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盒装称重包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308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盒装称重包装机,包括有放料机构、称重机构、出料输送机构以及提升机构;该放料机构位于称重机构的正下方,出料输送机构位于放料机构的下方,提升机构位于放料机构的侧旁,提升机构的上端具有输出料口,输出料口位于称重机构的正上方。通过配合利用各个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多料道同时称重、智能组合的填料方式,加快了称重和装填速度,提高了包装效率;利用提升机构自动给料,设备自动装填,改变人工填料可能造成的浪费;本设备采用电子智能称重和数字化计量,便于精确计算和优化多料道配料组合;且本设备集成化程度高,由单片机和PLC控制,实现供料、称重、装料、输送等工序集成,提高包装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盒装称重包装机
本技术涉及包装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动盒装称重包装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标准计量精度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厂商已经采用具有自动称重的包装机对物料进行包装,目前,五金标准件制造出来之后,厂商一般会将这些五金标准件按每一重量等级进行装盒处理,以起到便于运输和销售的作用。传统的包装操作完全采用人工填料的方式进行,然而,完全采用人工方式,不仅效率极其低下,而且人员自身在装填过程中也会收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盒装称重包装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人工包装存在效率低并且人员在装填过程中受到伤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盒装称重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放料机构、称重机构、出料输送机构以及提升机构;该放料机构位于称重机构的正下方,出料输送机构位于放料机构的下方,提升机构位于放料机构的侧旁,提升机构的上端具有输出料口,输出料口位于称重机构的正上方。放料机构包括机架Ⅰ、气缸Ⅰ、气缸Ⅱ、气缸Ⅲ、气缸Ⅳ、门Ⅰ、门Ⅱ、门Ⅲ、门Ⅳ、自动分料斗Ⅰ框架、自动分料斗Ⅱ框架、上料斗、下料斗;自动分料斗Ⅰ框架、自动分料斗Ⅱ框架、上料斗、下料斗安装在机架Ⅰ上,并且上料斗位于自动分料斗Ⅰ框架正下方,自动分料斗Ⅱ框架位于上料斗短出料口侧正下方,下料斗位于自动分料斗Ⅱ框架正下方,门Ⅰ、门Ⅱ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Ⅰ框架下方,气缸Ⅰ、气缸Ⅱ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Ⅰ框架两侧并于门Ⅰ、门Ⅱ相连,门Ⅲ、门Ⅳ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Ⅱ框架下方,气缸Ⅲ、气缸Ⅳ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Ⅱ框架两侧并于门Ⅲ、门Ⅳ相连;出料输送机构包括机架Ⅱ、电机、传送带、传送带轴Ⅰ、传送带轴Ⅱ、定位气缸Ⅰ、定位气缸Ⅱ、漏斗气缸Ⅰ、漏斗气缸Ⅱ、控盒气缸Ⅰ、控盒气缸Ⅱ、控盒板、控盒杆Ⅰ、控盒杆Ⅱ、光电传感器Ⅰ、光电传感器Ⅱ、光电传感器Ⅲ、光电传感器Ⅳ、漏斗板Ⅰ、漏斗板Ⅱ、定位杆Ⅰ、定位杆Ⅱ;传送带轴Ⅰ、传送带轴Ⅱ安装在机架Ⅱ短端两侧,传送带安装在传送带轴Ⅱ和传送带轴Ⅰ上,电机安装在传送带轴Ⅰ的一侧,定位气缸Ⅰ、定位气缸Ⅱ分别安装在机架Ⅱ长端两侧,漏斗气缸Ⅰ、漏斗气缸Ⅱ分别安装在机架Ⅱ长端两侧,控盒气缸Ⅰ、控盒气缸Ⅱ分别安装在机架Ⅱ长端两侧,光电传感器Ⅰ、光电传感器Ⅱ、光电传感器Ⅲ、光电传感器Ⅳ分别安装在机架Ⅱ长端两侧,其中光电传感器Ⅰ和光电传感器Ⅳ位于同侧,光电传感器Ⅱ和光电传感器Ⅲ位于同侧,控盒板安装在机架Ⅱ正上方,控盒杆Ⅰ、控盒杆Ⅱ分别安装在控盒板两侧,漏斗板Ⅰ、漏斗板Ⅱ分别安装在漏斗气缸Ⅰ和漏斗气缸Ⅱ上,定位杆Ⅰ、定位杆Ⅱ分别安装在定位气缸Ⅰ和定位气缸Ⅱ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称重机构为14头组合称机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提升机构呈Z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配合利用各个机构,本技术可实现多料道同时称重、智能组合的填料方式,加快了称重和装填速度,提高了包装效率;利用提升机构自动给料,设备自动装填,改变传统人工填料的包装方式可能造成的浪费和污染;本设备采用电子智能称重和数字