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通信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30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通信电缆,包括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的右侧设有数字通用电缆,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壁和数字通用电缆的外壁均固定套接有绝缘套,两个所述绝缘套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连接套。该组合通信电缆,通过同轴电缆、数字通用电缆、绝缘套、连接套和降裂机构之间的配合,将梯形块在梯形槽的内部向内侧进行滑动,使得数字通用电缆与同轴电缆之间端部距离可以进行增加,因此不易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连接套劈开长度较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组合通信电缆受外力影响时,连接套外侧劈开长度不易增长,即降低连接套开裂几率,使得同轴电缆和数字通用电缆之间的组合稳定性得以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通信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组合通信电缆。
技术介绍
通信电缆是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文件、电视和广播节目、数据和其他电信号的电缆。由一对以上相互绝缘的导线绞合而成。通信电缆与架空明线相比,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稳定性高、保密性好、少受自然条件和外部干扰影响等优点,前在建筑物或建筑物群用于数字通信网的电缆布线中,所使用的入网射频同轴电缆和数字通信用电缆是两条相互独立的电缆,大多数情况下在建筑群内上述两种电缆是分别进行布线敷设的通常会造成电缆布线紊乱复杂而且不便于维护检修,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物用组合通信电缆得以进行应用,虽然可以将同轴电缆和数字通用电缆组合在一起便于施工和检测,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一定的弊端,例如组合通信电缆在将端部与连接座之间进行对接时,需要将同轴电缆和数字通用电缆之间进行分支,即完成的连接套需要进行劈成两半,此过程中易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连接套劈开长度较大,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因组合通信电缆受外力影响导致连接套劈开长度越来越长,使得同轴电缆和数字通用电缆之间的组合稳定性明显降低,不利于后续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通信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组合通信电缆在将端部与连接座之间进行对接时,需要将同轴电缆和数字通用电缆之间进行分支,即完成的连接套需要进行劈成两半,此过程中易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连接套劈开长度较大,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因组合通信电缆受外力影响导致连接套劈开长度越来越长,使得同轴电缆和数字通用电缆之间的组合稳定性明显降低,不利于后续维护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通信电缆,包括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的右侧设有数字通用电缆,所述同轴电缆的外壁和数字通用电缆的外壁均固定套接有绝缘套,两个所述绝缘套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连接套,两个所述绝缘套之间设有降裂机构;所述降裂机构包括条型板、梯形槽、梯形块、菱形板、钢丝绳和圆环;两个所述条型板分别固接在两个绝缘套的外壁内侧,所述条型板的另一面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梯形块,两个所述梯形块之间固接有菱形板,所述菱形板的内部中心固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外壁端部固定套接有圆环,所述圆环与菱形板的接触面相抵紧。优选的,所述菱形板的内部两侧均固接有圆杆。优选的,所述梯形槽与梯形块构成滑动限位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外壁上下两侧设有便利机构;所述便利机构包括空腔条和锥形槽;多个所述锥形槽分别开设在连接套的内壁和外壁中心位置,内外两个所述锥形槽之间设有空腔条。优选的,所述锥形槽与空腔条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垂直线上。优选的,所述条型板的下表面设有增稳机构;所述增稳机构包括螺纹孔、螺栓和凹槽;多个所述螺纹孔从前到后依次等距开设在条型板的下表面,前侧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条型板与凹槽相抵紧,所述凹槽开设在梯形块的下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组合通信电缆,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同轴电缆、数字通用电缆、绝缘套、连接套和降裂机构之间的配合,操作人员将连接套的端部进行切开,将数字通用电缆与同轴电缆之间端部进行分离,然后与外界连接座进行对接时,此过程中条型板、梯形块和棱形板能够将两侧绝缘套之间进行连接,使得两侧绝缘套之间不易进行分离,需要将两个绝缘套之间进行掰开分离时,将梯形块在梯形槽的内部向内侧进行滑动,使得数字通用电缆与同轴电缆之间端部距离可以进行增加,因此不易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连接套劈开长度较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组合通信电缆受外力影响时,连接套外侧劈开长度不易增长,即降低连接套开裂几率,使得同轴电缆和数字通用