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85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曲轴孔去毛刺装置,曲轴孔去毛刺装置伸入曲轴孔来去除曲轴孔在镗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包括有筒状的外壳,外壳前端表面沿周向开设有一圈条状毛刷孔,在外壳内部前端安装有一圈清洁毛刷,在外壳内部安装有轴向滑动的导杆,由向前滑动的导杆驱使清洁毛刷径向移动以从毛刷孔伸出至外壳表面;在外壳的内壁前后间隔设置有两个卡环,导杆后端穿过两个卡环,在导杆上固定有位于两个卡环之间的凸环,在凸环与前卡环之间安装有弹性复位机构;在凸环与后卡环之间设有可轴向滑动的压环,在压环和后卡环之间设置有钢球,钢球抵接在导杆的外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优质高效的去除孔内毛刺,同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轴孔去毛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生产制造,具体涉及到一种曲轴孔去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缸体的曲轴孔共有5档支撑,用于支撑曲轴在连杆活塞的往复作用下做回转运动。缸体的曲轴孔采用“粗镗—半精镗—精镗—珩磨”的工艺路线。每档支撑的端面和油槽在镗削加工的过程中都可能产生翻边和毛刺等问题。装配后曲轴在缸体中高速旋转,在机油的冲刷下,毛刺脱落后会造成曲轴颈拉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发动机咬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汽车在行驶中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为了取出曲轴孔的毛刺,一般采用如下解决方案:1.用清洗机的高压喷头对毛刺部位清洗。缺点在于:由于曲轴孔内油槽距离较远,位置不便于喷射,清洗机节拍较短,因此该方案去除毛刺的效果并不理想。2.利用电能、化学能,阳极溶解去毛刺的方法。缺点在于:电解液有一定腐蚀性,零件毛刺的附近也受到电解作用,表面会失去原有光泽,甚至影响尺寸精度,工件去毛刺后必须马上经过清洗和防锈处理,额外增加了生产工序。3.用毛刷通过机械摩擦去除毛刺。缺点在于:固定式毛刷的钢丝磨损后就必须跟换毛刷头,毛刷的耐用度很低需要频繁停机影响生产节拍,此外使用下来,固定式毛刷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自动补偿的曲轴孔去毛刺刀具,能够优质高效的去除孔内毛刺,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曲轴孔去毛刺装置,所述曲轴孔去毛刺装置伸入所述曲轴孔中并旋转来去除曲轴孔在镗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所述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包括有筒状的外壳,外壳前端表面沿周向开设有一圈条状毛刷孔,在外壳内部前端安装有一圈清洁毛刷,在外壳内部安装有轴向滑动的导杆,由向前滑动的导杆驱使所述清洁毛刷径向移动以从所述毛刷孔伸出至外壳表面;在外壳的内壁前后间隔设置有两个卡环,所述导杆后端穿过所述两个卡环,在所述导杆上固定有位于两个卡环之间的凸环,在凸环与前卡环之间安装有弹性复位机构;在凸环与后卡环之间设有可轴向滑动的压环,在压环和后卡环之间设置有钢球,所述钢球抵接在所述导杆的外径上;所述压环受力后向前滑动并通过凸环带动所述导杆向前滑动,所述压环失去外力后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作用下回退以将所述钢球夹持在所述压环和所述后卡环之间,并由所述钢球来径向限位所述导杆。进一步的,在导杆前端固定有锥形顶块,所述锥形顶块的前端面直径小于后端面直径,在锥形顶块的圆周斜面上设置有一圈条状卡槽,各所述清洁毛刷底部设有嵌在所述卡槽中的斜块,导杆带动所述锥形顶块向前滑动,使所述清洁毛刷在所述卡槽中向后滑动并从所述毛刷孔伸出。进一步的,各所述清洁毛刷为固定在所述斜块上的一排尼绒刷毛,所述尼绒刷毛的直径为0.5~0.7mm,间距0.8~1mm,从外壳伸出的最大高度为2.1mm。进一步的,在所述导杆外径上设置有一段轴向的止退棘齿;在外壳侧壁开设有向内部后方倾斜的螺纹孔,在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底部固定有止退弹片,止退弹片的底部与所述止退棘齿咬合。进一步的,所述止退棘齿的角度为60°±0.1°。进一步的,在所述导杆外径上设置有一段浅槽,在外壳侧壁上安装有防转销,所述防转销贯穿所述外壳的侧壁并抵接在所述浅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凸环为相对固定的套置在导杆上的橡胶圈。进一步的,在压环和后卡环之间设置有一套置在导杆上的环形钢球保持架,在环形钢球保持架上设有多个钢球卡槽用于固定各个钢球。进一步的,压环和后卡环均抵接在钢球远离导杆的另一侧表面,且压环和后卡环与钢球的接触面为斜面。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壳后端固定有环状刀柄,机床主轴夹持住所述刀柄并带动伸入到所述曲轴孔中的所述去毛刺装置旋转以去除毛刺。进一步的,外壳后侧设有后端盖,后端盖设置有导通至外壳内部的导管;在外壳内部密封滑动设有位于后端盖和压环之间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前端面通过多个连接杆与所述压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镗削加工过程中喷射的乳化液由导管进入外壳内以驱使所述活塞板及压环向前滑动。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壳后部侧壁开设有泄压孔,所述活塞板向前滑动至最大行程后,进入外壳内多余的乳化液通过所述泄压孔溢出。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从前至后由毛刷套、导杆套、压环套依次螺纹连接组成;在毛刷套前端安装有前端盖,所述清洁毛刷安装在所述毛刷套中,且所述清洁毛刷前端抵接在所述前端盖的内侧端面。进一步的,弹性复位机构为弹簧。