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746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包括储料机构、打磨机构、转运机构以及第一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的工作步骤如下:工人将多跟弯管放入所述储料机构;所述转运机构抓取所述储料机构上的弯管并将弯管移至所述打磨机构进行打磨;当弯管一端打磨完毕后,所述打磨机构停止,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夹住弯管未打磨的一端,同时所述转运机构松开弯管未打磨的一端;所述转运机构抓住弯管已打磨的一端,同时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松开弯管;所述打磨机构重新启动,所述转运机构抓住弯管在所述打磨机构上继续打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弯管打磨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打磨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且可适配不同长度的弯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管自动打磨装置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弯管自动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打磨是一种将表面光滑的物体变得不光滑的一道工序。由于弯管形状不规则,常采用人工打磨,人工打磨存在效率低,打磨质量不一,生产环境恶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弯管常采用人工打磨,效率低,打磨质量不一的问题作出改进,提供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包括用于储放多跟弯管的储料机构、设于所述储料机构一侧用于打磨弯管的打磨机构、设于所述储料机构一侧用于抓取其上弯管并将弯管移至所述打磨机构进行打磨的转运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打磨机构一侧用于夹持弯管的第一夹持机构。作为上述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一种改进,还包括设于所述打磨机构一侧用于撑开砂纸的撑开机构。作为上述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上设有驱动其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打磨机构的第一动力机构。作为上述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上设有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转动的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上设有所述撑开机构。作为上述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上的第一夹持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夹持动力机构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夹具,两所述第一夹具在所述第一夹持动力机构的驱动下相对靠近或相向远离以夹持或释放弯管。作为上述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撑开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上的撑杆,所述撑杆上设有撑开动力机构,所述撑开动力机构上设有在其驱动下张开或收缩的撑头。作为上述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固定砂纸的固定件和驱动所述固定件相对所述本体转动的打磨动力机构。作为上述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机器人,所述机器人上设有用于夹持弯管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器人上第三动力机构,所述第三动力机构的相对两侧设有在其驱动下相对靠近或相向远离以夹持或释放弯管的第二夹具。作为上述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储料机构包括储料基座,所述储料基座的相对两侧设有可相对靠近或相向远离用于固定弯管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朝下延伸的固定槽。作为上述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槽的直径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减少呈阶梯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包括储料机构、打磨机构、转运机构以及第一夹持机构。本技术通过提前储料,自动打磨实现了弯管打磨的自动化与机械化,且整体结构简单,实施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申请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弯管自动打磨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如图1-5所示的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包括用于储放多跟弯管的储料机构1、设于所述储料机构1一侧用于打磨弯管的打磨机构2、设于所述储料机构1一侧用于抓取其上弯管并将弯管移至所述打磨机构2进行打磨的转运机构3以及设于所述打磨机构2一侧用于夹持弯管的第一夹持机构4。本技术的的工作步骤如下:工人将多跟弯管放入所述储料机构1;所述转运机构3抓取所述储料机构1上的弯管并将弯管移至所述打磨机构2进行打磨;当弯管一端打磨完毕后,所述打磨机构2停止,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夹住弯管未打磨的一端,同时所述转运机构3松开弯管;所述转运机构3抓住弯管已打磨的一端,同时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松开弯管;所述打磨机构2重新启动,所述转运机构3抓住弯管在所述打磨机构2上继续打磨。本技术实现了弯管打磨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打磨质量,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且可适配不同长度的弯管。具体地,所述打磨机构2包括本体21,所述本体21上设有用于弯管插入的打磨孔,所述打磨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砂纸的固定件22,所述固定件22上设有用于驱动其相对所述本体21转动的打磨动力机构。打磨弯管时,所述转运机构3夹持弯管并将弯管插入所述打磨孔内进行打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上设有驱动其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打磨机构2的第一动力机构6,所述第一动力机构6上设有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转动的第二动力机构7,此结构提高了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的灵活度,使其更好地配合所述转运机构3,进一步提高打磨的精度。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机构6上的第一夹持动力机构41,所述第一夹持动力机构41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夹具42,两所述第一夹具42在所述第一夹持动力机构41的驱动下相对靠近或相向远离以夹持或释放弯管。此结构,结构简单,实施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机构7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和用于撑开砂纸的撑开机构5,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和所述撑开机构5相对设置。打磨弯管时,所述第一动力机构6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和所述撑开机构5远离所述打磨机构2,所述第二动力机构7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和所述撑开机构5转动使所述撑开机构5位于所述打磨孔的直径范围,所述第一动力机构6驱动所述撑开机构5移动插入所述打磨孔,所述撑开机构5将砂纸撑开,所述第一动力机构6驱动所述撑开机构5移动退出所述打磨孔,所述第二动力机构7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和所述撑开机构5转动使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位于所述打磨机构2一侧。综上可知,此结构实现了砂纸的自动撑开,进一步提高弯管打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具体地,所述撑开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撑杆51,所述撑杆51上设有撑开动力机构52,所述撑开动力机构52上设有在其驱动下张开或收缩的撑头53,所述撑头53的直径在远离所述撑开动力机构52的方向上逐渐减少。具体地,所述撑头53包括沿所述撑开动力机构52周向间隔分布的子撑头,所述撑开动力机构52驱动多个所述子撑头在所述撑头53的径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此结构实现了砂纸的自动撑开,且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具体地,所述转运机构3包括机器人31,所述机器人31上设有用于夹持弯管的第二夹持机构32,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2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器人31上第三动力机构321,所述第三动力机构321的相对两侧设有在其驱动下相对靠近或相向远离以夹持或释放弯管的第二夹具322。具体地,所述机器人31为六轴机器人,转动灵活,操作简单。具体地,所述第二夹具322呈“L”型,其形状可提高抓握能力,防止弯管打磨时出现抖动。具体地,所述储料机构1包括储料基座11,所述储料基座11的相对两侧设有可相对靠近或相向远离用于固定弯管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放多跟弯管的储料机构(1)、设于所述储料机构(1)一侧用于打磨弯管的打磨机构(2)、设于所述储料机构(1)一侧用于抓取其上弯管并将弯管移至所述打磨机构(2)进行打磨的转运机构(3)以及设于所述打磨机构(2)一侧用于夹持弯管的第一夹持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放多跟弯管的储料机构(1)、设于所述储料机构(1)一侧用于打磨弯管的打磨机构(2)、设于所述储料机构(1)一侧用于抓取其上弯管并将弯管移至所述打磨机构(2)进行打磨的转运机构(3)以及设于所述打磨机构(2)一侧用于夹持弯管的第一夹持机构(4)。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打磨机构(2)一侧用于撑开砂纸的撑开机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上设有驱动其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打磨机构(2)的第一动力机构(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6)上设有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转动的第二动力机构(7),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上设有所述撑开机构(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机构(6)上的第一夹持动力机构(41),所述第一夹持动力机构(41)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夹具(42),两所述第一夹具(42)在所述第一夹持动力机构(41)的驱动下相对靠近或相向远离以夹持或释放弯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管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铂嘉陈祎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恺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