化计量,便于精确计算和优化多料道配料组合;且本设备集成化程度高,由单片机和PLC控制,实现供料、称重、装料、输送等工序集成,提高包装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出料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出料输送机构的俯视图;图4是自动分料斗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自动分料斗Ⅱ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皮带、3:提升机构、4:下料斗、5:定位气缸Ⅰ、6:定位气缸Ⅱ、7:光电传感器Ⅰ、8:光电传感器Ⅱ、9:漏斗气缸Ⅰ、10:漏斗气缸Ⅱ、11:顶盖、12:防尘翼、13:光电传感器Ⅳ、14:光电传感器Ⅲ、15:控盒气缸Ⅰ、16:控盒气缸Ⅱ、17:控盒板、18:称重机构、19:自动分料斗Ⅰ、20:气缸Ⅰ、21:门Ⅰ、22:气缸Ⅱ、23:门Ⅱ、24:自动分料斗Ⅱ、25:上料斗、26:机架Ⅰ、27:气缸Ⅳ、28:气缸Ⅲ、29:自动分料斗Ⅱ框架、30: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1:门Ⅳ、32:门Ⅲ、33:机架Ⅱ、34:传送带轴Ⅱ、35:传送带轴Ⅰ、36:定位杆Ⅰ、37:控盒杆Ⅱ、38:控盒杆Ⅰ、39:漏斗板Ⅱ、40:漏斗板Ⅰ、41:定位杆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放料机构、称重机构、出料输送机构以及提升机构。该放料机构位于称重机构的正下方,出料输送机构位于放料机构的下方,提升机构位于放料机构的侧旁,提升机构的上端具有输出料口,输出料口位于称重机构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中,所述称重机构为14头组合称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呈Z型。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定位气缸Ⅰ5和定位气缸Ⅱ6伸出,电机1带动皮带2转动,盒子放置在皮带2上,在皮带2的带动下运动到下料斗4的出料口位置,此时定位气缸Ⅰ5和定位气缸Ⅱ6分别带动定位杆Ⅰ36和定位杆Ⅱ41伸出阻止盒子继续前进,物料通过提升机构3的进料口装入塑料料斗中,再由提升机构3提升物料到称重机构18的料盘中,称重机构18均匀向四周振动给料到14个过渡斗,再由过渡斗放料到称重斗,称重机构18自动任意取3或4个称重斗的重量来组合,符合设定值公差范围内的3或4个称重斗物料自动打开放料,如组合超出设定值公差的会给出超重信号,自动分料斗Ⅰ19的气缸Ⅰ20动作,门Ⅰ21打开通过上料斗25排除超重物料,如组合没有超出设定值公差,则自动分料斗Ⅰ19的气缸Ⅱ22动作,门Ⅱ23打开将物料输送到上料斗25进而落入自动分料斗Ⅱ24内,出料输送机构上两侧的光电传感器Ⅰ7或光电传感器Ⅱ8检测到盒子,并将信号传到控制系统,控制与信号同侧的漏斗气缸Ⅰ9或漏斗气缸Ⅱ10伸出,与盒子的顶盖11、防尘翼12构成四周封闭的空间,并同时控制自动分料斗Ⅱ24上与信号同侧的气缸运动从而使门打开,此时物料落入下料斗4进而落入盒子里,之后与信号同侧的定位气缸退回,盒子继续前进进入下一道工序,当出料口位置有盒且后方再有盒子到达时,光电传感器Ⅳ13或光电传感器Ⅲ14检测到信号会使控盒气缸Ⅰ15或控盒气缸Ⅱ16伸出与控盒板17一起夹住盒子使其不能向前运动,直到前一盒子装完物料继续前进后,控盒气缸Ⅰ15或控盒气缸Ⅱ16退回,使被夹住的盒子前进到达出料口位置,整个过程由物料提升、多头组合称重、超重自动检测及排除、自动装盒、装盒运输等步骤完成,并具备计数功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盒装称重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放料机构、称重机构(18)、出料输送机构以及提升机构(3);该放料机构位于称重机构(18)的正下方,出料输送机构位于放料机构的下方,提升机构(3)位于放料机构的侧旁,提升机构(3)的上端具有输出料口,输出料口位于称重机构(18)的正上方;/n放料机构包括机架Ⅰ(26)、气缸Ⅰ(20)、气缸Ⅱ(22)、气缸Ⅲ(28)、气缸Ⅳ(27)、门Ⅰ(21)、门Ⅱ(23)、门Ⅲ(32)、门Ⅳ(31)、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0)、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上料斗(25)、下料斗(4);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0)、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上料斗(25)、下料斗(4)安装在机架Ⅰ(26)上,并且上料斗(25)位于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0)正下方,