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005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腐蚀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主要由底板(1)、试片(2)、螺钉(3)、侧封板(4)和围板(6)等组成,适用于舱底全浸环境下,狭小空间的挂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装置小型化、轻量化等方面实现了舱底挂片更优的试验可靠性与安装简易性,同时,装置主体材料采用了透明的有机玻璃,设计精巧,工艺简便,外形美观,尤为适合各类船舶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舶腐蚀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船用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船舶结构腐蚀裕量设计时,往往参照船舶用钢在开放海域挂片数据,但相比于开放海域,舱底环境有如下特点:(1)低氧与低流动性:在密闭的舱底区域,舱底水环境往往流动性较差,氧含量较低。(2)高油污:厨房、燃油、滑油等系统存在直排或泄漏的油污汇聚舱底,使舱底的腐蚀环境更加恶化。(3)微生物群落复杂:油污汇聚舱底,低氧的环境,导致厌氧生物大量繁殖,同时,舱底疏水,导致舱底水液面变化,氧浓度也在变化,进而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构造。此外,船舶舱底区域管路林立,金属材料种类繁多,积水积液现象普遍存在,且舱底区域往往空间狭窄,维护困难,致使舱底区域的腐蚀状况难以掌握,作为海水压力边界的舱底区域一旦发生破损,将直接威胁到船舶的使用安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有以下解决方案:(1)合理的选用船舶舱底结构腐蚀裕量设计参数;(2)研究舱底恶劣环境下舱底结构腐蚀形貌与机理,进行舱底区域实船挂片是很有必要的。本技术所提出的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可有效的研究舱底全浸环境下,舱底结构腐蚀形貌、腐蚀机理与腐蚀速率,解决船舶舱底结构腐蚀裕量设计参数选用不合理的问题,指导腐蚀防护设计,适合各类船舶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研究舱底全浸环境下,舱底结构腐蚀形貌、腐蚀机理与腐蚀速率,解决船舶舱底结构腐蚀裕量设计参数选用不合理的问题,指导腐蚀防护设计,提供一种可靠性与安全性更优的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包含底板、试片、凸台、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和围板;所述底板为方形板;所述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和围板均设有流水孔,流水孔沿围板纵向/周向等距排列;所述底板的一端与第一侧封板底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封板底端连接,所述围板的截面形状与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除底边外的轮廓相同,围板的四周固定于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及底板上,使底板、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和围板形成闭合的箱体结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凸台,试片固定于凸台上。进一步,所述试片及凸台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钉将试片固定在凸台上。优选地,所述试片与螺钉、凸台的接触面上均覆有环氧胶泥,避免试片安装处的缝隙腐蚀。进一步,每个试片对应固定在4个凸台上,凸台位置均匀分布在试片的四周边缘。优选地,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底板上共设置3组试片。优选地,所述凸台的边长为10mm,高度为10mm~20mm。优选地,所述试片为50mm×50mm×2mm的舱底结构用钢。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的形状为半圆形,对应的围板截面为半弧形,可避免装置直角边刮伤舱底涂层,并可有效避免舱底部件对试片意外损伤的发生。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与围板、底板的接触面均设有安装孔,并通过螺钉固定。进一步,所述围板与底板接触面的固定方式为粘接。进一步,底板、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与围板的材质为透明的有机玻璃,便于试验过程中原位观察挂片形貌。装置安装方式:整个装置采用底板胶粘于舱底,同时采用扎带,透过侧封板与围板的流水透气结构固定于舱底的结构上。有益效果:(1)本技术从装置小型化、轻量化、安装简易性等方面实现了舱底挂片更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2)本技术装置主体材料采用了透明的有机玻璃,设计精巧,工艺简便,外形美观,且安全性更高;(3)本技术因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和围板均设有流水孔,因此构成了牢笼式的镂空结构,不影响舱底挂片实际环境,尤为适合各类船舶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的使用;(4)本技术安装方式简单易操作,可适应不同安装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去除围板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封板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围板展开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其中,1-底板、2-试片、3-螺钉、4-第一侧封板、4-第二侧封板、6-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舱底干湿交替环境下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1、试片2、凸台、第一侧封板4、第二侧封板4和围板6;所述底板1为方形板;所述第一侧封板4、第二侧封板4和围板6均设有流水孔;所述底板1的一端与第一侧封板底端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封板4底端连接,所述围板6的截面形状与第一侧封板4、第二侧封板4除底边外的轮廓相同,围板6的四周固定于第一侧封板4、第二侧封板4及底板1上,使底板1、第一侧封板4、第二侧封板4和围板6形成闭合的箱体结构;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凸台,试片2固定于凸台上。参见附图1,所述试片及凸台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螺钉通过安装孔将试片固定在凸台上。且每个试片分别对应固定在4个凸台上,凸台位置均匀分布在试片的四周边缘。参见附图1,所述底板1为5mm厚有机玻璃方形板,其上表面设有12块固定试片的10mm×10mm凸台,为便于试片底部能接触腐蚀介质,凸台高度10mm~20mm为宜,其下表面粘接于舱底结构上,将装置固定于舱底目标区域。参见附图1,所述试片2为50mm×50mm×2mm的舱底结构用钢,一组试片(3块)均布于底板上,每块试片上配有4个Ф5mm的安装孔。参见附图1,所述螺钉3为M5的钢质螺钉,为避免试片与凸台,试片与螺钉接触面处的缝隙腐蚀,接触面处包覆一层环氧胶泥。参见附图1和图2,所述侧封板4为5mm厚有机玻璃半圆型平板,侧封板上设有均布的流水通气孔,同时周向设有Ф2mm的安装孔,作为与底板1与围板6固定的接口,安装时要求底板上表面对应的侧封板所在的水平面需设有流水通气孔,确保装置内腐蚀介质与舱底腐蚀介质的一致性,此外,侧封板4上的流水通气孔可作为装置周向固定的接口,采用扎带与周边结构相连,将其固定于舱底目标区域。参见附图1和图2,所述螺钉5为M2钢质螺钉,两块侧封板依靠螺钉5固定于底板与围板的端面。参见附图1和图3,所述围板6为5mm厚有机玻璃半圆形板,其粘接于底板1上,围板周向与纵向均布有Ф20mm的流水通气孔,在保证装置内腐蚀介质与舱底腐蚀介质的一致性的同时,也可有效避免舱底部件对试片意外损伤的发生,此外,围板6上的流水通气孔可作为装置周向固定的接口,采用扎带与周边结构相连,将其固定于舱底目标区域。为便于试验过程中原位观察挂片形貌,装置主体结构,底板1、侧封板4与围板6均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作,此类非金属材料主体结构可隔绝试片与周边船体结构的接触,避免形成电化学回路,影响试验结果。装置安装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试片、凸台、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和围板;所述底板为方形板;所述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和围板均设有流水孔;所述底板的一端与第一侧封板底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封板底端连接,所述围板的截面形状与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除底边外的轮廓相同,围板的四周固定于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及底板上,使底板、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和围板形成闭合的箱体结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凸台,试片固定于凸台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试片、凸台、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和围板;所述底板为方形板;所述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和围板均设有流水孔;所述底板的一端与第一侧封板底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封板底端连接,所述围板的截面形状与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除底边外的轮廓相同,围板的四周固定于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及底板上,使底板、第一侧封板、第二侧封板和围板形成闭合的箱体结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凸台,试片固定于凸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片及凸台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钉将试片固定在凸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片与螺钉、凸台的接触面上均覆有环氧胶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底全浸环境下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共设置3个试片,每个试片对应固定在4个凸台上,凸台位置均匀分布在试片的四周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鹏飞胡科峰郭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