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和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88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带和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所述表带包括:带本体,所述带本体构造成适于套设于手腕;导水部,所述导水部设于所述带本体朝向皮肤的一侧,所述导水部用于将所述带本体覆盖处皮肤表面的汗液导出至所述表带的外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表带,通过在带本体朝向皮肤的一侧设置导水部,使得导水部可以自动将带本体覆盖处皮肤表面的汗液导出至表带的外表面,从而增大汗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汗液的挥发,还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带和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表带和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指出,人体会通过皮肤,不断往外散发水蒸气,特别是天气炎热和运动后,体温身高,会加速水蒸气散发速度来降低体温。如果佩戴了手表或者手环等,表带与皮肤贴附较紧,特别是运动型手表,手环等。影响水蒸气散发从而集聚汗液,皮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很不舒服,其次汗液本身对于表带材料也会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一直集聚不散发掉,会降低表带的使用寿命。目前的表带设计大多是增加镂空等,减少表带与皮肤接触面积,但是也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接触部分皮肤还是会处于湿润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表带,所述表带可以使与表带接触的皮肤表面的汗液快速挥发。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表带的可穿戴设备。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表带,包括:带本体,所述带本体构造成适于套设于手腕;导水部,所述导水部设于所述带本体朝向皮肤的一侧,所述导水部用于将所述带本体覆盖处皮肤表面的汗液导出至所述表带的外表面。根据本技术的表带,通过在带本体朝向皮肤的一侧设置导水部,使得导水部可以自动将带本体覆盖处皮肤表面的汗液导出至表带的外表面,从而增大汗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汗液的挥发,还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水部形成为与所述带本体相适配的带状,且所述导水部覆盖所述带本体朝向皮肤的一侧表面,由此,可以确保导水部与表带接触部分的皮肤上的汗液均可以通过导水部被引导至表带外侧从而快速挥发。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水部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朝向皮肤开口,所述导流槽与所述表带的背向皮肤的表面连通,或者,所述导流槽与所述表带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面连通,这样,导流槽可以将皮肤表面的汗液导出至表带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面或背向皮肤的表面,进而加速汗液挥发。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表带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表带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面连通,这样,汗水可以沿着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分别向表带的两侧流动,由此,可以促进汗水的快速挥发。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从而进一步提升皮肤表面的汗液挥发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内,所述导流槽的宽度由靠近皮肤一侧至远离皮肤一侧逐渐减小,这样便于增加导流槽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导流槽的导出汗液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半圆形,这样可以避免导流槽内出现棱角而导致汗液无法顺利导出。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的半径在0.05mm-0.15mm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增强多个导流槽的毛细管效应,从而提高表带的防汗液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带本体与所述导水部一体成型,由此可以简化结构,便于制造,同时也可以确保表带沿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为光滑平面,从而减小表带对汗液的阻力。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表带。根据本技术的可穿戴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表带,可以具有更好的防汗液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表带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表带的一个实施例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表带沿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所示的表带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沿厚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表带100,带本体10,导水部20,导流槽1,第二导流槽2,第三导流槽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到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表带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表带100,包括:带本体10和导水部20。具体地,带本体10构造成适于套设于手腕,导水部20设于带本体10朝向皮肤的一侧,导水部20用于将表带100覆盖处皮肤表面的汗液导出至表带100的外侧,从而导出表带与皮肤紧贴处的汗液,增大汗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汗液的挥发。此处,表带100的外侧指代表带100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周侧,包括表带10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和表带100背离皮肤的一侧表面;表带100朝向皮肤的一侧即表带100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根据本技术的表带100,通过在带本体10朝向皮肤的一侧设置导水部20,使得导水部20可以自动将带本体10覆盖处皮肤表面的汗液导出至表带100的外表面,从而增大汗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汗液的挥发,还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导水部20形成为与带本体10相适配的带状,且导水部20至少覆盖带本体10朝向皮肤的一侧表面,由此,可以确保导水部20与表带100接触部分的皮肤上的汗液均可以通过导水部20被引导至表带100外表面从而快速挥发。这里,导水部20可以利用毛细管效应,将导水部20构造成具有多个孔径为微米级的毛细管,且毛细管可以连通表带100朝向皮肤的一侧表面和表带100的外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导水部20可以包括导流槽1,导流槽1朝向皮肤开口,导流槽1与表带100的背向皮肤的表面连通,或者,导流槽1与表带100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面连通,这样,导流槽1可以将皮肤表面的汗液导出至表带100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面或背向皮肤的表面,进而加速汗液挥发。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导流槽1沿表带100的宽度方向延伸,导流槽1的两端分别与表带100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面连通,也就是说,导流槽1可以沿表带100的宽度方向贯穿导水部20朝向皮肤的一侧表面,这样,汗水可以沿着导流槽1的延伸方向分别向表带100的两侧流动,由此,可以促进汗水的快速挥发。更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3,导流槽1为多个,多个导流槽1沿表带100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优选地,多个导流槽1可以密布导向部朝向皮肤的一侧表面,从而进一步提升皮肤表面的汗液挥发效率。优选地,参考图2和图3,表带10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侧壁均形成有多个第二导流槽2,多个第二导流槽2与多个导流槽1一一对应且连通,这样,汗液可以更好地从导向部朝向皮肤一侧表面的导流槽1迁移至表带100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从而进一步加速挥发。也就是说,导流槽1从表带100与皮肤紧贴的表面沿表带宽度方向延伸至两端面,即表带100宽度方向两端面表面上同样设置有导流槽1,并与表带100与皮肤紧贴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n带本体,所述带本体构造成适于套设于手腕;/n导水部,所述导水部设于所述带本体朝向皮肤的一侧,所述导水部用于将所述带本体覆盖处皮肤表面的汗液导出至所述表带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本体,所述带本体构造成适于套设于手腕;
导水部,所述导水部设于所述带本体朝向皮肤的一侧,所述导水部用于将所述带本体覆盖处皮肤表面的汗液导出至所述表带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部形成为与所述带本体相适配的带状,且所述导水部覆盖所述带本体朝向皮肤的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部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朝向皮肤开口,所述导流槽与所述表带的背向皮肤的表面连通,或者,所述导流槽与所述表带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面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沿所述表带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表带宽度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习宜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慧光微电子有限公司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