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083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    一第一支架,其两侧中间部分各设有一转轴;以及    一第二支架,其两侧中间部分各设有一轴孔,该两轴孔侧壁局部开设有破孔,该两轴孔侧壁局部具有壁面,该第一支架的两个转轴是穿过第二支架的破孔并组装于两个轴孔中,该两个转轴并定位于该两个壁面内侧。(*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结构,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笔记本计算机的,可使支架结构在特定的方向易于组装,且在施力的方向又不易脱落的按键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中已知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结构,其包括一键帽80、一弹性触动体81、一第一支架82、一第二支架83及一基座84而构成,该第一支架82及第二支架83两侧中间部分设有相对应的转轴86及轴孔87相互枢接,使该两支架82及83得以枢接成交叉状,并以该两支架82及83下端枢接于基座84,该两支架82及83上端则连结于键帽80底面,以该两支架82及83组成一架桥机构。该弹性触动体81位于键帽80作动的行程间,该键帽80受两支架82、83导引作上下平行移动时,该键帽80下方的弹性触动体81即可触压或离开下方的软性线路板85,使开关作开或者关的动作。上述已知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结构,其第二支架83的轴孔87为圆孔设计,当第一支架82的转轴86长度过长时,不易组装;当第一支架82的转轴86长度较短时,又易于脱落,故造成两支架82、83在组装时产生的不便。参阅图2中另一种已知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结构,其主要包括第一支架82’及第二支架83’两侧中间部分设有相对应的轴孔87’及转轴86’相互枢接,而该轴孔87’采用破孔设计,如此即可使第二支架83’的转轴86’组装于第一支架82’的轴孔87’时较为容易,藉以解决组装困难的问题。但由于该轴孔87’采用破孔设计,其破孔处形成透空状,转轴86’极容易由破孔处脱出轴孔87’,因此仍然会有易于脱落的缺陷。由上可知,上述已知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需要对其进行改进。鉴于现有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不足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结构,其可使按键支架在特定的方向易于组装,以解决组装时转轴与轴孔相互组装存在困难的问题,且在施力方向不易脱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支架,其两侧中间部分各设有一转轴;以及一个第二支架,其两侧中间部分各设有一轴孔,该两轴孔侧壁局部开设有破孔,该两轴孔侧壁局部具有壁面,该第一支架的两个转轴穿过第二支架的破孔组装于两轴孔中,使两转轴定位于两个壁面内侧。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笔记本计算机按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另一种已知笔记本计算机按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支架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支架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两个支架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两支架连结于键帽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80      键帽                   81      弹性触动体82      第一支架               83      第二支架84      基座                   85      软性线路板86      转轴                   87      轴孔82’           第一支架               83’           第二支架86’           转轴                   87’           轴孔10      第一支架               11      连接轴-->12    连接轴       13    转轴14    外缘20    第二支架     21    连接轴22    连接轴       23    轴孔24    内缘         25    外缘26    破孔         27    壁面30    键帽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图4及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了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笔记本计算机,可设置于键帽与基座之间的架桥机构,该支架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支架10及一个第二支架20,其中该第一支架10为一镂空状架体(见图3),其内部可供容置弹性触动体。该第一支架10上端两侧及下端分别设有连接轴11及12,使该第一支架10上端及下端可分别由连接轴11及12连结于键帽30(见图6)及基座(图略)。该第一支架10两侧中间部分各设有一转轴13,该两个转轴13突出于第一支架10两侧外缘14。该第二支架20也形成一镂空状架体(如图4),且该第二支架20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架10的宽度,使第二支架20内部可容置弹性触动体及第一支架10。该第二支架20上端两侧及下端两侧分别设有连接轴21及22,使该第二支架20上端及下端可分别由连接轴21及22连结于键帽30(如图6)及基座(图略)。该第二支架20两侧中间部分各设有一与转轴13相对应的轴孔23,该两轴孔23横向贯穿第二支架20两侧内缘24及外缘25。本技术主要于该两轴孔23侧壁各开设有一破孔26,该破孔26开设于轴孔23侧壁邻接内缘24处,使轴孔23侧壁只有邻接内缘24处形成透空状,而该轴孔23侧壁邻接外缘25处则不会形成透空状,仍具有适当的壁面27封闭该轴孔23侧壁。该第一支架10及第二支架20是利用相对应的转轴13及轴孔23枢接成交叉状设置的架桥机构(图5、图6)。当键帽30受两支架10、20导引作上下平行移动时,键帽30下方的弹性触动体(图略)即可触压或离开下方的软性-->线路板(图略),使开关作开或关动作;由上述组成构成本技术的改进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结构。本技术在第二支架20的轴孔23上增加了一破孔26的设计,使第一支架10的转轴13可穿过破孔26后组装于轴孔23中,使第一支架10的转轴13组装于第二支架20的轴孔23时较为容易,如此架桥机构在特定的方向(如图5的方向A)易于组装,藉以解决组装困难的问题。另外,由于轴孔23侧壁邻接外缘25处并未形成透空状,仍具有适当的壁面27封闭该轴孔23侧壁,使得第一支架10的转轴13仍能稳固的定位于第二支架20的壁面27内侧的轴孔23中,因此在施力方向(如图6的方向B)不易脱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导致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笔记本计算机按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一第一支架,其两侧中间部分各设有一转轴;以及一第二支架,其两侧中间部分各设有一轴孔,该两轴孔侧壁局部开设有破孔,该两轴孔侧壁局部具有壁面,该第一支架的两个转轴是穿过第二支架的破孔并组装于两个轴孔中,该两个转轴并定位于该两个壁面内侧。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治仁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