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位于上料斗(25)短出料口侧正下方,下料斗(4)位于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正下方,门Ⅰ(21)、门Ⅱ(23)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0)下方,气缸Ⅰ(20)、气缸Ⅱ(22)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0)两侧并于门Ⅰ(21)、门Ⅱ(23)相连,门Ⅲ(32)、门Ⅳ(31)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下方,气缸Ⅲ(28)、气缸Ⅳ(27)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两侧并于门Ⅲ(32)、门Ⅳ(31)相连;/n出料输送机构包括机架Ⅱ(33)、电机(1)、传送带(2)、传送带轴Ⅰ(35)、传送带轴Ⅱ(34)、定位气缸Ⅰ(5)、定位气缸Ⅱ(6)、漏斗气缸Ⅰ(9)、漏斗气缸Ⅱ(10)、控盒气缸Ⅰ(15)、控盒气缸Ⅱ(16)、控盒板(17)、控盒杆Ⅰ(38)、控盒杆Ⅱ(37)、光电传感器Ⅰ(7)、光电传感器Ⅱ(8)、光电传感器Ⅲ(14)、光电传感器Ⅳ(13)、漏斗板Ⅰ(40)、漏斗板Ⅱ(39)、定位杆Ⅰ(36)、定位杆Ⅱ(41);传送带轴Ⅰ(35)、传送带轴Ⅱ(34)安装在机架Ⅱ(33)短端两侧,传送带(2)安装在传送带轴Ⅱ(34)和传送带轴Ⅰ(35)上,电机(1)安装在传送带轴Ⅰ(35)的一侧,定位气缸Ⅰ(5)、定位气缸Ⅱ(6)分别安装在机架Ⅱ(33)长端两侧,漏斗气缸Ⅰ(9)、漏斗气缸Ⅱ(10)分别安装在机架Ⅱ(33)长端两侧,控盒气缸Ⅰ(15)、控盒气缸Ⅱ(16)分别安装在机架Ⅱ(33)长端两侧,光电传感器Ⅰ(7)、光电传感器Ⅱ(8)、光电传感器Ⅲ(14)、光电传感器Ⅳ(13)分别安装在机架Ⅱ(33)长端两侧,其中光电传感器Ⅰ(7)和光电传感器Ⅳ(13)位于同侧,光电传感器Ⅱ(8)和光电传感器Ⅲ(14)位于同侧,控盒板(17)安装在机架Ⅱ(33)正上方,控盒杆Ⅰ(38)、控盒杆Ⅱ(37)分别安装在控盒板(17)两侧,漏斗板Ⅰ(40)、漏斗板Ⅱ(39)分别安装在漏斗气缸Ⅰ(9)和漏斗气缸Ⅱ(10)上,定位杆Ⅰ(36)、定位杆Ⅱ(41)分别安装在定位气缸Ⅰ(5)和定位气缸Ⅱ(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盒装称重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放料机构、称重机构(18)、出料输送机构以及提升机构(3);该放料机构位于称重机构(18)的正下方,出料输送机构位于放料机构的下方,提升机构(3)位于放料机构的侧旁,提升机构(3)的上端具有输出料口,输出料口位于称重机构(18)的正上方;
放料机构包括机架Ⅰ(26)、气缸Ⅰ(20)、气缸Ⅱ(22)、气缸Ⅲ(28)、气缸Ⅳ(27)、门Ⅰ(21)、门Ⅱ(23)、门Ⅲ(32)、门Ⅳ(31)、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0)、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上料斗(25)、下料斗(4);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0)、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上料斗(25)、下料斗(4)安装在机架Ⅰ(26)上,并且上料斗(25)位于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0)正下方,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位于上料斗(25)短出料口侧正下方,下料斗(4)位于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正下方,门Ⅰ(21)、门Ⅱ(23)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0)下方,气缸Ⅰ(20)、气缸Ⅱ(22)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Ⅰ框架(30)两侧并于门Ⅰ(21)、门Ⅱ(23)相连,门Ⅲ(32)、门Ⅳ(31)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下方,气缸Ⅲ(28)、气缸Ⅳ(27)安装在自动分料斗Ⅱ框架(29)两侧并于门Ⅲ(32)、门Ⅳ(31)相连;
出料输送机构包括机架Ⅱ(33)、电机(1)、传送带(2)、传送带轴Ⅰ(35)、传送带轴Ⅱ(34)、定位气缸Ⅰ(5)、定位气缸Ⅱ(6)、漏斗气缸Ⅰ(9)、漏斗气缸Ⅱ(10)、控盒气缸Ⅰ(15)、控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岩玉李国平吴祥龙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