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743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电梯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顶部平台上设置有电机驱动且可拆卸的曳引轮组件,仅需更换不同型号的曳引轮便可满足不同型号的曳引带的测试需求,适应性好,且实现了参数化控制,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并且,通过可调节反向轮高度的反向轮组件对绕设于曳引轮和反向轮之间的待测曳引带在曳引轮上的包角进行调节,满足对不同包角的测试需求,适应性更好,测试成本更低,还提供了使用上述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在曳引带的两端分别悬挂重物后观察移动情况确定临界状态,通过对临界状态下曳引带两端的拉力以及包角关系计算得到曳引带的摩擦系数,计算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家庭用电梯曳引机能带动轿厢做升降运动,适合在低层或别墅内实现各楼层之间的运输,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曳引带作为电梯曳引机的核心部件,其使用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梯曳引机的安全性,因此,必须保证曳引带具有足够好的使用性能。曳引带的摩擦系数时曳引带使用性能的核心参数,摩擦系数是否能满足使用标准关系到电梯曳引机后续使用的安全,使得曳引带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摩擦系数的测试。虽然市面上已经有成熟的测试装置,模拟电梯曳引机建造一个完全相同的测试模型来对曳引带进行测试,虽能完成测试,但是,结构复杂,测试成本较高,且测试周期长,过程繁琐。另外,针对不同型号的曳引带,需要建造不同的模型来进行测试,通配性较差,不能满足灵活测试的使用需求,不利于对曳引带的摩擦系数进行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以在机架上设置有一通过电机驱动的曳引轮组件,且曳引轮组件为可拆卸设置,方便更换不同型号的曳引轮来满足不同型号的曳引带的测试需求,同时于曳引轮的旁侧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反向轮,使得可通过调节反向轮的高度来满足不同包角的测试需求,适应性更好,结构简单,减低了测试成本,并且,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可实现参数化控制,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将曳引带的两端设置为大端和小端并悬挂重物,通过对两端的拉力以及包角关系计算得到曳引带的摩擦系数,获取更方便。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机架,机架具有顶部平台和若干立柱,顶部平台固定于若干立柱的顶部;导轨,导轨竖直设置于立柱上且位于顶部平台的下方;大端对重框,大端对重框设置有放置腔,放置腔内放置有砝码,大端对重框的侧壁滑设于导轨上;曳引轮组件,曳引轮组件包括端部固定架、转轴、曳引轮,端部固定架设置于顶部平台上且位于大端对重框的上方,端部固定架上转动安装有一转轴,转轴的一端上安装有曳引轮,转轴的另一端伸出端部固定架外;电机,电机设置于顶部平台上且位于曳引轮组件的旁侧,并且,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伸出端部固定架外的一端连接;小端导向轮组件,小端导向轮组件设置于顶部平台上且与曳引轮组件之间设置有间隔,小端导向轮组件具有若干个布置于同一竖直面内的导向轮;小端配重块,小端配重块设置于小端导向轮组件的下方;反向轮组件,反向轮组件包括调节架和反向轮,调节架竖直设置于曳引轮组件和小端滑轮组件之间的间隔内,调节架上开设有调节槽,反向轮的轮轴安装于调节槽内并可选择性固定于调节槽的不同位置;另外,曳引轮、反向轮以及若干导向轮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两拉力测试器,一拉力测试器设置于大端对重框和曳引轮之间,另一拉力测试器设置于小端导向轮组件和小端配重块之间,用于分别显示大端对重框和小端配重块的拉力数值;升降支撑结构,升降支撑结构设置于大端对重框下方,且在升降过程中选择性接触大端对重框。上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中,电机的输出轴和转轴之间设置有蜗轮蜗杆结构,蜗杆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蜗轮安装于转轴上,或蜗杆安装于转轴上,蜗轮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上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中,曳引轮组件的端部固定架包括两安装板,两安装板并列且间隔设置,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安装板上,并且转轴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从对应的安装板上穿过,曳引轮设置于两安装板之间的间隔内,并且,转轴非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对应的安装板与顶部平台为可拆卸连接。上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中,转轴上且位于电机的输出轴和转轴之间设置有联轴器。上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中,调节架包括调节板和支撑架,调节板竖直设置且垂直于曳引轮的轴向布置,支撑架固定于顶部平台上,且调节板的一侧固定于支撑架上,调节槽设置于调节板上。上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中,调节槽为以转轴的轴心为圆心的圆弧形,调节板上且位于调节槽的旁侧设置有固定孔。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使用上述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选取合适的曳引轮并安装于转轴上;步骤S2,穿入待测曳引带;将待测曳引带依次绕过曳引轮、反向轮以及多干导向轮,并将待测曳引带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至大端对重框和小端配重块处;步骤S3,调节包角;调节反向轮在调节槽内的位置,控制待测曳引带在曳引轮上的包角,并记录包角值;步骤S4,连接大端对重框和小端配重块;将两拉力测试器分别与待测曳引带向下延伸的两端分别连接,同时,还将两拉力测试器分别与大端对重框以及小端配重块连接。步骤S5,卸下小端配重块;在卸下小端配重块时,需要先确定大端对重框的底部压在升降支撑结构上;步骤S6,加载小端配重块和大端对重框,先将小端配重块挂在对应的拉力测试器上,然后在大端配重框内放入砝码,并启动升降支撑结构将大端配重块向上推动预定距离;步骤S7,测试动摩擦系数;启动电机正转,查看能否卷起大端对重框,如不能卷起,则控制电机停机后,减少大端对重框内的砝码,再次启动电机正转,查看能否卷起大端对重框,直至能卷起,如能卷起,则控制电机停机,使大端对重框悬空停住,并观察大端对重框是否出现下滑,如出现下滑,则定为临界状态,如不能下滑,则控制电机反转,使得大端对重框底部接触升降支撑结构后继续添加砝码,然后再次启动电机正转,查看能否卷起大端对重框,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确定临界状态,另外,如前一次能卷起大端对重框,后一次不能卷起,则同样定为临界状态,同时,记录临界状态下对应大端对重框的拉力测试器数值和对应小端配重块的拉力测试器数值;步骤S8,测试静摩擦系数;启动电机正转,查看能否卷起大端对重框,如不能卷起,则控制电机停机后,减少大端对重框内的砝码,再次启动电机正转,查看能否卷起大端对重框,直至能卷起,如能卷起,则控制电机停机,使大端对重框悬空停住,然后,向大端对重框内添加砝码,直至大端对重框出现下滑现象时,定为临界状态,并记录临界状态下对应大端对重框的拉力测试器数值和对应小端配重块的拉力测试器数值。