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希光专利>正文

笔记本型电脑散热装置的改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7322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笔记本型电脑散热装置的改良,包括:一导热板、一支板、一集热板和一散热转轴,以上部件均为导热金属制成,其中靠导热板的接触连结于CPU上方,且集热板固定于主机体后端,支板与导热板分别与集热板锁合,而散热转轴套合于板槽与支槽组成的孔洞,且其一侧固定连结一叶片,而该叶片锁固于LCD显示屏幕,以便热能可自CPU引导至散热转轴而可为进一步的引出。(*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记本型电脑散热装置的改良本技术是关于电脑散热装置的改良,尤指笔记本型电脑散热装置的改良。事实上,以资讯业言,其发展的方向可分别为追求更高效率容量的大型电脑,以及强调机动性的轻、薄、短、小的笔记本型电脑,当然,笔记本型电脑亦朝向更高容量与效率的方向发展。而在追求高效率与高容量下,无可避免的,电脑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及一些发热的元件亦因此等调整运作而产生高热,因此,散热常是产品设计的重要因素及欲克服的瓶颈。在大型电脑中,由于其内部空间较大,且电力取得容易,因此,均以散热风扇的方式为之。唯在笔记本型电脑,由于其体积小,且供电上是以电池盒方式,因此,加置散热风扇时又陷入另一个瓶颈。而现有的笔记本型电脑的散热方式,如图1所示,是于主机体内部的发热元件如CPU A处,以热导管B将热量导至一散热板C处,其理由为CPU为持续发热体,而主机的下方离桌面只有3mm左右,且其上方为键盘及手掌休息区等遮盖,因此,热量是于机体下方的内部空间内滞留,且再配合其他发热元件之无法将热量导出,因此,机体底部温度甚高,甚至难以置于人体上而为Laptop方式操作,相信常使用笔记本型电脑者均有相同的体验。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笔记本型电脑的散热装置,以降低笔记本型电脑的运行温度,确保笔记本型电脑的正常运行。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导热板,由导热金属制成,其后端垂直延伸一板突,并开具突孔;一支板,亦为导热金属制成,其具一个以上的支孔,后壁上开具一半圆形的支槽;一集热板,亦为导热金属制-->成,对应于支槽处,亦开具与之等径的半圆形的板槽;且对应于突孔与支孔处,亦开具板孔;一散热转轴,亦为导热金属制成,其尺寸对应于板槽与支槽组成的孔洞;靠导热板的接触连结于CPU上方,且集热板固定于主机体后端,支板与导热板分别与集热板锁合,而散热转轴套合于板槽与支槽组成的孔洞,且其一侧固定连结一叶片,而该叶片锁固于LCD显示屏幕,以使热能可自CPU引导至散热转轴而可为进一步的引出。其中的热转轴得进一步套合长条导热管体并连结于LCD显示屏幕。其中的散热转轴及散热管体得为一体设置。其中的散热转轴得套合一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进而啮合设于主机体上可枢转的从动齿轮,而该从动齿轮一端延伸散热支片,供LCD显示屏幕掀开时该散热支片可撑高主机体并散热。其中的导热板顶面上以具波浪的起伏为佳。其中以支孔内得加置弹簧供螺杆嵌穿并螺合于集热板。其中的支板得和导热板或集热板一体设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的笔记本型电脑散热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散热装置是枢设于笔记本型电脑CPU上方亦即中央部份主机与LCD显示屏幕之间,其包括一导热板1,一支板2,一集热板3及一散热转轴4所组合而成。其中,导热板1其为由热传导良好的金属所制成,并直接连结与接触于CPU的上方,且为使其得与后叙的集热板3为连接,故其后端垂直延伸的板突11上,得开具突孔111,以便为螺杆的穿越螺合。支板2其亦为热传导良好的金属板块,且叠置于前述导热板1的板突11上方,同时,为使其可与后绩的集热板3连结,故其亦设置一个以上的支孔21,且其孔内得加置弹簧22,以使其与集热板3间可保持些许的弹性,同时,为供后叙散热转轴4的套合,故其后方中央开具一半圆形的支槽23。集热板3其于实施时是垂直固定于主机体的后方,亦为由热传导好的-->金属所型成,对应于支孔21处,亦设置板孔31(因投影角度关系,未示出),且对应于前述支槽23处,亦开具一等径半圆的板槽32,在其于组立后得与支槽23形成贯穿的孔洞。散热转轴4其亦为金属制成的热导良好的管体,其尺寸对应于前述的由支槽23与板槽32所形成的孔洞,其套合入该孔洞后,并得藉所连结的叶片41而锁固于笔记本型电脑的显示屏幕上与主机体交合处。请再参阅图3,本技术于实际实施时,将集热板3分别与支板2及导热板1螺合后,而导热板1及集热板3的下方固定于主机体的后端上,并将散热转轴4套合于支槽23及板槽32所形成的孔洞上,则该散热转轴4连结的叶片41固定于显示屏幕上时,即可藉由长条的散热转轴体嵌置于散热转轴4内进而将之以习知方式传导至显示屏幕的LCD下方(亦即于盖合时的上方)。如此,即可将热量导出主机体并为较平均的分散。此外,亦得将散热转轴4一体延伸而固定于LCD显示屏幕的下方。请再参阅图4,事实上,本技术亦可经由散热转轴4其套合一主动齿轮5的方式,而啮合机体上的从动齿轮6,且该从动齿轮6的一端为弧形的散热支片7,如此,热量则可经由主动齿轮5经由习知的散热杆体D及该散热支片7而传出,同时,可靠散热支片7来撑高主机体,使底部更具散热空间。所以,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其可有效引导热量为平均分配,经由实证,习知的笔记本型电脑主机体内部温度为80℃而上方则为60℃,唯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则可使主机体与LCD显示屏幕的温度均在40℃以下,如此,即可为膝上操作及防止过热当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记本型电脑散热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导热板,由导热金属制成,其后端垂直延伸一板突,并开具突孔;一支板,亦为导热金属制成,其具一个以上的支孔,后壁上开具一半圆形的支槽;一集热板,亦为导热金属制成,对应于支槽处,亦 开具与之等径的半圆形的板槽;且对应于突孔与支孔处,亦开具板孔;一散热转轴,亦为导热金属制成,其尺寸对应于板槽与支槽组成的孔洞;靠导热板的接触连结于CPU上方,且集热板固定于主机体后端,支板与导热板分别与集热板锁合,而散热转轴套合于板 槽与支槽组成的孔洞,且其一侧固定连结一叶片,而该叶片锁固于LCD显示屏幕,以使热能可自CPU引导至散热转轴而可为进一步的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本型电脑散热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导热板,由导热金属制成,其后端垂直延伸一板突,并开具突孔;一支板,亦为导热金属制成,其具一个以上的支孔,后壁上开具一半圆形的支槽;一集热板,亦为导热金属制成,对应于支槽处,亦开具与之等径的半圆形的板槽;且对应于突孔与支孔处,亦开具板孔;一散热转轴,亦为导热金属制成,其尺寸对应于板槽与支槽组成的孔洞;靠导热板的接触连结于CPU上方,且集热板固定于主机体后端,支板与导热板分别与集热板锁合,而散热转轴套合于板槽与支槽组成的孔洞,且其一侧固定连结一叶片,而该叶片锁固于LCD显示屏幕,以使热能可自CPU引导至散热转轴而可为进一步的引出。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型电脑散热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散热转轴得进一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希光
申请(专利权)人:马希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