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20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散热器固定装置,用于将散热器紧密贴合到热源产生装置,该散热器固定装置至少包括一用于压制该散热器的压制部;多个施力部,分别从该压制部两端向外斜翘延伸且末端是弯折镂空的结构;以及多固定部,分别从该施力部两个末端延伸,固定在该热源产生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了安装操作难度的散热器固定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安装操作难度、安装操作更加舒适、使限高空间更合理化以及发挥减振作用的散热器固定装置,具有极高的产业利用价值。(*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固定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散热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愈来愈快,运算量也愈来愈大,因此当该计算机处于全负载运行状态时,例如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或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等产生大量热量的装置表面温度经常高于摄氏100度。因此为处理这一问题,普遍的做法是在计算机主机中装设例如散热器(Heat Sink)及风扇等的散热装置,由该散热装置逸散从中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等装置(Heat Generating Device)中产生的热量。以装设散热器的装置为例,通常是利用一散热器固定装置将散热装置与热源产生装置紧密压持并定位,使该散热器在该热源产生装置上不易滑移、松脱,因此可长期有效地进行散热。散热器固定装置是散热器的点睛之笔,没有好的散热器固定装置,再好的散热器也无用武之地。良好的散热器固定装置可以使该散热器与热源产生装置均匀紧密地接触,从而降低接触面间的热阻抗,加强该散热器底部的吸热能力。因此,该领域有许多相关专利,例如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46982号以及第564009号技术专利等内容。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46982号技术专利来说,该专利提出一种CPU与散热器的扣接件结构。该扣接件结构是以一金属条板为基础,该金属条板中央水平横设为靠支部,该靠支部二侧对称斜上伸设形成弹片,弹片尾端则朝下伸设为扣部,该扣部底段是预设一扣孔,朝上是伸设有耳部供扳动用。在装设使用时,该靠支部作为支点落在散热槽的槽面,对二侧的弹片施压使二侧的扣部向下移动,扣接在CPU转接器前后端所对称预设的凸榫;当拆卸时,则只需将二个耳部向内扳动,即可使扣孔与凸榫脱离,达到便利拆装及防止遇热变形的功效。然而,上述用于诸如CPU与散热器的扣接件结构仅用扣接件中段的靠支部直接压合在散热器上,二侧的弹片则是利用装设时的变形对该靠支部产生适当压力,这种单纯以小面积(也就是该靠支部底侧的面积)接触,施加在散热器上的压力又存在因CPU与散热器间有一定的结合压力限制。因此,往往存在散热器受力不均匀,使CPU与散热器间的接触压力并非均匀、密合,会影响CPU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扣接件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小、施加压力受限制,使得散热器的定位也不稳固,极易因维修时不当的碰触、振动产生滑动,会导致该散热器与CPU的接触面积减少,造成CPU散热不良的情形发生。再就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64009号技术专利而论,该专利提出一种将一散热器紧密贴合到一热源产生装置上的散热器扣合装置。该散热器扣合装置是由一弹性金属簧条弯折而成,并具有一抵压部及两个臂部。该抵压部中间是一大体上水准设置的套接部,套设在散热器的特定结构上,使该散热器固定装置准确地定位在散热器上,该套接部的两端分别水准向外延伸出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位于散热器内并用于抵压散热器。该两个臂部则是从每一个延伸部的末端分别弯折延伸而成的,每一个臂部的末端部份分别延伸出一钩扣部,与相关组件结构勾扣。应用上述散热器扣合装置时,如图1所示,由于该两个臂部10每一个延伸部的末端101可供手指按压的面积较小,长时间按压该散热器扣合装置的末端101会造成手指疼痛不堪。同时,由于应用这种现有技术的施力方向是如图1的箭头A所示,造成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施加的力量较大,不利于生产线作业员进行快速装配。此外,在安装上述现有散热器扣合装置过程中,必须向该散热器的两侧用力,如此一来,所需要的限高空间必定大于实际需要的空间,造成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因此,这种现有固定技术仍有着难以安装及操作的问题,且因受力不平均,也会对该散热器3造成振动的冲击。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可降低安装操作难度的散热器固定技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并提供例如可使安装操作更加舒适、使限高空间更合理化以及发挥减振作用的效果,实为目前亟待探讨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安装操作难度的散热器固定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操作更加舒适的散热器固定装置。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限高空间更合理的散热器固定装置。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挥减振作用的散热器固定装置。为达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固定装置,该散热器固定装置用于将散热器紧密贴合到热源产生装置,且该散热器固定装置至少包括一用于压制该散热器的压制部;多个施力部,分别从该压制部两端向外斜翘延伸且末端是弯折镂空的结构;以及多固定部,分别从该施力部两个末端延伸,固定在该热源产生装置上。该压制部是呈例如阶状。该压制部是选择分为一中段部分以及从该中段部分反向延伸的两个压片部分,该中段部分是可呈条状、环状或其它等效定位于该散热器大致中央处的形状。该施力部的末端是可反向折回、渐扩镂空的结构,形成平面的施力处。同时,可令该施力部斜翘延伸的高度是高于该散热器的高度。该施力部分别从该压制部两端向外斜翘延伸的角度则是可为例如是90度。该固定部是呈钩状。该固定部与该施力部的末端所夹角度则是可选择例如是45度。同时,该固定部与该施力部的末端是可形成一小弹性体,借此可吸收振动对该散热器的冲击。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可设计形成平面的施力处(也就是该施力部的末端)的施力部以及可减振的固定部,并令该施力部的施力处与该固定部呈成一令使用者易掌控的角度;如此一来,便可解决现有技术中该两个臂部每一个延伸部的末端可供手指按压的面积较小,长时间按压该散热器扣合装置的末端会造成手指疼痛不堪的问题,且同时可避免应用现有技术在施力方向造成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施力的力量较大,不利于生产线作业员进行快速装配的缺点,使用者借由本技术的散热器固定装置安装散热器到热源产生装置时更容易施力、且装配更快速。同时,本技术可在该施力部上施加垂直方向的力,改变了安装时的施力方向,使限高空间更合理化,同时更进一步降低了安装操作难度,使操作更加简单和有效。本技术的散热器固定装置可避免现有技术在安装过程中必须向该散热器的两侧用力,造成所需要的限高空间大于实际需要的空间,浪费空间的问题。此外,本技术所设计的施力部以及固定部不仅可使安装操作更加舒适,同时可利用产生的弹性发挥减振作用,解决因易受力不平均对该散热器3造成振动的冲击。而且,本技术确保散热器受力均匀,使CPU与散热器间的接触压力均匀、密合,提高了CPU的散热效果,避免了由于扣接件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小、施加压力受限制,使散热器的定位不稳固,在维修时不当碰触、振动而产生滑移,导致该散热器与CPU的接触面积减少造成的散热不良情形。由此可知,本技术提供一种降低了安装操作难度的散热器固定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安装操作难度、安装操作更加舒适、使限高空间更合理化以及发挥减振作用的散热器固定装置,具有极高的产业利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应用在散热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A至图2D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是该散热器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的正视图,图2C是图2A的侧视图,图2D是图2A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应用在散热器的使用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固定装置,应用在将散热器紧密贴合到热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固定装置至少包括:    一用于压制该散热器的压制部;    多个施力部,分别从该压制部两端向外斜翘延伸且末端是弯折镂空的结构;以及    多固定部,分别从该施力部两个末端延伸,固定在该热源产生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新郑再魁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