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切槽的尖尾螺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77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切槽的尖尾螺丝,主要于杆体具有尖端并定义一通过该尖端的纵轴,该杆体上螺旋有多个向右螺旋的螺牙并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该第一切槽的其一第一刃缘平行于该第二切槽的其一第二刃缘,同时该第一刃缘朝该螺丝的螺头方向延伸时,其延伸走向与该等螺牙的右旋方向呈相反;利用上述切槽的反向延伸,有利钻锁初期的切削,以达快速排屑、避免裂材及压掣切屑以提升锁固力。避免裂材及压掣切屑以提升锁固力。避免裂材及压掣切屑以提升锁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切槽的尖尾螺丝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丝,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切槽的尖尾螺丝。

技术介绍

[0002]参阅图1,现有螺丝1包含一杆体11,一设于该杆体11一端的螺头12,以及螺旋环设该杆体11上的右旋螺牙13,其中,该杆体11的另一端渐缩以形成一尖端14,且该杆体11上开设一切沟15;使用时,利用一工具(图中未示)旋转该螺头12,以连动该等螺牙13钻锁入一物件(图中未示)内,该切沟15切削该对象,且切削产生的切屑容置于该切沟15中,以完成锁设;惟,单一切沟15的开设,一般为顺时针方向延伸,与右旋螺牙13的旋向相同,但其切削效果有限且无法有效斩断木纤维,加上其排屑效果及容屑空间有限,该切屑易因排屑不及而阻塞于该切沟15中,以致钻锁过程具较大锁合阻力,甚至切屑易因过度堆积而向外挤压,以致裂材及锁合速度变慢等情事发生;纵使该螺丝1可螺入该对象内,该顺向延伸的切沟15无法将剩余切屑向下压掣于其中,相对无法提升锁固效果;再者,因仅以该尖端14抵靠于该物件,受力面积较小,故钻锁时易因不当施力而产生偏斜,导致该尖端14偏离原本抵靠的位置,故用户需将该螺丝1重新导正才能进行锁设,不仅耗时且费力,故仍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切槽的尖尾螺丝,其可达快速钻锁、防止裂材等功效,锁合后更具稳固锁设及达抗拉出的效果。
[0004]于是,本专利技术具切槽的尖尾螺丝,其包括一杆体,一设于该杆体一端的螺头,以及一螺旋环设于该杆体上的螺牙部,其中,该杆体于相反该螺头处的另一端渐缩以形成一尖端,且通过该尖端处以定义出一纵轴,且该杆体的外周面截面更定义出呈相反朝向的第一周界及第二周界,该螺牙部具有多个向右螺旋的螺牙,任二相邻的螺牙呈间隔以形成一螺距;该杆体上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该第一切槽、第二切槽位于该第一周界上以构成一切槽组;所述第一切槽具有分别朝向该螺头、尖端方向的第一顶端、第一底端,至少一延伸于该第一顶端与第一底端之间的第一壁面,以及位于该至少一第一壁面与该杆体的外周面及该等螺牙的相接处的第一刃缘,该第一刃缘朝该螺头方向延伸的延伸走向与该等螺牙的右旋方向呈相反;是以,利用该第一、第二切槽的形成,可加强钻锁初期对对象的初期切削、导屑效果,以利快速排屑,降低锁合阻力、避免因切屑过度堆积以致裂材情事,锁设后更利用该第一、第二切槽的反向延伸,更有助压掣剩余切屑使其容置于该等切槽中,更提升锁固力且达抗拉出效果。
附图说明
[0005]图1为现有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0006]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3为图2的圈围处A的放大示意图;
[0008]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其一结构变化态样的局部立体图;
[0009]图5为图4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0]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结构变化态样的局部立体图;
[0011]图7为图6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2]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再一结构变化态样的局部立体图;
[0013]图9为图8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4]图10为图5的一变化态样示意图;
[0015]图11为图7的一变化态样示意图;
[0016]图12为图9的一变化态样示意图;
[0017]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作动示意图;
[0018]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0019]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7为图16所示A-A段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18为图17的一变化态样示意图;
[0023]图19为本专利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0为本专利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1为图20的圈围处C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22为图21的平面示意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现有技术
[0029]1...螺丝
[0030]11...杆体
[0031]12...螺头
[0032]13...螺牙
[0033]14...尖端
[0034]15...切沟
[0035]本专利技术
[0036]2...具切槽的尖尾螺丝
[0037]5...物件
[0038]21...杆体
[0039]22...螺头
[0040]23...螺牙部
[0041]24...第一切槽
[0042]25...第二切槽
[0043]26...辅助切槽
[0044]21a...下杆区
[0045]21b...主杆区
[0046]211...尖端
[0047]212...前导区
[0048]231...螺牙
[0049]241...第一顶端
[0050]242...第一底端
[0051]243...第一壁面
[0052]244...第一刃缘
[0053]251...第二顶端
[0054]252...第二底端
[0055]253...第二壁面
[0056]254...第二刃缘
[0057]261...辅助顶端
[0058]262...辅助底端
[0059]263...辅助壁面
[0060]264...辅助刃缘
[0061]2311...凹槽
[0062]2312...第一牙块
[0063]2312

