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96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解放人工双手、自动下料和均匀大小的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包括有底板、电炉、送料管道、搅拌组件和下料组件等,底板上后侧设有支撑板,底板上中部安装有电炉,电炉前侧设有送料管道,送料管道前侧设有搅拌组件,底板上右前侧设有下料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和下料组件,下料组件可将聚酯运输至搅拌组件,使得聚酯开始更好的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聚酯由于其优异的性质而广泛用于以纤维用、膜用、瓶用为代表的各种用途,例如,通过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的缩聚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机械强度、化学特性等方面优异,用于多种用途,作为最适合用于衣料的合成纤维在世界范围内大量生产,例如,对于以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作为原料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来说,近年来也已经开发出了廉价的丙二醇合成法,市场存在增加的倾向,期待作为发挥了拉伸弹性回复性优异、杨氏模量低这样的聚合物特性的柔软手感的衣料用途的开展。已知聚酯通过成型加工成型为各种成型品,但是在其熔融成型时引起聚酯的分解,一般以加热重量减少率的形式表示,同时不均匀的加热导致形状不一,同时需要人工进行下料,加热重量减少率高时,可能引起树脂的机械特性劣化,或者成型稳定性降低,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解放人工双手、自动下料和均匀大小的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费人工、不均匀加热、成型稳定性低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放人工双手、自动下料和均匀大小的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撑板、电炉、送料管道、搅拌组件和下料组件,底板上后侧设有支撑板,底板上中部安装有电炉,电炉前侧设有送料管道,送料管道前侧设有搅拌组件,底板上右前侧设有下料组件。进一步的是,搅拌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架、减速电机、第一转轴和搅拌叶片,底板上前侧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安装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绕有搅拌叶片。进一步的是,下料组件包括有下料口、下料板、第二支撑架和储料框,送料管道上前部设有下料口,下料口连接有下料板,底板上右前侧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数量为四根,四根第二支撑架顶部之间设有储料框。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筛选组件,筛选组件包括有第二转轴、传动装置、凸轮、第一筛板、导料板、第二筛板、第一收集框和第一弹簧杆,底板右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前侧与第一转轴之间绕有传动装置,第二转轴上中部设有两个凸轮,储料框顶部设有第一筛板,凸轮与第一筛板配合,第一筛板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簧杆,第一筛板底部左侧的第一弹簧杆连接有导料板,第一筛板底部右侧的第一弹簧杆连接有第二筛板,第二筛板位于导料板右底部并均位于储料框内,第二筛板与导料板均成倾斜状态,四根第二支撑架中上部之间设有第一收集框。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包括有连杆、楔形块、第三支撑架、刷子和第二弹簧杆,第一筛板右侧连接有两根连杆,两根连杆下部设有楔形块,储料框内底部设有两根第三支撑架,两根第三支撑架成倾斜状态,两根第三支撑架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杆,两根第三支撑架上之间均匀设有刷子,刷子与第二筛板配合。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收集组件,收集组件包括有出料口、卸料板、导流块和第二收集框,电炉后部设有出料口,支撑板前璧与电炉后部之间连接有卸料板,卸料板呈倾斜状态,卸料板右侧前后两端设有导流块,支撑板前底部与电炉后底部之间设有第二收集框,第二收集框位于卸料板正下方。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断料组件,断料组件包括有导向杆、压缩弹簧、滑块、连接杆、断料板和塑料卡扣,下料口前璧上围有导向杆,导向杆上绕有压缩弹簧,导向杆的左下端滑动式连接有滑块,滑块上下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杆,两根连接杆之间设有断料板,下料口右上部设有塑料卡扣。