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496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主轴在主轴中心线方向上缩短化的车床。前部设置着固持部(60)的主轴(52)经由轴承(B1、B2)而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支撑部(53)。开闭装置(6)具有爪部件(20)与移位器(10),使固持部(60)开闭。在前侧轴承(B1)与后侧轴承(B2)之间,配置着使主轴(52)旋转的内装马达(55)、及能够在主轴(52)的外侧倾动的爪部件(20)。该爪部件(20)具有可动端部(21),该可动端部(21)在固持部(60)成为打开状态(ST1)的第一姿势(PO1)与固持部(60)成为关闭状态(ST2)的第二姿势(PO2),距主轴中心线(AX0)的距离发生变化。移位器(10)能够在爪部件(20)的外侧向主轴中心线方向移动,配置在使爪部件(20)成为第一姿势(PO1)的第一位置(LO1)与使爪部件(20)成为第二姿势(PO2)的第二位置(LO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设置着能够释放地固持工件的固持部的主轴的车床。
技术介绍
作为车床,已知有对固持在正面主轴的工件进行正面加工且将正面加工后的工件交付给背面主轴进行背面加工的NC(NumericalControl;数值控制)车床。正面主轴与背面主轴在前部具有筒夹等固持工件的固持部。如专利文献1所示,主轴的支撑部经由前侧轴承及后侧轴承将主轴能够旋转地支撑。在前侧轴承与后侧轴承之间配置着使主轴旋转的内装马达。用来使筒夹开闭的夹持机构配置在比后侧轴承更后侧。此处,夹持机构包含:移位器,能够在主轴的外侧向主轴中心线方向移动;及爪部件,具有向前方突出而与移位器的外周面接触的前端,且能够朝从主轴中心线到前端的距离变化的方向倾动。移位器是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绕主轴一周的形状。多个爪部件与移位器接触。移位器与爪部件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旋转。此处,因为爪部件的前端存在于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的移位器的外侧,所以将所述夹持机构称为外爪式夹持机。如果将移位器向后侧驱动,那么使爪部件朝爪部件的前端远离主轴中心线的方向倾动,经由套筒部件使筒夹成为关闭状态。由此,工件被筒夹固持。另外,如果将移位器向前侧驱动,那么通过来自打开筒夹用弹簧的力而使爪部件朝爪部件的前端接近主轴中心线的方向倾动,筒夹成为打开状态。由此,自筒夹释放工件。如上所述,移位器与爪部件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旋转。为了防止在驱动移位器时爪部件的前端因离心力而远离主轴中心线的动作,爪部件设为后侧相比于倾动中心延伸的形状。移位器设为从爪部件的前端附近向前方延伸的形状。r>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49643号公报(尤其是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出于避免向主轴中心线方向移动的主轴台与刀架等构造物的干涉等原因,有时将支撑在支撑部的主轴的前部延长。但是,无法使位于比后侧轴承更后侧的所述夹持机构相对于存在内装马达的前侧轴承与后侧轴承之间单纯地移动。其原因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在主轴中心线方向上较长,如果于前侧轴承与后侧轴承之间在夹持机构与内装马达之间无中间轴承,那么支撑部无法将主轴能够高速旋转地支撑。因此,于在前侧轴承与后侧轴承之间配置所述夹持机构及内装马达两者的情况下,主轴台的构造变得复杂,并且主轴的前侧变得过长。此外,如上所述的问题存在于各种车床。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能够使主轴在主轴中心线方向上缩短化的车床。[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车床具有如下形态,具备:主轴,在前部设置着具有固持工件的关闭状态与释放所述工件的打开状态的固持部,且能够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旋转;支撑部,经由前侧轴承及后侧轴承将所述主轴能够旋转地支撑;内装马达,配置在所述前侧轴承与所述后侧轴承之间且使所述主轴旋转;及开闭装置,使所述固持部开闭;所述开闭装置具有:爪部件,于所述主轴的外侧配置在所述前侧轴承与所述后侧轴承之间,能够倾动,且具有可动端部,该可动端部在所述固持部成为打开状态的第一姿势与所述固持部成为关闭状态的第二姿势,距所述主轴中心线的距离发生变化;及移位器,能够在所述爪部件的外侧向所述主轴中心线的方向移动,配置在使所述爪部件成为第一姿势的第一位置与使所述爪部件成为所述第二姿势的第二位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使主轴在主轴中心线方向上缩短化的车床。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车床的构成例的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副主轴台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图3是表示夹持机构及其周边的示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夹持机构及其周边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图5是表示爪部件的示例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爪固持器的示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移位器的示例的立体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移位器的驱动部的示例的图。