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及立体车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935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及立体车库。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竖直叠放的至少两个存车层;运车板,所述运车板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个侧面;卷扬机构,所述卷扬机构设置在所述运车板上,用于控制所述运车板抬起或放平。载车板,每个所述存车层内都设有一个所述载车板,所述载车板设有一横移机构,所述载车板可往复横移于所述存车层和所述运车板之间,并可随所述运车板上下移动。通过将运车板设置为可抬起式结构,在运车板不工作时停留在装置的顶部并抬起,使装置不占用挪车空间,可充分利用窄长的土地资源,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还可以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及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及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汽车的数量大大增加,很多家庭都拥有不止一辆汽车,以至于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停车位严重不足,停车难的问题日趋严重。所以就出现了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将车位往高度方向发展。目前市场上立体车库的形式主要有升降横移式、垂直提升式、垂直循环式、箱型水平循环式、圆形水平循环式等,但是上述立体车库的整体结构较大,需要占用的空间大,对于各种狭窄空间则无法利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适合各种窄长场地上使用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及立体车库,通过将运车板设置为可抬起式结构,在运车板不工作时停留在装置的顶部并抬起,使装置不占用挪车空间,可充分利用窄长的土地资源,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还可以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竖直叠放的至少两个存车层,所述存车层具有预设的容置空间;运车板,所述运车板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个侧面,所述运车板连接一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可控制所述运车板沿所述装置本体的侧面上下移动;卷扬机构,所述卷扬机构设置在所述运车板上,用于控制所述运车板抬起或放平;载车板,每个所述存车层内都设有一个所述载车板,所述载车板设有一横移机构,所述载车板可往复横移于所述存车层和所述运车板之间,并可随所述运车板上下移动,所述载车板用于承载待停车辆。本技术方案中,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通过将运车板设置为可抬起式结构,在运车板不工作时停留在装置的顶部并抬起,使装置不占用挪车空间,可充分利用窄长的土地资源,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还可以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并且,升降机构和横移机构均可使用市面上的通用部件,可有效降低装置的成本。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若干个横梁、纵梁和立柱,若干个所述横梁、纵梁和立柱两两相互垂直构建成一长方体结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运车板或者所述装置本体上。进一步优选地,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横移机构连接,相互配合用于控制所述载车板将待停车辆移进或移出所述存车层,控制所述运车板将待停车辆上下移动到地面或所述存车层对应的位置,在所述载车板上的待停车辆移出后,所述载车板复位移动到原来对应的所述存车层。进一步优选地,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还包括:权限识别机构;所述权限识别机构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并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用于进行身份识别后将属于此身份的车辆移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卷扬机构与所述运车板固定连接,并可随所述运车板沿所述装置本体上下移动;所述卷扬机构包括卷扬机和拉线,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运车板靠近所述装置本体一侧的上方,并与所述拉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运车板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运车板抬起或放平。本技术方案中,卷扬机构不仅对运车板启动抬起或放平的作用,卷扬机构还在运车板工作时,使拉线对运车板远离装置本体的一端进行拉扯,避免运车板远离装置本体的一端因为车辆的重量而产生变形,提高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载车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可放下及抬起的第一防护档杆;和/或,所述载车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防护档杆。本技术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体车库,包括若干个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若干个所述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沿直线方向相互靠近连接设置。进一步优选地,若干个所述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的每层的存车层连通设置。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若干个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的每层的存车层连通设置,当某个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的存车层出现故障无法工作时,可以通过人工挪车,将待停车辆移到相邻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的存车层,然后通过相邻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将待停车辆取出,避免装置出现故障时,待停车辆无法取出,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优选地,立体车库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连接,用于车主通过权限识别后取出自己的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及立体车库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通过将运车板设置为可抬起式结构,在运车板不工作时停留在装置的顶部并抬起,使装置不占用挪车空间,可充分利用窄长的土地资源,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还可以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运车板在工作时,拉线对运车板远离装置本体的一端进行拉扯,避免运车板远离装置本体的一端因为车辆的重量而产生变形,提高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装置本体,11.存车层,12.横梁,13.立柱,14.拉杆,20.运车板,30.载车板,31.防护档杆,40.卷扬机构,41.卷扬机,42.拉线,50.待停车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技术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竖直叠放的至少两个存车层,所述存车层具有预设的容置空间;/n运车板,所述运车板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侧面,所述运车板连接一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可控制所述运车板沿所述装置本体的侧面上下移动;/n卷扬机构,所述卷扬机构设置在所述运车板上,用于控制所述运车板抬起或放平;/n载车板,每个所述存车层内都设有一个所述载车板,所述载车板上设有一横移机构,在所述运车板处于对应的所述存车层位置时,所述载车板可往复横移于所述存车层和所述运车板之间,并可随所述运车板上下移动,所述载车板用于承载待停车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竖直叠放的至少两个存车层,所述存车层具有预设的容置空间;
运车板,所述运车板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侧面,所述运车板连接一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可控制所述运车板沿所述装置本体的侧面上下移动;
卷扬机构,所述卷扬机构设置在所述运车板上,用于控制所述运车板抬起或放平;
载车板,每个所述存车层内都设有一个所述载车板,所述载车板上设有一横移机构,在所述运车板处于对应的所述存车层位置时,所述载车板可往复横移于所述存车层和所述运车板之间,并可随所述运车板上下移动,所述载车板用于承载待停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若干个横梁、纵梁和立柱,若干个所述横梁、纵梁和立柱两两相互垂直构建成一长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运车板或者所述装置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横移机构连接,相互配合用于控制所述载车板将待停车辆移进或移出所述存车层,控制所述运车板将待停车辆上下移动到地面或所述存车层对应的位置,在所述载车板上的待停车辆移出后,所述载车板复位移动到原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卿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