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04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13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特性的不均匀的滤波器。滤波器(10)具有:多个谐振器(11A至11C),分别具有通路电极部(20)和第一带状线路(18A),所述第一带状线路(18A)与第一遮蔽导体(12B)对置并且与通路电极部的一端连接;第一结合容量电极(29A),配备于第一谐振器(11A),具有包含多个第一电极(31a)的第一梳型电极(33A);第二结合容量电极(29B),配备于第二谐振器(11B),具有包含多个第二电极(31b)的第二梳型电极(33B),与第一结合容量电极形成于相同的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相邻的方式被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波器。
技术介绍
提出有在堆叠介电片而构成的叠层体基板的内部形成有多个谐振器的滤波器(日本特开2017-195565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17-195565号公报所述的滤波器中,借助利用结合调整线路而形成的电容器将一个谐振器和其他谐振器结合。然而,在日本特开2017-195565号公报提出的滤波器中,若介电片的厚度不均匀,则电容器的容量不均匀,进而导致滤波器特性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特性不均匀的滤波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滤波器具有:多个谐振器,分别具有通路电极部和第一带状线路,所述通路电极部形成于电介质基板内,所述第一带状线路与多个遮蔽导体中的第一遮蔽导体对置并且与前述通路电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遮蔽导体以包围前述通路电极部的方式形成;第一结合容量电极,配备于前述多个谐振器中的第一谐振器,具有包含多个第一电极的第一梳型电极;第二结合容量电极,配备于与前述第一谐振器邻接的第二谐振器,具有包含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二梳型电极,与前述第一结合容量电极形成于相同的层;前述第一电极和前述第二电极以交替地相邻的方式被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抑制特性不均匀的滤波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立体图。图2A以及图2B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参考例1的滤波器的俯视图。图5A以及图5B是示出参考例1的滤波器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参考例2的滤波器的俯视图。图7A以及图7B是示出参考例2的滤波器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等效电路的图。图9A以及图9B是示出第一通路电极以及第二通路电极的布置的例子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俯视图。图12A以及图12B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滤波器详细地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利用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滤波器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立体图。图2A以及图2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剖视图。图2A与图1的IIA-IIA线对应。图2B与图1的IIB-IIB线对应。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滤波器10具有电介质基板14。电介质基板14形成为例如立方体状。电介质基板14通过将多个陶瓷片(电介质陶瓷片)进行叠层而构成。在电介质基板14的一个主表面侧,即在图1中电介质基板14的上侧形成有上部遮蔽导体(遮蔽导体、第二遮蔽导体)12A。在电介质基板14中另一个主表面侧,即在图1中电介质基板14的下侧形成有下部遮蔽导体(遮蔽导体、第一遮蔽导体)12B。在电介质基板14的四个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14a形成有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输入输出端子)22A。在与第一侧表面14a对置的第二侧表面14b形成有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输入输出端子)22B。第一输入输出端子22A经由第一连接线路32a与上部遮蔽导体12A结合。此外,第二输入输出端子22B经由第二连接线路32b与上部遮蔽导体12A结合。在电介质基板14的四个侧表面中的第三侧表面14c形成有第一侧表面遮蔽导体(遮蔽导体)12Ca。在与第三侧表面14c对置的第四侧表面14d形成有第二侧表面遮蔽导体(遮蔽导体)12Cb。