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包括卡箍和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卡箍用于套设在气瓶中上部以对气瓶进行支撑,所有支撑杆倾斜设置在卡箍外且沿卡箍圆周均匀分布,所有支撑杆顶端与卡箍固定以对卡箍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气瓶进行支撑;所述卡箍有两个,两个卡箍上下设置,位于上方卡箍为第一卡箍,位于下方的卡箍为第二卡箍,两个卡箍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所有连接杆沿卡箍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箍固定;所有支撑杆铰接固定在第一卡箍圆周外表面以对第一卡箍进行支撑。该措施装置能有效固定气瓶,防止气瓶倾倒,且使用方便,能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安全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气体保护焊、火焰切割等作业,必须用到工业气瓶中的氧气瓶、乙炔瓶等高压容器瓶,按照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定,施工作业的高压容器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直立摆放,且要求氧气瓶与乙炔瓶要以间隔5米以上的距离分开摆放在合适的位置。现场作业时,在氧气瓶和乙炔表上分别安装氧气表、乙炔表,然后在氧气表、乙炔表上接上氧气带、乙炔带,而氧气带或乙炔带的另一头接上焊接枪、割枪,分别顶上一定的压力,就可以在较远处的作业现场开始操作。若气瓶直立放置的防护措置不充分,在作业拉动气带时,稍不注意就容易将气瓶拉倒,轻者摔坏氧气表、乙炔表,重者摔坏气瓶嘴,产生高压泄漏,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气瓶的防倾倒装置对现场直立摆放高压气瓶使用时的作用不言而喻。现有使用的较多的气瓶防倾倒装置是在地面上固定一个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一侧设有半圆环,另一侧设有锁链。气瓶移到半圆形的圆环内,再用锁链将气瓶绕圆周锁住来防止倾倒。但这种装置需要将气瓶先移动到半圆环内再固定,不能将气瓶原地进行固定防倾倒,使用时十分笨重,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有些气瓶防倾倒装置虽然比较轻便,但不能可靠地固定气瓶,气瓶在直立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后容易倾倒,极易导致压力表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该措施装置能有效固定气瓶,防止气瓶倾倒,且使用方便,能重复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包括卡箍和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卡箍用于套设在气瓶中上部以对气瓶进行支撑,所有支撑杆倾斜设置在卡箍外且沿卡箍圆周均匀分布,所有支撑杆顶端与卡箍固定以对卡箍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气瓶进行支撑;所述卡箍有两个,两个卡箍上下设置,位于上方卡箍为第一卡箍,位于下方的卡箍为第二卡箍,两个卡箍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所有连接杆沿卡箍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箍固定;所有支撑杆顶端铰接固定在第一卡箍圆周外表面以对第一卡箍进行支撑。进一步地,第二卡箍和所有支撑杆之间均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定位块和定位杆,定位块固定在支撑杆上且朝向第二卡箍设置,定位块正对第二卡箍一侧设有定位盲孔,定位杆的一端与第二卡箍固定,另一端朝向对应的支撑杆,并在定位杆该另一端设有凸起,定位杆的凸起插入定位盲孔内,便于对支撑杆进行支撑,同时达到固定支撑杆的倾斜角度的目的。进一步地,在所有支撑杆和第二卡箍之间分别设有拉簧,所述拉簧和固定件上下设置,拉簧一端与第二卡箍固定,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固定,从而对支撑杆产生拉紧力提高装置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卡箍上设有与支撑杆顶端对应的第一固定耳板,所述第一固定耳板由两块第一圆弧板构成,两第一圆弧板分别位于支撑杆顶端的左右两侧,且两第一圆弧板之间的间距与支撑杆直径对应,两第一圆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支撑杆顶端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第一紧固插销依次穿过其中一第一圆弧板上的第一通孔、支撑杆上的第一连接孔以及另一第一圆弧板上的第一通孔,从而将支撑杆顶端和第一卡箍铰接连接。进一步地,在支撑杆底端水平设有底板,所述支撑杆底端与底板铰接连接。进一步地,底板上设有与支撑杆底端对应的第二固定耳板,所述第二固定耳板由两块第二圆弧板构成,两第二圆弧板分别位于支撑杆底端的左右两侧,且两第二圆弧板之间的间距与支撑杆直径对应,两第二圆弧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支撑杆底端上设有与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第二紧固插销依次穿过其中一第二圆弧板上的第二通孔、支撑杆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另一第二圆弧板上的第二通孔,从而将支撑杆底端和底板铰接连接。进一步地,底板下方设有防滑垫,便于利用防滑垫的摩擦力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支撑杆由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构成,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二支撑杆上端,第一支撑杆下端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第一螺纹孔,第二支撑杆上端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螺栓穿过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二支撑杆上对应的第二螺纹孔以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并实现对支撑杆长度的调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采用方管制成,第一支撑杆的尺寸小于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下端插入第二支撑杆上端并与第二支撑杆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卡箍,并在两个卡箍之间设置连接杆,增加了措施装置对气瓶的支撑面,同时拉簧和固定件可以对支撑杆进行支撑和限位,保证支撑杆维持在固定的倾斜角度,从而保证了措施装置的稳定性,进而能有效固定气瓶,防止气瓶倾倒。