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排油和吸油功能的手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07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油和吸油功能的手动泵,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柱塞缸、第二单向阀、第二支路上设有泄压阀;第一、第二支路的第一口均用于与油箱相连通;第一支路的第二口用于与工作部件相连通;还包括节流阀与两位三通换向阀;节流阀设于第一支路上且位于第二支路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的第二口之间,两位三通换向阀设于第一支路上,且其第一口与第一单向阀入口相连,其第二口与第一支路的第一口相连,其第三口与第一支路的第二口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泄压作业时可以将工作部件中的残余油液完全吸出,油箱中的液压油可供工作部件循环利用,从而减少液压油的浪费,避免污染环境,避免重新注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排油和吸油功能的手动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手动泵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排油和吸油功能的手动泵。
技术介绍
液压手动泵是一种将手动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一种小型液压泵站。在使用配套油箱及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作业,如:起重、弯形、校直、剪切、铆合、装配、拆卸、支撑救援等,具有高压、手动、超小型,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的特点。现有的手动泵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用于排油的第一支路L1、用于泄压的第二支路L2、用于溢流的第三支路L3;其中第一支路L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4、柱塞缸3、第二单向阀5、油压表8,第二支路L2上设有泄压阀6,第三支路L3上设有溢流阀7,柱塞缸3内设有柱塞杆301;第一支路L1、第二支路L2、第三支路L3的第一口均用于与油箱11相连通;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用于与工作部件相连通,第一支路L1的第一口、第一单向阀4入口、第一单向阀4出口、柱塞缸3、第二单向阀5入口、第二单向阀5出口、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依次相通,油压表8设于第一支路L1上且位于第二单向阀5出口与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之间;第二支路L2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L1相连通且位于第二单向阀5出口与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之间;第三支路L3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L1相连通且位于柱塞缸3与第二单向阀5之间。图1中手动泵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手动泵排油工作之前,将手动泵中第一支路L1、第二支路L2、第三支路L3的第一口均与油箱11相连通。随后,将泄压阀6关闭,并将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与工作部件相连接。最后,通过操作柱塞杆301,将油箱11中的油液泵入工作部件。在排油过程中,若油压过大,则溢流阀7自动打开,一部分油液通过第三支路L3返回至油箱11中。若油压在设置范围内,则溢流阀7关闭,第三支路L3截断。在工作部件结束工作后,打开泄压阀6,工作部件开始泄压,油液通过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进入第二支路L2,并返回油箱11。目前的手动泵在工作部件结束工作后,虽然可以泄压,但是,泄压过程并不能将注入工作部件的油液完全吸出,这种缺点一方面会导致工作部件残余油液溢出造成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手动泵配置的油箱需不定期重新注油,才能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排油和吸油功能的手动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排油和吸油功能的手动泵,包括用于排油的第一支路、用于泄压的第二支路,其中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柱塞缸、第二单向阀、第二支路上设有泄压阀,柱塞缸内设有柱塞杆;第一支路的第一口、第二支路的第一口均用于与油箱相连通;第一支路的第二口用于与工作部件相连通;第一支路的第一口、第一单向阀入口、第一单向阀出口、柱塞缸、第二单向阀入口、第二单向阀出口、第一支路的第二口依次相通,第二支路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相连通且位于第二单向阀出口与第一支路的第二口之间;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节流阀与两位三通换向阀;其中,节流阀设于第一支路上且位于第二支路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的第二口之间,两位三通换向阀设于第一支路上,且两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一口与第一单向阀入口相连,两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的第一口相连,两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三口与第一支路的第二口相连。本专利技术中,节流阀具有调节旋钮,可以用于控制第二单向阀排油口的流量,或者用于截断第一支路第二口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的油路。柱塞缸位于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之间,其具有柱塞杆,用于将来自油箱的低压液压油转化为注入至工作部件的高压液压油。第一单向阀用于阻止柱塞缸中的液压油向油箱回流,第二单向阀用于阻止高压油液向柱塞缸回流。泄压阀用于控制柱塞缸排油口和油箱的通断。借由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同时具备排油功能和吸油功能。通过控制两位三通换向阀和节流阀,可以切换手动泵的排油回路和吸油回路,从而在现有的将油箱中的油液排至工作部件中的基础上,实现将与手动泵连接的工作部件中的油液吸到油箱的吸油功能。