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26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车体;车灯,所述车灯设在所述车体的侧面;脚踏垫,所述脚踏垫包括支撑部和透光的盖设部,所述支撑部设在所述车体的支撑面上,所述盖设部包括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一体形成且延伸到所述车体的侧面以遮盖所述车灯的罩盖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衡车的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衡车。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平衡车的尾灯一般为独立的整体结构,尾灯一般包括灯罩和灯带,灯罩罩设在灯带上。在安装整车时,需要将尾灯安装在车体上。然而,这样的结构会导致平衡车的零部件较多,且需要对尾灯进行单独的定位安装,不便于操作。同时,由于需要将为尾灯制造成一个独立的部件,这样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衡车的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车体;车灯,设置在车体的侧面;脚踏垫,设置在车体上,脚踏垫包括支撑部和盖设部,盖设部设置在支撑部上,支撑部设置在车体的支撑面上,盖设部的至少部分与车灯相对设置以覆盖在车灯上;其中,盖设部由透光材料制成,以使车灯发出的光由盖设部透出。进一步地,支撑部和盖设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平衡车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支撑壳和透光壳,支撑壳和透光壳连接,支撑壳位于车体的支撑面和支撑部之间,透光壳位于车体的侧面和盖设部之间;其中,透光壳上设置有透光孔,车灯的发光部位于透光孔内,以使发光部发出的光穿过透光孔后由盖设部透出。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定位壳,定位壳设置在透光壳上,定位壳突出于透光壳设置;盖设部远离支撑部的一端具有弧形面,定位壳具有与弧形面相适配的弧形结构,以通过弧形结构与弧形面的贴合对盖设部进行定位。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相对设置在支撑壳的两端,支撑部位于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车灯包括载体和灯珠,灯珠为多个,多个灯珠间隔设置在载体上;透光孔为多个,多个透光孔与多个灯珠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灯珠发出的光由相应的透光孔透出。进一步地,车灯为灯带,盖设部为条状结构,条状结构沿灯带的延伸方向延伸。进一步地,车灯为多个,多个车灯间隔设置,盖设部盖设在多个车灯上。进一步地,盖设部由PC硬塑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支撑部由PU发泡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平衡车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穿过盖设部后与支撑部进行螺纹连接;或者,锁紧件穿过支撑部后与盖设部进行螺纹连接。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将车灯安装在车体的侧面,再将脚踏垫安装在车体上。具体的,脚踏垫的支撑部位于车体的支撑面上,脚踏垫的盖设部的至少部分覆盖车灯设置。由于盖设部由透光材料制成,这样能够便于使车灯发出的光由盖设部透出。上述安装过程能够简化零部件的数量,便于安装,也降低了制造和安装成本。因此,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衡车的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剖视图;以及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后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车体;20、车灯;21、载体;22、灯珠;30、脚踏垫;31、支撑部;32、盖设部;40、壳体;41、支撑壳;42、透光壳;421、透光孔;43、定位壳;44、第一护板;45、第二护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衡车,该平衡车包括车体10、车灯20和脚踏垫30,车灯20设置在车体10的侧面。脚踏垫30设置在车体10上,脚踏垫30包括支撑部31和盖设部32,盖设部32设置在支撑部31上,支撑部31设置在车体10的支撑面上,盖设部32的至少部分与车灯20相对设置以覆盖在车灯20上。其中,盖设部32由透光材料制成,以使车灯20发出的光由盖设部32透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在安装时,先将车灯20设置在车体10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车体10可以由镁合金制成,可以将车灯20粘贴在车体10上,车灯20的连接线穿过车体10上的通孔后与主控板连接。随后将脚踏垫30安装在车体10上,以使支撑部31位于车体10的支撑面的上方,盖设部32的至少部分与车灯20相对设置以覆盖在车灯20上。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车体10、车灯20和脚踏垫30三者的组合即可实现尾灯的效果,使得平衡车的零部件较少,同时简化了安装过程,降低了制造成本。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衡车的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31和盖设部32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生产、制造和安装,降低了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平衡车还包括壳体40,壳体40包括支撑壳41和透光壳42,支撑壳41和透光壳42连接,支撑壳41位于车体10的支撑面和支撑部31之间,透光壳42位于车体10的侧面和盖设部32之间。其中,透光壳42上设置有透光孔421,车灯20的发光部位于透光孔421内,以使发光部发出的光穿过透光孔421后由盖设部32透出,从而有利于提高光线效果。具体的,在安装时,先将壳体40安装在车体10上,在将脚踏垫30安装在壳体40上。为了便于对盖设部32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的壳体40还包括定位壳43。具体的,定位壳43设置在透光壳42上,定位壳43突出于透光壳42设置。盖设部32远离支撑部31的一端具有弧形面,定位壳43具有与弧形面相适配的弧形结构,以通过弧形结构与弧形面的贴合对盖设部32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壳体40还包括第一护板44和第二护板45,第一护板44和第二护板45相对设置在支撑壳41的两端,支撑部31位于第一护板44和第二护板45之间,壳体40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的,第一护板44位于平衡车的一个轮胎的一侧,第二护板45位于平衡车的另一个轮胎的一侧,通过第一护板44和第二护板45避免轮胎直接与用户进行接触。通过使壳体40整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即支撑壳41、透光壳42、定位壳43、第一护板44和第二护板45通过一体成型注塑以形成壳体40,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进而简化了安装过程。在本实施例中,车灯20包括载体21和灯珠22,灯珠22为多个,多个灯珠22间隔设置在载体21上。透光孔421为多个,多个透光孔421与多个灯珠2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灯珠22发出的光由相应的透光孔421透出。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便于将灯珠22发出的光从透光孔421透出,从而便于更好地提高灯光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车灯20为灯带,盖设部32为条状结构,条状结构沿灯带的延伸方向延伸。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使盖设部32盖住灯带,以通过盖设部32对灯带进行保护,同时也便于通过盖设部32将灯珠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n车灯,所述车灯设在所述车体的侧面;/n脚踏垫,所述脚踏垫包括支撑部和透光的盖设部,所述支撑部设在所述车体的支撑面上,所述盖设部包括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一体形成且延伸到所述车体的侧面以遮盖所述车灯的罩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车灯,所述车灯设在所述车体的侧面;
脚踏垫,所述脚踏垫包括支撑部和透光的盖设部,所述支撑部设在所述车体的支撑面上,所述盖设部包括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一体形成且延伸到所述车体的侧面以遮盖所述车灯的罩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盖设部注塑成型为一体,所述盖设部的硬度大于所述支撑部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设部为PC硬塑胶件,所述支撑部为PU发泡材料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彼此相连的支撑壳和透光壳,所述支撑壳位于所述车体的支撑面与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透光壳位于所述车体的侧面和所述盖设部之间,所述透光壳上设置有用于透过所述车灯的发出的光的透光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定位壳,所述定位壳设置在所述透光壳上,所述定位壳突出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旭彬李利锁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