步骤S9,计算摩擦系数;利用公式,计算摩擦系数,公式中,和分别为临界状态下对应大端对重框的拉力测试器数值和对应小端配重块的拉力测试器数值;为自然数;为包角值。上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其中,在步骤S5结束后且在步骤S6开始前,需要向下拉动待测曳引带连接大端对重框的一端,使连接大端对重框的拉力测试器处于不受力状态。上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其中,步骤S7和步骤S8中,电机采用点动控制。上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的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所述机架具有顶部平台和若干立柱,所述顶部平台固定于若干所述立柱的顶部;/n导轨,所述导轨竖直设置于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顶部平台的下方;/n大端对重框,所述大端对重框设置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放置有砝码,所述大端对重框的侧壁滑设于所述导轨上;/n曳引轮组件,所述曳引轮组件包括端部固定架、转轴、曳引轮,所述端部固定架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上且位于所述大端对重框的上方,所述端部固定架上转动安装有一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上安装有所述曳引轮,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端部固定架外;/n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上且位于所述曳引轮组件的旁侧,并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伸出所述端部固定架外的一端连接;/n小端导向轮组件,所述小端导向轮组件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上且与所述曳引轮组件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小端导向轮组件具有若干个布置于同一竖直面内的导向轮;/n小端配重块,所述小端配重块设置于所述小端导向轮组件的下方;/n反向轮组件,所述反向轮组件包括调节架和反向轮,所述调节架竖直设置于所述曳引轮组件和所述小端滑轮组件之间的间隔内,所述调节架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反向轮的轮轴安装于所述调节槽内并可选择性固定于所述调节槽的不同位置;另外,所述曳引轮、所述反向轮以及若干所述导向轮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n两拉力测试器,一所述拉力测试器设置于所述大端对重框和所述曳引轮之间,另一所述拉力测试器设置于所述小端导向轮组件和所述小端配重块之间,用于分别显示所述大端对重框和所述小端配重块的拉力数值;/n升降支撑结构,所述升降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大端对重框下方,且在升降过程中选择性接触所述大端对重框。/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具有顶部平台和若干立柱,所述顶部平台固定于若干所述立柱的顶部;
导轨,所述导轨竖直设置于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顶部平台的下方;
大端对重框,所述大端对重框设置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放置有砝码,所述大端对重框的侧壁滑设于所述导轨上;
曳引轮组件,所述曳引轮组件包括端部固定架、转轴、曳引轮,所述端部固定架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上且位于所述大端对重框的上方,所述端部固定架上转动安装有一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上安装有所述曳引轮,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端部固定架外;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上且位于所述曳引轮组件的旁侧,并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伸出所述端部固定架外的一端连接;
小端导向轮组件,所述小端导向轮组件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上且与所述曳引轮组件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小端导向轮组件具有若干个布置于同一竖直面内的导向轮;
小端配重块,所述小端配重块设置于所述小端导向轮组件的下方;
反向轮组件,所述反向轮组件包括调节架和反向轮,所述调节架竖直设置于所述曳引轮组件和所述小端滑轮组件之间的间隔内,所述调节架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反向轮的轮轴安装于所述调节槽内并可选择性固定于所述调节槽的不同位置;另外,所述曳引轮、所述反向轮以及若干所述导向轮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两拉力测试器,一所述拉力测试器设置于所述大端对重框和所述曳引轮之间,另一所述拉力测试器设置于所述小端导向轮组件和所述小端配重块之间,用于分别显示所述大端对重框和所述小端配重块的拉力数值;
升降支撑结构,所述升降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大端对重框下方,且在升降过程中选择性接触所述大端对重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蜗轮蜗杆结构,蜗杆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蜗轮安装于所述转轴上,或蜗杆安装于所述转轴上,蜗轮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组件的端部固定架包括两安装板,两所述安装板并列且间隔设置,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所述安装板上,并且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从对应的所述安装板上穿过,所述曳引轮设置于两所述安装板之间的间隔内,并且,所述转轴非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对应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顶部平台为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联轴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架包括调节板和支撑架,所述调节板竖直设置且垂直于所述曳引轮的轴向布置,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顶部平台上,且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调节槽设置于所述调节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曳引机曳引带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为以所述转轴的轴心为圆心的圆弧形,所述调节板上且位于所述调节槽的旁侧设置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水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谷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