因此,在工作部件结束工作后,可以在泄压作业时将工作部件中的残余油液完全吸出,油箱中的液压油可供工作部件循环利用,从而减少液压油的浪费,避免污染环境,避免重新注油。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溢流的第三支路,第三支路上设有溢流阀;第三支路的第一口用于与油箱相连通,第三支路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相连通且位于柱塞缸与第二单向阀之间。溢流阀用于控制手动泵的最大泵油压力。在排油过程中,若油压过大,则溢流阀自动打开,一部分油液通过第三支路返回至油箱中。若油压在设置范围内,则溢流阀关闭,第三支路截断。进一步地,还包括油压表,油压表设于第一支路上且位于第二单向阀出口与第一支路的第二口之间。油压表用于实时检测第二单向阀排油口的压力。进一步地,还包括液压软管及快速接头,液压软管的一端与第一支路的第二口相连,液压软管的另一端与快速接头相连。快速接头位于液压软管末端,用于快速连接液压软管与工作部件。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油和吸油两种工况,排油工况下:两位三通换向阀处于排油位,柱塞缸的吸油口与油箱连通,同时节流阀打开,操作柱塞杆进行打压,油箱中的油依次通过两位三通换向阀、第一单向阀、柱塞缸、第二单向阀、节流阀、液压软管、快速接头到达工作部件;吸油工况下:两位三通换向阀处于吸油位,柱塞缸的吸油口通过液压软管与工作部件连通,同时泄压阀打开,节流阀关闭,操作柱塞杆进行打压,工作部件中的油依次通过快速接头、液压软管、两位三通换向阀、第一单向阀、柱塞缸、第二单向阀、泄压阀到达油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两位三通换向阀和节流阀,可以切换手动泵的排油回路和吸油回路,从而在现有的将油箱中的油液排至工作部件中的基础上,实现将与手动泵连接的工作部件中的油液吸到油箱的吸油功能。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工作部件结束工作后,可以在泄压作业时将工作部件中的残余油液完全吸出,油箱中的液压油可供工作部件循环利用,从而减少液压油的浪费,避免污染环境,避免重新注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手动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排油过程)。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吸油过程)。其中,1为两位三通换向阀,2为节流阀,3为柱塞缸,301为柱塞杆,4为第一单向阀,5为第二单向阀,6为泄压阀,7为溢流阀,8为油压表,9为液压软管,10为快速接头,11为油箱,L1为第一支路,L2为第二支路,L3为第三支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具有排油和吸油功能的手动泵包括用于排油的第一支路L1、用于泄压的第二支路L2、用于溢流的第三支路L3,其中第一支路L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4、柱塞缸3、第二单向阀5、第二支路L2上设有泄压阀6,柱塞缸3内设有柱塞杆301;第一支路L1的第一口、第二支路L2的第一口、第三支路L3的第一口均与油箱11相连通;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用于与工作部件相连通;第一支路L1的第一口、第一单向阀4入口、第一单向阀4出口、柱塞缸3、第二单向阀5入口、第二单向阀5出口、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依次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排油和吸油功能的手动泵,包括用于排油的第一支路(L1)、用于泄压的第二支路(L2),其中第一支路(L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4)、柱塞缸(3)、第二单向阀(5)、第二支路(L2)上设有泄压阀(6),柱塞缸(3)内设有柱塞杆(301);第一支路(L1)的第一口、第二支路(L2)的第一口均用于与油箱(11)相连通;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用于与工作部件相连通;第一支路(L1)的第一口、第一单向阀(4)入口、第一单向阀(4)出口、柱塞缸(3)、第二单向阀(5)入口、第二单向阀(5)出口、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依次相通,第二支路(L2)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L1)相连通且位于第二单向阀(5)出口与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之间;/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阀(2)与两位三通换向阀(1);其中,节流阀(2)设于第一支路(L1)上且位于第二支路(L2)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之间,两位三通换向阀(1)设于第一支路(L1)上,且两位三通换向阀(1)的第一口与第一单向阀(4)入口相连,两位三通换向阀(1)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L1)的第一口相连,两位三通换向阀(1)的第三口与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排油和吸油功能的手动泵,包括用于排油的第一支路(L1)、用于泄压的第二支路(L2),其中第一支路(L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4)、柱塞缸(3)、第二单向阀(5)、第二支路(L2)上设有泄压阀(6),柱塞缸(3)内设有柱塞杆(301);第一支路(L1)的第一口、第二支路(L2)的第一口均用于与油箱(11)相连通;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用于与工作部件相连通;第一支路(L1)的第一口、第一单向阀(4)入口、第一单向阀(4)出口、柱塞缸(3)、第二单向阀(5)入口、第二单向阀(5)出口、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依次相通,第二支路(L2)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L1)相连通且位于第二单向阀(5)出口与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之间;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阀(2)与两位三通换向阀(1);其中,节流阀(2)设于第一支路(L1)上且位于第二支路(L2)的第二口与第一支路(L1)的第二口之间,两位三通换向阀(1)设于第一支路(L1)上,且两位三通换向阀(1)的第一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曾春军陈杰白洪民张石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