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解决方案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无动力源的纯机械机构,结构简单。2.可靠性好故障率低,易于维护。3.成本低,寿命长,停机更换时间少,能极大的提高设备的开动率。4.去除毛刺效果良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曲轴孔去毛刺装置的外形图;图2为曲轴孔去毛刺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曲轴孔去毛刺装置的立体剖视图,并示出了两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导杆表面有锯齿并配合有止退弹片;图6为图3中C-C方向的截面图;图7为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压环和后卡环卡住钢珠的示意图;图8为钢球保持架的平面图;图9示出了锥形顶块及其表面的清洁毛刷立体图;图10为图2中B-B方向的截面图;图11为锥形顶块没有向前滑动至最远行程的示意图,其表面的毛刷未完全插入锥形顶块的卡槽;图12示出了锥形顶块向前滑动至最远行程,以使毛刷完全插入其表面的卡槽,进而使得毛刷伸出至毛刷套的外表面。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在工作时,曲轴孔去毛刺装置伸入曲轴孔中并旋转来去除曲轴孔在镗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其中,本专利技术的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包括有筒状的外壳22,外壳22前端表面沿周向开设有一圈条状毛刷孔,在外壳22内部前端安装有一圈清洁毛刷2,在外壳22内部安装有轴向滑动的导杆9,由向前滑动的导杆9驱使清洁毛刷2径向移动以从毛刷孔伸出至外壳22表面。在外壳22的内壁前后间隔设置有两个卡环,导杆9后端穿过两个卡环,在导杆9上固定有位于两个卡环之间的凸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孔去毛刺装置伸入所述曲轴孔中并旋转来去除曲轴孔在镗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n所述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包括有筒状的外壳(22),外壳(22)前端表面沿周向开设有一圈条状毛刷孔,在外壳(22)内部前端安装有一圈清洁毛刷(2),在外壳(22)内部安装有轴向滑动的导杆(9),由向前滑动的导杆(9)驱使所述清洁毛刷(2)径向移动以从所述毛刷孔伸出至外壳(22)表面;/n在外壳(22)的内壁前后间隔设置有两个卡环,所述导杆(9)后端穿过所述两个卡环,在所述导杆(9)上固定有位于两个卡环之间的凸环(10),在凸环(10)与前卡环(22-1)之间安装有弹性复位机构(18);/n在凸环(10)与后卡环(22-2)之间设有可轴向滑动的压环(17),在压环(17)和后卡环(22-2)之间设置有钢球(11),且所述钢球(11)抵接在所述导杆(9)的外径上;/n所述压环(17)受力后向前滑动并通过凸环(10)带动所述导杆(9)向前滑动,所述压环(17)失去外力后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18)作用下回退以将所述钢球(11)夹持在所述压环(17)和所述后卡环(22-2)之间,并由所述钢球(11)来径向限位所述导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孔去毛刺装置伸入所述曲轴孔中并旋转来去除曲轴孔在镗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
所述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包括有筒状的外壳(22),外壳(22)前端表面沿周向开设有一圈条状毛刷孔,在外壳(22)内部前端安装有一圈清洁毛刷(2),在外壳(22)内部安装有轴向滑动的导杆(9),由向前滑动的导杆(9)驱使所述清洁毛刷(2)径向移动以从所述毛刷孔伸出至外壳(22)表面;
在外壳(22)的内壁前后间隔设置有两个卡环,所述导杆(9)后端穿过所述两个卡环,在所述导杆(9)上固定有位于两个卡环之间的凸环(10),在凸环(10)与前卡环(22-1)之间安装有弹性复位机构(18);
在凸环(10)与后卡环(22-2)之间设有可轴向滑动的压环(17),在压环(17)和后卡环(22-2)之间设置有钢球(11),且所述钢球(11)抵接在所述导杆(9)的外径上;
所述压环(17)受力后向前滑动并通过凸环(10)带动所述导杆(9)向前滑动,所述压环(17)失去外力后在所述弹性复位机构(18)作用下回退以将所述钢球(11)夹持在所述压环(17)和所述后卡环(22-2)之间,并由所述钢球(11)来径向限位所述导杆(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杆(9)前端固定有锥形顶块(5),所述锥形顶块(5)的前端面直径小于后端面直径,在锥形顶块(5)的圆周斜面上设置有一圈条状卡槽(5-1),
各所述清洁毛刷(2)底部设有嵌在所述卡槽(5-1)中的斜块(2-1),导杆(9)带动所述锥形顶块(5)向前滑动,使所述清洁毛刷(2)在所述卡槽(5-1)中向后滑动并从所述毛刷孔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清洁毛刷(2)为固定在所述斜块(2-1)上的一排尼绒刷毛,所述尼绒刷毛的直径为0.5~0.7mm,间距0.8~1mm,从所述外壳(22)内伸出的最大高度为2.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杆(9)外径上设置有一段轴向的止退棘齿(9-1);
在外壳(22)侧壁开设有向内部后方倾斜的螺纹孔(21),在所述螺纹孔(21)内安装有调节螺钉(7),所述调节螺钉(7)底部固定有止退弹片(8),止退弹片(8)的底部与所述止退棘齿(9-1)咬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孔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棘齿(9-1)的角度为6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飞王鸣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