电缆之间的组合稳定性得以保障,利于后续维护;通过同轴电缆、数字通用电缆、绝缘套、连接套和便利机构之间的配合,锥形槽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将切刀较为精准的将连接套中心进行施刀,同时锥形槽能够降低切刀的切割面积,可降低操作人员施力力度,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便利;通过条型板、梯形槽、梯形块和增稳机构之间的配合,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螺栓的转动以及插入不同位置的螺纹孔与凹槽相抵紧,能够增强梯形块的稳定性,能够降低连接套两侧后续开裂分离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绝缘套和降裂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连接套和便利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同轴电缆,2、数字通用电缆,3、绝缘套,4、连接套,5、降裂机构,501、条型板,502、梯形槽,503、梯形块,504、菱形板,505、钢丝绳,506、圆环,6、便利机构,601、空腔条,602、锥形槽,7、增稳机构,701、螺纹孔,702、螺栓,703、凹槽,8、圆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通信电缆,包括同轴电缆1,同轴电缆1的右侧设有数字通用电缆2,同轴电缆1的外壁和数字通用电缆2的外壁均固定套接有绝缘套3,两个绝缘套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连接套4,绝缘套3和连接套4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制成,两个绝缘套3之间设有降裂机构5,降裂机构5包括条型板501、梯形槽502、梯形块503、菱形板504、钢丝绳505和圆环506,两个条型板501分别固接在两个绝缘套3的外壁内侧,条型板501的另一面开设有梯形槽502,梯形槽502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梯形块503,梯形块503、条型板501、菱形板504均采用高分子材料PV与ABS聚苯撑氧等有机材料共混合而成,冲击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耐腐蚀性优良,两个梯形块503之间固接有菱形板504,菱形板504的内部中心固接有钢丝绳505,钢丝绳505的外壁端部固定套接有圆环506,圆环506与菱形板504的接触面相抵紧,菱形板504的内部两侧均固接有圆杆8,圆杆8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对菱形板504进行施力,梯形槽502与梯形块503构成滑动限位结构,梯形槽502能够对梯形块503起到滑动限位作用,梯形块503能够在梯形槽502的内部进行前后滑动,但是无法进行左右上下的移动,使得菱形板504前后移动时的稳定性得以保障。连接套4的外壁上下两侧设有便利机构6,便利机构6包括空腔条601和锥形槽602,多个锥形槽602分别开设在连接套4的内壁和外壁中心位置,内外两个锥形槽602之间设有空腔条601,锥形槽602与空腔条601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垂直线上,便于操作人员的切刀贯穿连接套4。条型板501的下表面设有增稳机构7,增稳机构7包括螺纹孔701、螺栓702和凹槽703,多个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通信电缆,包括同轴电缆(1),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1)的右侧设有数字通用电缆(2),所述同轴电缆(1)的外壁和数字通用电缆(2)的外壁均固定套接有绝缘套(3),两个所述绝缘套(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连接套(4),两个所述绝缘套(3)之间设有降裂机构(5);/n所述降裂机构(5)包括条型板(501)、梯形槽(502)、梯形块(503)、菱形板(504)、钢丝绳(505)和圆环(506);/n两个所述条型板(501)分别固接在两个绝缘套(3)的外壁内侧,所述条型板(501)的另一面开设有梯形槽(502),所述梯形槽(502)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梯形块(503),两个所述梯形块(503)之间固接有菱形板(504),所述菱形板(504)的内部中心固接有钢丝绳(505),所述钢丝绳(505)的外壁端部固定套接有圆环(506),所述圆环(506)与菱形板(504)的接触面相抵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通信电缆,包括同轴电缆(1),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1)的右侧设有数字通用电缆(2),所述同轴电缆(1)的外壁和数字通用电缆(2)的外壁均固定套接有绝缘套(3),两个所述绝缘套(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连接套(4),两个所述绝缘套(3)之间设有降裂机构(5);
所述降裂机构(5)包括条型板(501)、梯形槽(502)、梯形块(503)、菱形板(504)、钢丝绳(505)和圆环(506);
两个所述条型板(501)分别固接在两个绝缘套(3)的外壁内侧,所述条型板(501)的另一面开设有梯形槽(502),所述梯形槽(502)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梯形块(503),两个所述梯形块(503)之间固接有菱形板(504),所述菱形板(504)的内部中心固接有钢丝绳(505),所述钢丝绳(505)的外壁端部固定套接有圆环(506),所述圆环(506)与菱形板(504)的接触面相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板(504)的内部两侧均固接有圆杆(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通信电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家鑫杨军宋亚红张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德塔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