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交叉卷扬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696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交叉卷扬提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卷扬机构、通过承重绳与所述卷扬机构相连的升降盘,所述卷扬机构包括至少一对通过同步连接器相连的同步卷筒、用于输出扭矩的电机及将扭矩传递至同步卷筒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盘包括第一升降盘及与所述第一升降盘相对的第二升降盘,通过将同一卷筒的两根承重绳分别沿对角线方向交叉配置于两升降盘上,使得左右独立的第一升降盘和第二升降盘在同步起落的过程中,即使同步卷筒间的同步连接件断裂,承重盘上的车辆也不会向同一侧滑落,消除了车辆跌落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交叉卷扬提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提升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立体车库交叉卷扬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变得越来越普及。同时,私家车的数量也在急剧上涨,停车难已成为车主的头等难题。现有的立体车库多为梳齿交换式立体车库,通过一对或多对同步连接的同步卷筒收放承重绳实现升降盘的同步平稳升降。然而升降盘左右独立的框架同步起落的过程中,单侧的提升机构可能因为同步卷筒间的同步连接件断裂,导致一侧同步卷筒的承重绳停止拉升,而另一侧继续提升,导致一侧高,一侧低,引发车辆跌落的事故。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提升盘单侧失效时导致车辆跌落的提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提升盘单侧失效时导致车辆跌落的提升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体车库交叉卷扬提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卷扬机构、通过承重绳与所述卷扬机构相连的升降盘,所述卷扬机构包括至少一对通过同步连接器相连的同步卷筒、用于输出扭矩的电机及将扭矩传递至同步卷筒的传动机构,所述升降盘包括第一升降盘及与所述第一升降盘相对的第二升降盘,所述同步卷筒包括第一同步卷筒及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相对的第二同步卷筒,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卷筒转动,所述同步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与所述第二同步卷筒之间以带动所述第二同步卷筒转动;所述承重绳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相绕卷的第一承重绳和第二承重绳,及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卷筒相绕卷的第三承重绳和第四承重绳,所述第一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盘的一端相固定形成第一吊点,所述第二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盘远离所述第一吊点的一端相固定形成第二吊点,所述第三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盘远离所述第一吊点的一端相固定形成第三吊点,所述第四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盘远离所述第二吊点的另一端相固定形成第四吊点,所述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三吊点和第四吊点的连线相交叉。更优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一承重绳相绕的第一滑轮组、固定于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二承重绳相绕的第二滑轮组、固定于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三承重绳相绕的第三滑轮组、固定于机架上且与所述第四承重绳相绕的第四滑轮组。更优地,所述第一同步卷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吊点的上方,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三吊点的第一定滑轮及靠近所述第一吊点的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承重绳自第一同步卷筒依次绕经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变向后与所述第一升降盘的第一吊点相固定;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三吊点的第三定滑轮及靠近所述第二吊点的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二承重绳自第一同步卷筒依次绕经第二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变向后与所述第二升降盘的第二吊点相固定。更优地,所述第二同步卷筒设置于所述第四吊点的上方,所述第三滑轮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吊点的第五定滑轮及靠近所述第三吊点的第六定滑轮,所述第三承重绳自第二同步卷筒依次绕经第五定滑轮和第六定滑轮变向后与所述第一升降盘的第三吊点相固定;所述第四滑轮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吊点的第七定滑轮及靠近所述第四吊点的第八定滑轮,所述第四承重绳自第二同步卷筒依次绕经第七定滑轮和第八定滑轮变向后与所述第二升降盘的第四吊点相固定。更优地,所述第六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靠近所述第三吊点的一侧,所述第四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七定滑轮靠近所述第二吊点的一侧。更优地,所述第二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靠近所述第一吊点的一侧,所述第八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二同步卷筒靠近所述第四吊点的一侧。更优地,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第八定滑轮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五定滑轮及第七定滑轮并排设置,所述第六定滑轮与所述第四定滑轮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及第六定滑轮并列设置,所述第八定滑轮、第七定滑轮及第四定滑轮并列设置。更优地,所述第六定滑轮与所述第四定滑轮存在高度差,或所述第三定滑轮与所述第五定滑轮存在高度差。更优地,所述升降盘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机架相接触。更优地,所述传动机构为直接驱动、链传动、齿轮传动或带传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一对或多对同步连接的同步卷筒收放承重绳实现升降盘同步平稳的升降;通过将同一卷筒的两根承重绳分别沿对角线方向交叉配置于两升降盘上,使得左右独立的第一升降盘和第二升降盘在同步起落的过程中,即使同步卷筒间的同步连接件断裂,导致与第二同步卷筒相连的第三承重绳和第四承重绳的拉力失效,也可以通过与第一同步卷筒相连的第一承重绳和第二承重绳分别提拉第一升降盘和第二升降盘,由于与第一承重绳相固定的第一吊点及与第二承重绳相固定的第二吊点的连线,及与第三承重绳相固定的第三吊点及与第四承重绳相固定的第四吊点的连线形成了两条相交叉的对角线,使得承重盘上的车辆不会向同一侧滑落,消除了车辆跌落的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升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卷扬机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升状态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降状态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立体车库交叉卷扬提升装置100,参见图1,所述装置100包括机架10、卷扬机构20、承重绳30、滑轮组40及升降盘50。