外卡环,且外卡环与内卡环相适配,所述左半圆罩和右半圆罩的底部均开设有半漏孔,通过本穴位敷贴药丸的简易制作装置的设置,V型捏夹方便操作员拿捏,左半圆罩和右半圆罩组合在一起可对混合料进行制药丸,操作简单方便,制药丸效率高,制药丸规格固定,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但是其功能单一,且依赖手部的直接捏合,不够省力,难以适应长时间的药物制作。
[0004]综上所述,亟需一种使用灵活,能适应性的调整药片形状、厚度,规格统一且多样,操作省力,适合长时间的制备工作的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灵活,能适应性的调整药片形状、厚度,规格统一且多样,操作省力,适合长时间的制备工作的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包括:压片部、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控制所述压片部的开合;所述压片部包括第一压片部、第二压片部,对应的,所述操作杆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一压片部相连,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所述第二压片部相连,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二操作杆铰接;所述第一压片部与所述第二压片部相合后,其相合的面之间设有压片腔。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片部和或第二压片部其上设有出药孔。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片部和或第二压片部其上设有所述压片腔。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片部其上设有压片腔,对应的,所述第二压片部其上设有压片凸起部,所述压片凸起部其外壁与所述压片腔其内壁相适配贴合,所述压片凸起部其上亦设有所述出药孔。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片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压片部可拆卸相连。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片腔其腔底为弹性活动块。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片腔与所述压片部活动相连,所述压片腔其容腔包括但不限于圆柱形、球形、方形体。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二操作杆之间设有弹力机构,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力机构可以为扭转弹簧或V形弹簧。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杆其一端设有握垫。
[0017]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
[0018]1、本专利技术所述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包括压片部、操作杆,所述操作杆通过铰接控制所述压片部的开合,其利用杠杆原理,极大的减轻了施力端的负担,使其适应长时间的药片制作。
[0019]2、本专利技术所述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其压片部上还设有出药孔,方便将挤压过程中多余的药粉排除,可使最终成型的药片与压片腔的形状、厚度保持一致,降低尺寸上的误差,更利于规格的统一。
[0020]3、本专利技术所述所述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其压片部上还设有压片凸起部,所述压片凸起部与所述压片部可拆卸相连,与压片腔相适配,能根据需要,适时调整药片成型厚度。
[0021]4、本专利技术所述所述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其压片腔腔底为弹性活动块,其在挤压释放后,弹簧会适应的带动药片弹出,有效防止成型的药片与侧壁黏连,避免无法取出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2]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示意图一。
[0023]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示意图二。
[0024]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示意图。
[0025]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其弹力机构示意图。
[0026]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示意图。
[0027]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又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部件示意图。
[0028]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其弹性活动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30]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31]1.压片部
ꢀꢀꢀꢀꢀꢀꢀꢀꢀꢀꢀꢀꢀꢀ
2.操作杆
ꢀꢀꢀꢀꢀꢀꢀꢀꢀꢀꢀꢀꢀꢀ
3.握垫
[0032]4.弹力机构
ꢀꢀꢀꢀꢀꢀꢀꢀꢀꢀꢀꢀ
5.弹性活动块
ꢀꢀꢀꢀꢀꢀꢀꢀꢀꢀ
11.第一压片部
[0033]12.第二压片部
ꢀꢀꢀꢀꢀꢀꢀꢀꢀ
13.出药孔
ꢀꢀꢀꢀꢀꢀꢀꢀꢀꢀꢀꢀꢀ
14.压片腔
[0034]15.压片凸起部
ꢀꢀꢀꢀꢀꢀꢀꢀꢀ
21.第一操作杆
ꢀꢀꢀꢀꢀꢀꢀꢀꢀ
22.第二操作杆
[0035]31.握环
[0036]实施例1
[0037]请参见附图1、附图2;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示意图一;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示意图二。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包括:压片部1、操作杆2;所述操作杆2控制所述压片部1的开合;所述压片部1包括第一压片部11、第二压片部12,对应的,所述操作杆2包括第一操作杆21、第二操作杆22,所述第一操作杆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片部11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操作杆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片部12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操作杆21与所述第二操作杆22之间通过圆柱铰接,以该铰接点为旋转支点实现第一压片部11与第二压片部12的开合,所述第一操作杆21、第二操作杆22其另一端皆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握垫3,其上还可设置防滑纹,用于手部的握持,方便操作,其握垫3还包括握环31,方便通过其控制操作杆2的分离,所述第一压片部11与所述第二压片部12之间可形成压片腔1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片部、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控制所述压片部的开合;所述压片部包括第一压片部、第二压片部,对应的,所述操作杆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一压片部相连,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所述第二压片部相连,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二操作杆铰接;所述第一压片部与所述第二压片部相合后,其相合的面之间设有压片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片部和或第二压片部其上设有出药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片部和或第二压片部其上设有所述压片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敷贴药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片部其上设有压片腔,对应的,所述第二压片部其上设有压片凸起部,所述压片凸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奔房敏程艳彬姚重界文世梅任君周鑫汤程张帅攀吴志伟朱清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