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692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及使用方法,其中,下垫板设在锚固混凝土面上,第一锚板设于所述下垫板的上方,第一锚板上沿周向设有若干个第一预应力筋孔洞和若干个第一紧固连接孔,下预应力筋的上端依次穿过下垫板和第一锚板后由下夹片锚固;第二锚板设于第一锚板的上方,第二锚板上沿周向设有若干个第二预应力筋孔洞和若干个第二紧固连接孔,上预应力筋的下端穿过第二锚板后由上夹片锚固;第二紧固连接件穿过第二紧固连接孔后拧入第二部分的第一紧固连接孔中,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下预应力筋和所述上预应力筋外,上端与上夹片相抵,下端与下夹片相抵。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拆卸时无需再次张拉预应力筋,适用于狭小空间且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张拉连接器
,具体是关于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结构产业化的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后张预应力筋的形式也应用更加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装配式结构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在预制构件上施加预应力使装配式构件连接在一起,部分结构还可以通过预应力抵消所受荷载,增加构件承载能力。混凝土获得预应力最常用的方法是张拉预应力筋,夹片式锚具是锚固预应力筋的常用工具。夹片式锚具主要由夹片、锚板和锚垫板组成。锚板上设有锥形孔洞,由夹片握裹预应力筋,在预应力筋回缩时将其锚固在锚板的锥形洞中,实现预拉效果。但传统的夹片式锚具若需要拆卸,需预留一定长度的筋,在拆卸时先张拉筋,取出夹片,再拆除锚板。然而在部分结构中,不具备张拉锚固后再多预留筋的空间,且筋张拉拆除作业空间较小,不方便使用后拆除锚具。因此,需要设计研发一种既具有足够的锚固强度,且便于在狭小作业空间安装、拆卸的锚具形式及连接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具有足够的锚固强度,在拆卸时无需再次张拉预应力筋,适用于在狭小作业空间实现预应力传递,实用性强,而且拆卸后锚具可重复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的使用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包括下锚具、上锚具和连接部件;所述下锚具包括下垫板、第一紧固连接件、下预应力筋、第一锚板和下夹片,所述下垫板固定设置在锚固混凝土面上,所述第一锚板设置于所述下垫板的上方,且与所述下垫板之间预留有空间,所述第一锚板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预应力筋孔洞和若干个第一紧固连接孔,且各第一预应力筋孔洞所在圆周的半径小于各第一紧固连接孔所在圆周的半径,若干个所述第一紧固连接件与第一锚板紧固连接,且所述第一紧固连接件的螺杆段旋合穿过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后与所述下垫板相抵接,每个第一预应力筋孔洞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下夹片,所述下预应力筋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下垫板和所述第一锚板后由所述下夹片锚固;所述上锚具包括第二锚板、上预应力筋和上夹片,所述第二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锚板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锚板之间预留有空间,所述第二锚板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预应力筋孔洞和若干个第二紧固连接孔,所述第二预应力筋孔洞与所述第一预应力筋孔洞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紧固连接孔与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位置对应,每个第二预应力筋孔洞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上夹片,所述上预应力筋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锚板后由所述上夹片锚固;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二紧固连接件和套筒,所述第二紧固连接件穿过第二紧固连接孔后拧入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中,以使所述第一锚板与所述第二锚板连接;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下预应力筋和所述上预应力筋外,且所述套筒的上端与所述上夹片相抵,下端与所述下夹片相抵。所述的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优选地,所述第二紧固连接件为半螺纹螺栓,所述第二紧固连接件的长度为所述第二锚板的厚度、所述第一锚板的厚度和两者之间的间距之和,所述第二紧固连接件上的螺纹长度与所述第一锚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的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优选地,所述第一紧固连接件为全螺纹螺栓,所述第一紧固连接件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锚板的厚度和所述第一锚板与所述下垫板间距之和。所述的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优选地,所述第一锚板和所述第二锚板为半径相等的圆盘状。所述的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优选地,所述下垫板为环状结构,所述下预应力筋均穿过环状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上述的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下垫板放置在混凝土下柱内部预留的装置空间内,将第一紧固连接件穿在第一锚板周围的第一部分紧固连接孔,将第一锚板放置在下垫板上方,将下预应力筋穿过下垫板和第一锚板,张拉下预应力筋,利用下夹片锚固在第一锚板的锥形孔道内,切除多余下预应力筋;2)上预应力筋下端利用上夹片锚固在第二锚板上,将第二紧固连接件穿过第二锚板后拧入第一锚板中,从而将第一锚板和第二锚板连接起来;3)放置套筒顶住上夹片和下夹片,逐渐拧紧第二紧固连接件,使套筒顶紧上、下两部分夹片,防止夹片滑落;继续上部建筑结构的安装,在另一锚固端头张拉上预应力筋,完成锚固力的传递;4)在拆除装置时,卸载上预应力筋后,拆第二紧固连接件、取出第二锚板、上预应力筋、上夹片和套筒;此时通过第一紧固连接件调节第一锚板和下垫板间的距离,卸载下预应力筋后拆除装置下锚具。