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检测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03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束检测台,涉及线束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外箱体,外箱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前侧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主齿轮,外箱体的内腔左右侧壁之间设置有滑杆,滑杆的外壁设置有底部与主齿轮啮合相配的移动基体,移动基体的右侧壁和外箱体的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线束端插接装置,外箱体位于上下两组线束端插接装置之间设置有导线轮,外箱体的顶部右侧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一定的拉力下,对两端安装有插头的线束进行检测,达到传统的检测仪所能对线束检测项目的同时,追加在拉力作用下对线束的检测,便于指导使用线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检测台
本技术涉及线束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线束检测台。
技术介绍
线束检测台是一种用于检测线束的一种仪器,主要包括用于检测线束连接导电后是否正常作业,以及不同线束是否安装正确,避免出现线束出厂后功能失效的情况。其中被检测的线束包括两端安装有插头的线束,其中插头与线束的连接部分呈现出较为脆弱的状态,因此在一定拉力下检测线束的作业状态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检测项目,可以对线束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指导,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线束检测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检测台,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在一定的拉力下,对两端安装有插头的线束进行检测,达到传统的检测仪所能对线束检测项目的同时,追加在拉力作用下对线束的检测,便于指导使用线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束检测台,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前侧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主齿轮,所述外箱体的内腔左右侧壁之间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设置有底部与主齿轮啮合相配的移动基体,所述移动基体的右侧壁和外箱体的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线束端插接装置,所述外箱体位于上下两组线束端插接装置之间设置有导线轮,所述外箱体的顶部右侧设置有液晶显示屏。优选的,所述线束端插接装置包括外框体,所述外框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框体和下框体,所述上框体的内腔顶部设置有上弹簧,所述上弹簧的底部设置有伸入外框体内腔的上移动杆,所述下框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下弹簧,所述下弹簧的顶部设置有伸入外框体的下移动杆,所述外框体的内腔左侧壁设置有线束插头,所述上移动杆的左侧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方便插接带有插头的线束的固定和通电检测,通过上移动杆和下移动杆对线束进行固定限制。优选的,所述移动基体右端的线束端插接装置在移动基体位于滑杆的右侧极限位置时伸出外箱体的右侧壁位于导线轮的下方。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方便线束的两端插接在两组线束插头中进行检测。优选的,所述移动基体上设置有不少于一组的线束端插接装置,且外箱体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与之一一相对的线束端插接装置和导线轮。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同时对多组线束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优选的,所述移动基体的内部设置有检测电路,且同液晶显示屏一起与液晶显示屏电性连接。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液晶显示屏可以通过合适的转化电路,把结果显示出来,以方便直接观察检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移动基座的左右移动,使得可以创造在一定的拉力下的环境,对两端安装有插头的线束进行检测,达到传统的检测仪所能对线束检测项目的同时,追加在拉力作用下对线束的检测,便于指导使用线束;2.本技术通过对线束端插接装置的合理设计,方便线束两端的插头在插入后,上移动杆和下移动杆因上弹簧和下弹簧的回复弹力紧贴线束两端的插头的右端,对插头进行固定,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线束端插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箱体;2-驱动电机;3-转动轴;4-主齿轮;5-滑杆;6-移动基体;7-线束端插接装置;701-外框体;702-上框体;703-下框体;704-上弹簧;705-上移动杆;706-下弹簧;707-下移动杆;708-线束插头;709-压力传感器;8-导线轮;9-液晶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说明书附图1-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检测台,包括外箱体1,外箱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前侧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3,转动轴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主齿轮4,外箱体1的内腔左右侧壁之间设置有滑杆5,滑杆5的外壁设置有底部与主齿轮4啮合相配的移动基体6,移动基体6的右侧壁和外箱体1的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线束端插接装置7,外箱体1位于上下两组线束端插接装置7之间设置有导线轮8,外箱体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液晶显示屏9。线束端插接装置7包括外框体701,外框体70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框体702和下框体703,上框体702的内腔顶部设置有上弹簧704,上弹簧704的底部设置有伸入外框体701内腔的上移动杆705,下框体703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下弹簧706,下弹簧706的顶部设置有伸入外框体701的下移动杆707,外框体701的内腔左侧壁设置有线束插头708,上移动杆705的左侧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09,方便插接带有插头的线束的固定和通电检测,通过上移动杆705和下移动杆707对线束进行固定限制。移动基体6右端的线束端插接装置7在移动基体6位于滑杆5的右侧极限位置时伸出外箱体1的右侧壁位于导线轮8的下方,方便线束的两端插接在两组线束插头708中进行检测。移动基体6上设置有不少于一组的线束端插接装置7,且外箱体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与之一一相对的线束端插接装置7和导线轮8,可以同时对多组线束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移动基体6的内部设置有检测电路,且同液晶显示屏9一起与液晶显示屏9电性连接,液晶显示屏9可以通过合适的转化电路,把结果显示出来,以方便直接观察检测结果。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启动驱动电机2,通过转动轴3带动主齿轮4顺时针旋转,使移动基体6移动到右端的极限位置,使移动基体6上的线束端插接装置7伸出外箱体1,然后把需要检测的线束的两端的插头分别插在上下两组线束端插接装置7之中,并使线束经过导线轮8,即插头通过外框体701的右侧开口进入,接触到上移动杆705和下移动杆707后,参考说明书附图图3,根据上移动杆705和下移动杆707的结构,上移动杆705和下移动杆707分别向上和向下推动上弹簧704和下弹簧706并使它们压缩,在线束两端的插头插入线束插头706后,上移动杆705和下移动杆707因上弹簧704和下弹簧706的回复弹力紧贴线束两端的插头的右端,对插头进行固定。再启动驱动电机2,通过转动轴3带动主齿轮4逆时针旋转,从而使移动基体6向左移动,拉直线束后对线束施加拉力,使线束与插头的安装部分受力,在拉力的状态下进行检测,其中导线轮8可以引导线束。在本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检测台,包括外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前侧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主齿轮(4),所述外箱体(1)的内腔左右侧壁之间设置有滑杆(5),所述滑杆(5)的外壁设置有底部与主齿轮(4)啮合相配的移动基体(6),所述移动基体(6)的右侧壁和外箱体(1)的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线束端插接装置(7),所述外箱体(1)位于上下两组线束端插接装置(7)之间设置有导线轮(8),所述外箱体(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液晶显示屏(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检测台,包括外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前侧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主齿轮(4),所述外箱体(1)的内腔左右侧壁之间设置有滑杆(5),所述滑杆(5)的外壁设置有底部与主齿轮(4)啮合相配的移动基体(6),所述移动基体(6)的右侧壁和外箱体(1)的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线束端插接装置(7),所述外箱体(1)位于上下两组线束端插接装置(7)之间设置有导线轮(8),所述外箱体(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液晶显示屏(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端插接装置(7)包括外框体(701),所述外框体(70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框体(702)和下框体(703),所述上框体(702)的内腔顶部设置有上弹簧(704),所述上弹簧(704)的底部设置有伸入外框体(701)内腔的上移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凌瑞朱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泗洪万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