进一步的是,第一筛板上有许多小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设有和下料组件,下料组件可将聚酯运输至搅拌组件,使得聚酯开始更好的加热;2、本专利技术设有筛选组件,筛选组件与下料组件配合,从而更好的均匀筛选出聚酯并运送至加热;3、本专利技术设有清洁组件,清洁组件与筛选组件配合,使得进行对筛选组件的清洁;4、本专利技术设有收集组件,收集组件与搅拌组件配合,搅拌组件将加热完成后的聚酯运输至收集组件,从而更好的收集;5、本专利技术设有断料组件,断料组件与下料组件配合,实现间接性的进行下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料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筛选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清洁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B的第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收集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断料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底板,2-支撑板,3-电炉,4-送料管道,5-搅拌组件,51-第一支撑架,52-减速电机,53-第一转轴,54-搅拌叶片,6-下料组件,61-下料口,62-下料板,63-第二支撑架,64-储料框,7-筛选组件,71-第二转轴,72-传动装置,73-凸轮,74-第一筛板,75-导料板,76-第二筛板,77-第一收集框,78-第一弹簧杆,8-清洁组件,81-连杆,82-楔形块,83-第三支撑架,84-刷子,85-第二弹簧杆,9-收集组件,91-出料口,92-卸料板,93-导流块,94-第二收集框,10-断料组件,101-导向杆,102-压缩弹簧,103-滑块,104-连接杆,105-断料板,106-塑料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实施例1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板1、支撑板2、电炉3、送料管道4、搅拌组件5和下料组件6,底板1上后侧设有支撑板2,底板1上中部安装有电炉3,电炉3前侧设有送料管道4,送料管道4前侧设有搅拌组件5,底板1上右前侧设有下料组件6。当人们需要对聚酯切片进行加热时,可使用这种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首先人们将聚酯放置在下料组件6内,随后通过搅拌组件5转动进行对聚酯搅拌,从而送料管道4将聚酯送至电炉3内,此设备便可对聚酯进行均匀加热处理,加热完成后收集聚酯即可。搅拌组件5包括有第一支撑架51、减速电机52、第一转轴53和搅拌叶片54,底板1上前侧设有第一支撑架51,第一支撑架51上安装有减速电机52,减速电机52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转轴53,第一转轴53上绕有搅拌叶片54。当人们需要对聚酯进行搅拌时,人们可手动将聚酯放置在送料管道4内,随后人们启动减速电机52,减速电机52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53转动,第一转轴53会带动搅拌叶片54转动,此时搅拌叶片54将会对聚酯进行搅拌均匀,同时会将聚酯运输至电炉3内进行均匀加热。下料组件6包括有下料口61、下料板62、第二支撑架63和储料框64,送料管道4上前部设有下料口61,下料口6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包括有底板(1)、支撑板(2)、电炉(3)和送料管道(4),底板(1)上后侧设有支撑板(2),底板(1)上中部安装有电炉(3),电炉(3)前侧设有送料管道(4),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搅拌组件(5)和下料组件(6),送料管道(4)前侧设有搅拌组件(5),底板(1)上右前侧设有下料组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包括有底板(1)、支撑板(2)、电炉(3)和送料管道(4),底板(1)上后侧设有支撑板(2),底板(1)上中部安装有电炉(3),电炉(3)前侧设有送料管道(4),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搅拌组件(5)和下料组件(6),送料管道(4)前侧设有搅拌组件(5),底板(1)上右前侧设有下料组件(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搅拌组件(5)包括有第一支撑架(51)、减速电机(52)、第一转轴(53)和搅拌叶片(54),底板(1)上前侧设有第一支撑架(51),第一支撑架(51)上安装有减速电机(52),减速电机(52)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转轴(53),第一转轴(53)上绕有搅拌叶片(54)。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其特征是:下料组件(6)包括有下料口(61)、下料板(62)、第二支撑架(63)和储料框(64),送料管道(4)上前部设有下料口(61),下料口(61)连接有下料板(62),底板(1)上右前侧设有第二支撑架(63),第二支撑架(63)数量为四根,四根第二支撑架(63)顶部之间设有储料框(64)。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对聚酯切片的均匀加热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筛选组件(7),筛选组件(7)包括有第二转轴(71)、传动装置(72)、凸轮(73)、第一筛板(74)、导料板(75)、第二筛板(76)、第一收集框(77)和第一弹簧杆(78),底板(1)右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71),第二转轴(71)前侧与第一转轴(53)之间绕有传动装置(72),第二转轴(71)上中部设有两个凸轮(73),储料框(64)顶部设有第一筛板(74),凸轮(73)与第一筛板(74)配,第一筛板(74)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簧杆(78),第一筛板(74)底部左侧的第一弹簧杆(78)连接有导料板(75),第一筛板(74)底部右侧的第一弹簧杆(78)连接有第二筛板(76),第二筛板(76)位于导料板(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松清
申请(专利权)人:南丰县乾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