具体地,机架10起到支撑升降盘50的作用,卷扬机构2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升降盘50通过承重绳30与所述卷扬机构20相连。滑轮组40用于对同步卷筒21收放出的承重绳30进行变向,以适当的角度与升降盘50连接起到升降的目的。更优地,参见图2,所述卷扬机构20包括同步卷筒21、电机22、传动机构23及同步连接器24,电机22用于输出扭矩,传动机构23将扭矩传递至同步卷筒21,所述传动机构23为直接驱动、链传动、齿轮传动或带传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23为链传动。所述同步卷筒21为至少一对通过同步连接器24相连的同步卷筒21,所述同步卷筒21也可以为多对通过多个同步连接器24相连的同步卷筒21,本实施例中,所述同步卷筒21为一对通过一个同步连接器24相连。具体地,参见图3,所述升降盘50包括第一升降盘51、第二升降盘52、第一吊点53、第二吊点54、第三吊点55及第四吊点56。所述第一升降盘51与所述第二升降盘52相对设置,第一升降盘51设置于机架10一侧,第二升降盘52设置于机架10另一侧,第一吊点53和第三吊点55分别位于第一升降盘51的两端,第二吊点54和第四吊点56分别位于第二升降盘52的两端。具体地,参见图3,所述同步卷筒21包括第一同步卷筒211和第二同步卷筒212,所述第一同步卷筒211与所述第二同步卷筒212相对设置,第一同步卷筒211与所述第一升降盘51位于同一侧,第二同步卷筒212与所述第二升降盘52位于同一侧。所述传动机构23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211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车库交叉卷扬提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卷扬机构、通过承重绳与所述卷扬机构相连的升降盘,所述卷扬机构包括至少一对通过同步连接器相连的同步卷筒、用于输出扭矩的电机及将扭矩传递至同步卷筒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盘包括第一升降盘及与所述第一升降盘相对的第二升降盘,所述同步卷筒包括第一同步卷筒及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相对的第二同步卷筒,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卷筒转动,所述同步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与所述第二同步卷筒之间以带动所述第二同步卷筒转动;所述承重绳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相绕卷的第一承重绳和第二承重绳,及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卷筒相绕卷的第三承重绳和第四承重绳,所述第一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盘的一端相固定形成第一吊点,所述第二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盘远离所述第一吊点的一端相固定形成第二吊点,所述第三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盘远离所述第一吊点的一端相固定形成第三吊点,所述第四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盘远离所述第二吊点的另一端相固定形成第四吊点,所述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三吊点和第四吊点的连线相交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交叉卷扬提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卷扬机构、通过承重绳与所述卷扬机构相连的升降盘,所述卷扬机构包括至少一对通过同步连接器相连的同步卷筒、用于输出扭矩的电机及将扭矩传递至同步卷筒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盘包括第一升降盘及与所述第一升降盘相对的第二升降盘,所述同步卷筒包括第一同步卷筒及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相对的第二同步卷筒,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卷筒转动,所述同步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与所述第二同步卷筒之间以带动所述第二同步卷筒转动;所述承重绳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相绕卷的第一承重绳和第二承重绳,及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卷筒相绕卷的第三承重绳和第四承重绳,所述第一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盘的一端相固定形成第一吊点,所述第二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盘远离所述第一吊点的一端相固定形成第二吊点,所述第三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盘远离所述第一吊点的一端相固定形成第三吊点,所述第四承重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盘远离所述第二吊点的另一端相固定形成第四吊点,所述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三吊点和第四吊点的连线相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车库交叉卷扬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一承重绳相绕的第一滑轮组、固定于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二承重绳相绕的第二滑轮组、固定于机架上且与所述第三承重绳相绕的第三滑轮组、固定于机架上且与所述第四承重绳相绕的第四滑轮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车库交叉卷扬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卷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吊点的上方,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三吊点的第一定滑轮及靠近所述第一吊点的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承重绳自第一同步卷筒依次绕经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变向后与所述第一升降盘的第一吊点相固定;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三吊点的第三定滑轮及靠近所述第二吊点的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二承重绳自第一同步卷筒依次绕经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祖梁雄俊温华锋王俊王伟李永昌赵伟潘程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精智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