将第三侧表面14c以及第四侧表面14d的法线方向作为X方向(第一方向)。将第一侧表面14a以及第二侧表面14b的法线方向作为Y方向(第二方向)。将电介质基板14的一个主表面以及另一个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作为Z方向。在电介质基板14内形成有与下部遮蔽导体12B对置的带状线路(第一带状线路)18A。带状线路18A的长度方向是X方向。在电介质基板14内还形成有通路电极部20。通路电极部20具有第一通路电极部(通路电极部)20A和第二通路电极部(通路电极部)20B。通路电极部20的一端连接至带状线路18A。通路电极部20的另一端连接至上部遮蔽导体12A。像这样,从带状线路18A到上部遮蔽导体12A形成有通路电极部20。通路电极部20的长度方向是Z方向。由带状线路18A和通路电极部20构成构造体16。滤波器10具备分别包含构造体16的多个谐振器11A至11C。谐振器11A至11C沿Y方向布置。第一通路电极部20A由多个第一通路电极(通路电极)24a构成。第二通路电极部20B由多个第二通路电极(通路电极)24b构成。在电介质基板14内,第一通路电极部20A位于第一侧表面遮蔽导体12Ca侧,第二通路电极部20B位于第二侧表面遮蔽导体12Cb侧。在形成于电介质基板14的通路孔中分别埋入第一通路电极24a以及第二通路电极24b。在第一通路电极部20A和第二通路电极部20B之间不存在其他的通路电极部。在电介质基板14内还形成有第一结合容量电极29A、第二结合容量电极29B、第三结合容量电极29C。第一结合容量电极(结合容量电极)29A配备于谐振器(第一谐振器)11A。第二结合容量电极(结合容量电极)29B配备于谐振器(第二谐振器)11B。第三结合容量电极(结合容量电极)29C配备于谐振器(第三谐振器)11C。第一结合容量电极29A和第二结合容量电极29B和第三结合容量电极29C形成于相同的层。换言之,第一结合容量电极29A和第二结合容量电极29B和第三结合容量电极29C形成在同一陶瓷片(未图示)上。结合容量电极29A至29C的长度方向是X方向。第一结合容量电极29A连接至第一谐振器11A的通路电极部20。第一结合容量电极29A的上表面借助第一谐振器11A的通路电极部20中的上侧的部分连接至上部遮蔽导体12A。第一结合容量电极29A的下表面借助第一谐振器11A的通路电极部20中的下侧的部分连接至第一谐振器11A的带状线路18A。第二结合容量电极29B连接至第二谐振器11B的通路电极部20。第二结合容量电极29B的上表面借助第二谐振器11B的通路电极部20中的上侧的部分连接至上部遮蔽导体12A。第二结合容量电极29B的下表面借助第二谐振器11B的通路电极部20中的下侧的部分连接至第二谐振器11B的带状线路18A。第三结合容量电极29C连接至第三谐振器11C的通路电极部20。第三结合容量电极29C的上表面借助第三谐振器11C的通路电极部20中的上侧的部分连接至上部遮蔽导体12A。第三结合容量电极29C的下表面借助第三谐振器11C的通路电极部20中的下侧的部分连接至第三谐振器11C的带状线路18A。第一结合容量电极29A具有包含多个第一电极31a的第一梳型电极33A。第一电极31a的长度方向是Y方向。第一梳型电极33A位于第一结合容量电极29A中的第二结合容量电极29B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波器,具有:/n多个谐振器,分别具备通路电极部以及第一带状线路,所述通路电极部形成于电介质基板内,所述第一带状线路与多个遮蔽导体中的第一遮蔽导体对置并且与前述通路电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遮蔽导体以包围前述通路电极部的方式形成;/n第一结合容量电极,配备于前述多个谐振器中的第一谐振器,具有包含多个第一电极的第一梳型电极;/n第二结合容量电极,配备于与前述第一谐振器邻接的第二谐振器,具有包含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二梳型电极,与前述第一结合容量电极形成于相同的层,/n前述第一电极和前述第二电极以交替地相邻的方式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19 JP 2018-2162591.一种滤波器,具有:
多个谐振器,分别具备通路电极部以及第一带状线路,所述通路电极部形成于电介质基板内,所述第一带状线路与多个遮蔽导体中的第一遮蔽导体对置并且与前述通路电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遮蔽导体以包围前述通路电极部的方式形成;
第一结合容量电极,配备于前述多个谐振器中的第一谐振器,具有包含多个第一电极的第一梳型电极;
第二结合容量电极,配备于与前述第一谐振器邻接的第二谐振器,具有包含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二梳型电极,与前述第一结合容量电极形成于相同的层,
前述第一电极和前述第二电极以交替地相邻的方式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通路电极部的另一端连接至与前述第一遮蔽导体对置的第二遮蔽导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二带状线路,所述第二带状线路在前述电介质基板内连接至前述通路电极部的另一端,与对置于前述第一遮蔽导体的第二遮蔽导体对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圭介牧野仁
申请(专利权)人:双信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