2、本技术中的支撑杆可伸缩调节,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杆的长度,使得卡箍始终位于气瓶的中上部,从而可以用于不同高度的气瓶防倾倒。3、本技术使用方便,结构稳定,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可以移动,在施工现场进行气体保护焊或火焰切割等作业时,施工人员可以灵活的将气瓶移到需要的安全位置,并保证作业过程中气瓶的稳定,当气瓶内的气体消耗殆尽时,也方便更换气瓶。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本技术的主视图。其中:1-气瓶;2-第一卡箍;3-第二卡箍;4-连接杆;5-支撑杆;51-第一支撑杆;52-第二支撑杆;6-第一固定耳板;7-底板;8-拉簧;9-定位块;10-定位杆;11-第一紧固插销;12-螺栓;13-第二紧固插销;14-第二固定耳板;15-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包括卡箍和至少三根支撑杆5,所述卡箍用于套设在气瓶1中上部以对气瓶1进行支撑,所有支撑杆5倾斜设置在卡箍外且沿卡箍圆周均匀分布,所有支撑杆5顶端与卡箍固定以对卡箍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气瓶1进行支撑;所述卡箍有两个,两个卡箍上下设置,位于上方卡箍为第一卡箍2,位于下方的卡箍为第二卡箍3,两个卡箍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4,所有连接杆4沿卡箍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箍固定;所有支撑杆5顶端铰接固定在第一卡箍2圆周外表面以对第一卡箍2进行支撑。这里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采用40×3的扁铁根据建筑施工常用气瓶的外圆周的大小制成比气瓶外圆周稍大的圆环。这样,不但方便措施装置的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能顺利套入气瓶,也方便从气瓶上取出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而且也能确保气瓶在使用过程中时不会在气瓶防倾倒装置内晃动。这里设置两个卡箍并用连接杆将两个卡箍连接起来,增大了卡箍对气瓶支撑的支撑面积,有效地提高了措施装置的稳定性。支撑杆和铰接固定在第一卡箍上,这样支撑杆通过转动支撑杆来调节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以保证措施装置的稳定性。具体实施时,第二卡箍3和所有支撑杆5之间均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定位块9和定位杆10,定位块9固定在支撑杆5上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包括卡箍和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卡箍用于套设在气瓶中上部以对气瓶进行支撑,所有支撑杆倾斜设置在卡箍外且沿卡箍圆周均匀分布,所有支撑杆顶端与卡箍固定以对卡箍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气瓶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有两个,两个卡箍上下设置,位于上方卡箍为第一卡箍,位于下方的卡箍为第二卡箍,两个卡箍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所有连接杆沿卡箍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箍固定;所有支撑杆顶端铰接固定在第一卡箍圆周外表面以对第一卡箍进行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包括卡箍和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卡箍用于套设在气瓶中上部以对气瓶进行支撑,所有支撑杆倾斜设置在卡箍外且沿卡箍圆周均匀分布,所有支撑杆顶端与卡箍固定以对卡箍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气瓶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有两个,两个卡箍上下设置,位于上方卡箍为第一卡箍,位于下方的卡箍为第二卡箍,两个卡箍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所有连接杆沿卡箍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箍固定;所有支撑杆顶端铰接固定在第一卡箍圆周外表面以对第一卡箍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卡箍和所有支撑杆之间均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定位块和定位杆,定位块固定在支撑杆上且朝向第二卡箍设置,定位块正对第二卡箍一侧设有定位盲孔,定位杆的一端与第二卡箍固定,另一端朝向对应的支撑杆,并在定位杆该另一端设有凸起,定位杆的凸起插入定位盲孔内,便于对支撑杆进行支撑,同时达到固定支撑杆的倾斜角度的目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有支撑杆和第二卡箍之间分别设有拉簧,所述拉簧和固定件上下设置,拉簧一端与第二卡箍固定,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固定,从而对支撑杆产生拉紧力提高装置稳定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瓶防倾倒的措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卡箍上设有与支撑杆顶端对应的第一固定耳板,所述第一固定耳板由两块第一圆弧板构成,两第一圆弧板分别位于支撑杆顶端的左右两侧,且两第一圆弧板之间的间距与支撑杆直径对应,两第一圆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支撑杆顶端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第一紧固插销依次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会芬,徐国友,方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重庆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