...第一顶峰
[0064]2313...第二牙块
[0065]2313

...第二顶峰
[0066]a1...第一基线
[0067]a2...第二基线
[0068]D1...第一刃缘间的距离
[0069]D2...第二刃缘间的距离
[0070]E1...第一切槽的延伸走向
[0071]θ...倾斜夹角
[0072]L1...第一延伸长度
[0073]L2...第二延伸长度
[0074]L3...第三延伸长度
[0075]TL...总长度
[0076]OP...杆体的外周面
[0077]OP1...第一周界
[0078]OP2...第二周界
[0079]P...螺距
[0080]R1...纵轴
[0081]R2...基线
[0082]S1...第一底端与尖端间的第一间距
[0083]S2...第一切槽与第二切槽间的第二间距
[0084]S3...第一底端与第二底端间的第三间距
[0085]S4...第二底端与辅助底端间的第四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切槽的尖尾螺丝,其包括一具有一外周面的杆体,一设于该杆体一端的螺头,以及一螺旋环设于该杆体上的螺牙部;其中,该杆体于相反该螺头处的另一端呈渐缩以形成一尖端,通过该尖端处以定义出一纵轴,该杆体定义有一下杆区及一界于该下杆区与该螺头间的主杆区,该尖端位于该下杆区内,该螺牙部具有多个向右螺旋的螺牙,且任二相邻的螺牙呈间隔以形成有一螺距,其特征在于:该外周面区分形成有呈相反朝向的第一周界及第二周界,该杆体上开设有一位于该第一周界上的切槽组,该切槽组包括有呈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切槽及一第二切槽,所述第一切槽具有分别朝向该螺头、尖端方向的第一顶端、第一底端,至少一延伸于该第一顶端与第一底端之间的第一壁面,以及位于该至少一第一壁面与该杆体的外周面及该等螺牙的相接处的两个第一刃缘,该第一刃缘朝该螺头方向延伸时,其延伸走向与该等螺牙的右旋方向呈相反,所述第二切槽具有分别朝向该螺头、尖端方向的第二顶端、第二底端,至少一延伸于该第二顶端与该第二底端之间的第二壁面,以及位于该至少一第二壁面与该杆体的外周面及该等螺牙的相接处的两个第二刃缘,该第一切槽的其一第一刃缘与该第二切槽的其一第二刃缘呈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切槽的尖尾螺丝,其特征在于,该切槽组设在该下杆区内,且该第一切槽的第一底端与该尖端之间留有第一间距,该螺牙部自该尖端朝该螺头方向螺旋环设,且螺旋于该第一底端与该尖端间的螺牙呈至少一圈完整螺旋配置,而该第一底端、第一顶端分别位于该纵轴的右侧、左侧,以便该第一刃缘的延伸走向由该纵轴的右侧横跨至该纵轴的左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切槽的尖尾螺丝,其特征在于,该切槽组设在该下杆区内,且该第一切槽的第一底端相接至该尖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切槽的尖尾螺丝,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一刃缘间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翎芳
申请(专利权)人:精法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