图9是表示固持部为打开状态时的夹持机构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图10是表示移位器到达关闭固持部的第二位置的时间点的夹持机构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图11是表示于移位器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移位杆的插入部从向外槽的两侧面隔开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图12是表示移位器到达打开固持部的第一位置的时间点的夹持机构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图13是表示在外爪式夹持机构的移位器设置着滚轮的示例中固持部为关闭状态的情形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图14是表示在外爪式夹持机构的移位器设置着滚轮的示例中固持部为打开状态的情形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图15是表示在内爪式夹持机构的爪部件设置着滚轮的示例中固持部为关闭状态的情形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图16是表示在内爪式夹持机构的爪部件设置着滚轮的示例中固持部为打开状态的情形的示例的纵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当然,以下的实施方式仅例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所有特征对于专利技术的解决手段而言未必为必需。(1)本专利技术中所包含的技术的概要:首先,参照图1~16所示的示例对本专利技术中所包含的技术的概要进行说明。此外,本案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示例的图,这些图所示的各方向的放大率有时不同,各图有时不匹配。当然,本技术的各要素并不限定于符号所示的具体例。[形态1]本技术的一形态的车床1具备主轴(例如背面主轴52)、支撑部53、内装马达55及开闭装置6。所述主轴52在前部设置着具有固持工件W0的关闭状态ST2与释放所述工件W0的打开状态ST1的固持部60,且能够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旋转。所述支撑部53经由前侧轴承B1及后侧轴承B2将所述主轴52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内装马达55配置在所述前侧轴承B1与所述后侧轴承B2之间且使所述主轴52旋转。所述开闭装置6具有爪部件20及移位器10,使所述固持部60开闭。所述爪部件20在所述主轴52的外侧配置在所述前侧轴承B1与所述后侧轴承B2之间,且能够倾动。该爪部件20具有可动端部21,该可动端部21在所述固持部60成为打开状态ST1的第一姿势PO1与所述固持部60成为关闭状态ST2的第二姿势PO2,距所述主轴中心线AX0的距离发生变化。所述移位器10能够在所述爪部件20的外侧向所述主轴中心线AX0的方向(例如Z轴方向)移动,配置在使所述爪部件20成为第一姿势PO1的第一位置LO1与使所述爪部件20成为所述第二姿势PO2的第二位置LO2。为加以比较,参照图13、14,对配置在比后侧轴承更后方的外爪式夹持机构进行简单说明。图13、14所示的背面主轴用夹持机构6b包含:移位器10,能够在背面主轴52的外侧向Z轴方向移动;及爪部件20,向前方突出而接触移位器10的外周部,且能够朝从主轴中心线AX0到可动端部21的距离变化的方向倾动。移位器10是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绕背面主轴52一周的形状。多个爪部件20与移位器10接触。移位器10与爪部件20以主轴中心线AX0为中心旋转。如图14所示,为了防止在移位器10向前侧被驱动时爪部件20的可动端部21因离心力而远离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床,具备:主轴,在前部设置着具有固持工件的关闭状态与释放所述工件的打开状态的固持部,且能够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旋转;/n支撑部,经由前侧轴承及后侧轴承将所述主轴能够旋转地支撑;及/n内装马达,配置在所述前侧轴承与所述后侧轴承之间且使所述主轴旋转;及/n开闭装置,使所述固持部开闭;/n所述开闭装置具有:/n爪部件,在所述主轴的外侧配置在所述前侧轴承与所述后侧轴承之间,能够倾动,且具有可动端部,该可动端部在所述固持部成为打开状态的第一姿势与所述固持部成为关闭状态的第二姿势,距所述主轴中心线的距离发生变化;及/n移位器,能够在所述爪部件的外侧向所述主轴中心线的方向移动,配置在使所述爪部件成为第一姿势的第一位置与使所述爪部件成为所述第二姿势的第二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17 JP 2018-2358401.一种车床,具备:主轴,在前部设置着具有固持工件的关闭状态与释放所述工件的打开状态的固持部,且能够以主轴中心线为中心旋转;
支撑部,经由前侧轴承及后侧轴承将所述主轴能够旋转地支撑;及
内装马达,配置在所述前侧轴承与所述后侧轴承之间且使所述主轴旋转;及
开闭装置,使所述固持部开闭;
所述开闭装置具有:
爪部件,在所述主轴的外侧配置在所述前侧轴承与所述后侧轴承之间,能够倾动,且具有可动端部,该可动端部在所述固持部成为打开状态的第一姿势与所述固持部成为关闭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高之
申请(专利权)人:星精密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