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下锚具分别锚固两端预应力筋,并通过连接部件传递锚固力,实现了预应力筋在狭小作业空间下的锚固及连接,且无需预留预应力筋用于二次张拉和卸锚,占用空间小、便于拆卸,节约了施工周期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第二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第一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下锚具;101-下垫板;102-第一螺栓;103-下预应力筋;104-第一锚板;105-下夹片;106-第一预应力筋孔洞;107-第一螺栓孔;2-上锚具;201-第二锚板;202-上预应力筋;203-上夹片;204-第二预应力筋孔洞;205-第二螺栓孔;3-连接部件;301-第二螺栓;302-套筒;4-下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如图1至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其中,接长连接器可以为若干组,若干组接长连接器从下向上排列布置,每个接长连接器包括下锚具1、上锚具2和连接部件3;下锚具1包括下垫板101、第一螺栓102、下预应力筋103、第一锚板104和下夹片105,下垫板101固定设置在锚固混凝土面上,第一锚板104设置于下垫板101的上方,且与下垫板101之间预留有空间;第一锚板104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预应力筋孔洞106和若干个第一螺栓孔107(见图3),且各第一预应力筋孔洞106所在圆周的半径小于各第一螺栓孔107所在圆周的半径,若干个第一螺栓102与第一锚板104紧固连接,且第一螺栓102的螺杆段旋合穿过第一部分的第一螺栓孔107后与下垫板101相抵接,每个第一预应力筋孔洞106内设置有一个下夹片105,下预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锚具、上锚具和连接部件;/n所述下锚具包括下垫板、第一紧固连接件、下预应力筋、第一锚板和下夹片,所述下垫板固定设置在锚固混凝土面上,所述第一锚板设置于所述下垫板的上方,且与所述下垫板之间预留有空间,所述第一锚板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预应力筋孔洞和若干个第一紧固连接孔,且各第一预应力筋孔洞所在圆周的半径小于各第一紧固连接孔所在圆周的半径,若干个所述第一紧固连接件与第一锚板紧固连接,且所述第一紧固连接件的螺杆段旋合穿过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后与所述下垫板相抵接,每个第一预应力筋孔洞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下夹片,所述下预应力筋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下垫板和所述第一锚板后由所述下夹片锚固;/n所述上锚具包括第二锚板、上预应力筋和上夹片,所述第二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锚板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锚板之间预留有空间,所述第二锚板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预应力筋孔洞和若干个第二紧固连接孔,所述第二预应力筋孔洞与所述第一预应力筋孔洞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紧固连接孔与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位置对应,每个第二预应力筋孔洞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上夹片,所述上预应力筋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锚板后由所述上夹片锚固;/n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二紧固连接件和套筒,所述第二紧固连接件穿过第二紧固连接孔后拧入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中,以使所述第一锚板与所述第二锚板连接;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下预应力筋和所述上预应力筋外,且所述套筒的上端与所述上夹片相抵,下端与所述下夹片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锚具、上锚具和连接部件;
所述下锚具包括下垫板、第一紧固连接件、下预应力筋、第一锚板和下夹片,所述下垫板固定设置在锚固混凝土面上,所述第一锚板设置于所述下垫板的上方,且与所述下垫板之间预留有空间,所述第一锚板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预应力筋孔洞和若干个第一紧固连接孔,且各第一预应力筋孔洞所在圆周的半径小于各第一紧固连接孔所在圆周的半径,若干个所述第一紧固连接件与第一锚板紧固连接,且所述第一紧固连接件的螺杆段旋合穿过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后与所述下垫板相抵接,每个第一预应力筋孔洞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下夹片,所述下预应力筋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下垫板和所述第一锚板后由所述下夹片锚固;
所述上锚具包括第二锚板、上预应力筋和上夹片,所述第二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锚板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锚板之间预留有空间,所述第二锚板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预应力筋孔洞和若干个第二紧固连接孔,所述第二预应力筋孔洞与所述第一预应力筋孔洞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紧固连接孔与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位置对应,每个第二预应力筋孔洞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上夹片,所述上预应力筋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锚板后由所述上夹片锚固;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二紧固连接件和套筒,所述第二紧固连接件穿过第二紧固连接孔后拧入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中,以使所述第一锚板与所述第二锚板连接;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下预应力筋和所述上预应力筋外,且所述套筒的上端与所述上夹片相抵,下端与所述下夹片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装配式框架建筑预应力筋接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连接件为半螺纹螺栓,所述第二紧固连接件的长度为所述第二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学李雯陈盈汪志斌梁昆张成计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