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
本申请涉及道路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人行道多数采用透水路面结构,在透水路面底部铺设有将路面底部包裹起来的土工布,土工布具有优秀的过滤、隔离、加固的作用、且其抗拉强度高、渗透性好、耐高温、抗冷冻、耐老化、耐腐蚀,能够对透水路面起得很好的防护作用。目前,由于透水路面的结构强度低,容易被重物压坏,因此,绝大多数的车行道路面仍然采用普通的混凝土铺设而成,但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透水性较差,在降雨时,往往通过设置在车行道旁的排水渠及时将雨水排出,以免雨水淹没车行道,然而,当降雨量过大,设置在车行道旁的人行道透水路面结构使得雨水经过绿植区逐渐向车行道路基进行横向渗透,导致车行道路基层过早处于湿饱和状态,从而降低了车行道路面的透水性,容易使得车行道发生积水,进而破坏车行道路面结构。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透水路面渗水会波及到车行道路基内,降低车行道路面的透水性,对此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边设置有路缘石(10)且与车行道区(12)中间设有绿植区(11)的人行路面层(1);多根均匀设于路缘石(10)之间的排水管(2);安装在排水管(2)远离车行道区(12)一端的挡板(20);安装在排水管(2)顶部且贴设于人行路面层(1)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孔的引流板(3);多个均匀设置在引流板(3)底部用于汇集引流板(3)底部的水以加速流走的导流件(4);以及设置在排水管(2)远离挡板(20)一端用于收集排水管(2)流下来的水的储水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边设置有路缘石(10)且与车行道区(12)中间设有绿植区(11)的人行路面层(1);多根均匀设于路缘石(10)之间的排水管(2);安装在排水管(2)远离车行道区(12)一端的挡板(20);安装在排水管(2)顶部且贴设于人行路面层(1)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孔的引流板(3);多个均匀设置在引流板(3)底部用于汇集引流板(3)底部的水以加速流走的导流件(4);以及设置在排水管(2)远离挡板(20)一端用于收集排水管(2)流下来的水的储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底壁由挡板(20)朝绿植区(11)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的孔径从靠近挡板(20)一端往靠近绿植区(11)一端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成彪,彭小彬,邝德明,徐剑丰,林继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