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硬盘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20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接硬盘的结构,其主要于架构上运用嵌入式系统,因此透过一处理单元(Micro  Processor  Unit,缩写MPU)与周边接口相连结,供使用者可于有计算机设备及无计算机设备下,完成数据传输的动作,再者由外围接口系其传输接口具有线传输及无线传输的功效,进达使用者可于任何环境中,执行资料传送及接收的动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接硬盘的结构
本技术为一种外接硬盘的结构,尤指一种不须透过计算机主机,即可经由传输接口(如:USB等)或无线传输方式,于硬盘与硬盘间完成拷贝的动作。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常见的外接硬盘架构(请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含一微处理器11、一硬盘驱动装置12、一IDE转换接口13、一传输接口14、一闪存15及一电源匹配模块16,其中,因其该微处理器11本身无法主动控制各单元运作,因此往往须透过计算机主机2经由连接端口3与硬盘本体1的传输接口14相接,以推动该微处理器11控制各单元运作,使其达成该外接硬盘本体1资料存取的动作,因而导致使用者于使用上(请如图2所示),必须受限于周遭是否架设计算机主机2,方可透过该计算机主机2经由连接端口3与传输接口14相接,以驱动该硬盘本体1,以完成与另一使用者做资料传递的动作,不仅会因某些地点而造成使用者的运用范围缩小,进而影响到使用者的机动性,因此由笔记型计算机的特性以取代硬盘本体1,然而该笔记型计算机其本身价格昂贵,又加上本身的体积大小与重量远超过硬盘本体1,因此当使用者于客户间往返甚至出国出差时,进一步造成使用者于使用上的困扰。现有技术中的外接硬盘具有如下缺点:1.需透过计算机主机才可运作。2.使用范围易受环境牵制。3.无法读取其它接口的信息。4.传输时须透过连接端。-->5.不具进步性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接硬盘的结构,其中,该硬盘的架构运用嵌入式系统,进而透过该硬盘设有一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Unit,缩写为MPU),且该微处理器(MPU)分别与周边接口相连结,使该硬盘具控制及监视、显示的效果,以供使用者可于有计算机设备及无计算机设备下,完成数据传输的动作,再者由外围接口系其传输接口具有线传输及无线传输的功效,进达使用者可于任何环境中,执行资料传送及接收的动作。所述的该传输接口包含有线传输接口及无线传输接口,供使用者可搭配1394、USB接口或红外线传输等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外接硬盘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外接硬盘的运用情况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接硬盘架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接硬盘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外接硬盘流程作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外接硬盘资料存取实施例示意图。图号说明1…硬盘本体          11…微处理器12…硬盘驱动装置     13…IDE转换接口14…传输接口         15…闪存16…电源匹配模块     2…计算机主机3…连接端            4…微处理器5…存储单元          6…屏幕操控接口-->7…储存接口         8…传输接口81…无线传输接口    82…有线传输接口9…电源单元         91…电池92…电源匹配模块    10…其它装置20…硬盘主体具体实施方式请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外接硬盘的结构,其主要包含一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 Unit,缩写为MPU)4、一存储单元5、一屏幕操控接口6、一储存接口7、一传输接口8、一电源单元9,其中(如图4所示);该微处理器(MPU)4具计算、判断及控制的功能,可自行完成各项指令;该存储单元5可供上述之于内存中,将资料作储存或转出的动作;该屏幕操控接口6具操控键,不仅供使用者了解拷贝的动作状态,同时由操控键以控制微处理器(MPU)4完成各项指令;该储存接口7具可读入并储存一种或一种以上记忆卡的资料,可间接扩充记忆卡接口的储存容量;该传输接口8区分成无线传输接口81及有线传输接口82,供使用者可于有线状态下及无线状态下完成资料的传输;该电源单元9包含电池91及电源匹配模块92以供给微处理器(MPU)4的电源,供使用者可于任何地点执行资料存取的动作;由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流程动作(如图5所示),其中,本技术运用嵌入式系统,将微处理器(MPU)4分别与存储单元5、屏幕操控接口6、储存接口7、传输接口8及电源单元9相连接,以透过该微处理器(MPU)4控制各接口运作,因此当该微处理器(MPU)4接收到该屏幕操控接口6所传递的操控指令时,即可将数据于该存储单元5做存取的动作,并可由该传输接口8将资料于无线传输接口81与有线传输接口82输出至其它装置10(如:计-->算机或外接硬盘等),供使用者不需透过计算机主机2,即可完成拷贝的动作,再者,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储存接口7,由该储存接口7供使用者可储存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记忆卡,进而可间接扩充记忆卡接口的储存容量,同时排除该记忆卡容量不足及价格昂贵的问题;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资料存取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中,该硬盘主体20其传输接口8于选择有线传输接口82传输时,可搭配(如:1394或USB接口等)将资料拷贝至另一台硬盘主体20;于选择无线传输接口81传输时,可搭配(如:红外线传输等装置)将资料拷贝至另一台硬盘主体20,再者,该硬盘主体20可透过另一储存接口7,将记忆卡12的资料储存,供使用者可于有计算机及无计算机状况下完成资料拷贝的动作,同时可由无线传输接口81及有线传输接口82将资料传送之另一台硬盘主体2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可于有计算机及无计算机状况下使用。2.具显示屏幕。3.可供使用者了解作动状态。4.可读取其它接口的资料。5.可于无线方式将资料作存取。6.可使用电池供电,不会有使用场所之限制。综上所述,本技术在突破现有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所欲增进的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再者,本技术所具的进步性、实用性,显已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接硬盘的结构,其包含微处理器、存储单元、屏幕操控接口、储存接口、传输接口及电源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硬盘以嵌入式系统为架构,又该硬盘设有一微处理器,且该微处理器分别与存储单元、屏幕操控接口、储存接口、传输接口及电源单元相连接,因 此透过该微处理器进一步控制存储单元、屏幕操控接口、储存接口、传输接口及电源单元,达不须经由计算机主机即可完成拷贝的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接硬盘的结构,其包含微处理器、存储单元、屏幕操控接口、储存接口、传输接口及电源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硬盘以嵌入式系统为架构,又该硬盘设有一微处理器,且该微处理器分别与存储单元、屏幕操控接口、储存接口、传输接口及电源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侃均
申请(专利权)人:元融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