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85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嵌件注塑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敞口结构;拼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敞口结构处,所述拼接部至少包括两个可拼接的子部,适于固定多线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本体为敞口结构,其原有的顶面由拼接部替代,注塑前,先用拼接部对多线束进行固定,使线束与拼接部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再将该整体作为放入本体的敞口结构处,再进行后续的注塑工艺。整个过程,无需像之前那般将线束中的导线一一穿插入模具顶面上的导向孔内,操作更加方便;而且,被固定后的线束不易变形移动,可以避免与模具芯子接触,使得脱模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嵌件注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
技术介绍
金属嵌件注塑是嵌件模型的一种将金属嵌件预先固定在模具中适当的位置,然后再注入塑料成型,开模后嵌件被冷却固化的塑料包紧,以形成带有如螺纹环、电极等嵌件的注塑产品的方法。当多个线束作为嵌件进行注塑时,为了对多个线束进行固定限位,通常在注塑模具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导向孔,将每根导线的一端都穿插入模具上的导向孔内,并使导线的另一端的金属件(嵌件)处于模具内,然后进行注塑封胶。为了防止塑胶流出,模具上的导向孔不能太大,而过小的导向孔又会使得穿插过程操作难度较大,费时费力,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更加方便高效的多线束注塑模具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在使用时操作难度大,效率较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操作更加方便高效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敞口结构;拼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敞口结构处,所述拼接部至少包括两个可拼接的子部,适于固定多线束。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子部上均设置有卡线槽,相面对的两个所述子部上的所述卡线槽一一对应。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每个所述子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卡线槽,每个所述卡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子部的宽度方向保持一致。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部具有第一类型块与第二类型块;所述第一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二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一插柱可插拔式连接。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部具有第一类型块与第三类型块;所述第一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三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两个相对的平面均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一插柱可插拔式连接。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部具有第一类型块、第二类型块以及第四类型块;所述第一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二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四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其中一个面设置有第三插孔,另一个面设置有第二插柱;所述第一插柱与所述第三插孔可插拔式连接,所述第二插柱与所述第一插孔可插拔式连接。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部具有第一类型块、第二类型块、第三类型块以及第五类型块;所述第一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二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三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两个相对的平面均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五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两个相对的平面均设置有第三插柱;所述第一插柱与所述第三类型块的其中一个平面上的所述第二插孔可插拔式连接,所述第三类型块的另一个平面上的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五类型块的其中一个平面上的所述第三插柱可插拔式连接,所述第五类型块的另一个平面上的所述第三插柱与所述第一插孔可插拔式连接。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子部均具有矩形板状结构,每个所述子部的长度相同。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拼接部朝向所述本体的一面设置有盲孔。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本体为敞口结构,其原有的顶面由拼接部替代,注塑前,先用拼接部对多线束进行固定,使线束与拼接部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再将该整体作为放入本体的敞口结构处,再进行后续的注塑工艺。整个过程,无需像之前那般将线束中的导线一一穿插入模具顶面上的导向孔内,操作更加方便;而且,被固定后的线束不易变形移动,可以避免与模具芯子接触,使得脱模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中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制出的成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中第一类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中第二类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中第二类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中第三类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中第五类型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模具芯子;3-敞口结构;4-拼接部;5-导线;6-塑胶;7-卡线槽;8-第一类型块;9-第一插柱;10-第二类型块;11-第一插孔;12-第三类型块;13-第二插孔;14-第五类型块;15-第三插柱;16-盲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中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线束注塑模具,包括:本体1,本体1为敞口结构3;拼接部4,设置在本体1的敞口结构3处,拼接部4至少包括两个可拼接的子部,适于固定多线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所述本体为敞口结构;/n拼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敞口结构处,所述拼接部至少包括两个可拼接的子部,适于固定多线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敞口结构;
拼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敞口结构处,所述拼接部至少包括两个可拼接的子部,适于固定多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子部上均设置有卡线槽,相面对的两个所述子部上的所述卡线槽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沿每个所述子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卡线槽,每个所述卡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子部的宽度方向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部具有第一类型块与第二类型块;
所述第一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二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一插柱可插拔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部具有第一类型块与第三类型块;
所述第一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三类型块分布有所述卡线槽的两个相对的平面均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一插柱可插拔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线束注塑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部具有第一类型块、第二类型块以及第四类型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侃侃
申请(专利权)人:合兴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