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198 阅读:3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背板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撑架,设置在一机壳内,且具有至少一定位部;以及至少一固持构件,以组卸方式组接在该支撑架,且具有至少一弹性扣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背板固定装置,能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在机壳组装背板时需借由螺丝锁固背板,需要额外使用工具,进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借由具有弹性扣件的固持构件扣压背板,使让使用者不使用工具就能快速地组卸背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背板固定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不使用工具锁接的背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背板固定装置2是如图4所示,它包括一机壳50、支撑架60及背板70,其中该支撑架60具有第一框架601及第二框架602,且该第一框架601及第二框架602具有水平部603、垂直部604及由该垂直部垂直延伸一固定部605,该水平部603及固定部605设有多个螺孔,且该水平部603的螺孔借由螺丝606锁接在机壳50上,该固定部605的螺孔也借由螺丝607锁固在背板70上,将背板70组装到该机壳50上。在组装现有背板时,需要使用螺丝刀等工具将该背板锁接在机壳上,在需要拆卸该背板时,也需使用工具才能将背板拆卸下来,这种方式让使用者甚为不便且相当费时。如何在机壳装设背板时,不需要使用工具且快速及方便进行装设以节省工时,实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板固定装置,在组装背板时,使用者不使用工具就能够快速地组卸。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的背板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撑架,设置在一机壳内,且具有至少一定位部;以及至少一固持构件,以组卸方式组接在该支撑架,且具有至少一弹性扣件。其中将该背板的一端置于该定位部,且再将该背板的另一端借由推压该弹性扣件,以固定住该背板。该支撑架具有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且该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具有垂直部及水平部。该垂直部是设有至少一扣接部,且由该垂直部垂直延伸一U型体的扣部,该垂直部的扣接部为一穿孔。该固持构件是一ㄇ型体,并由该ㄇ型体的开口端向下各延伸一扣接部,且该弹性扣件是由该ㄇ型体的开口端的后端延伸形成的,该弹性扣件与该ㄇ型体的开口端的后端之间具有一间距。该扣接部是一卡钩。该垂直部的扣接部是与该固持构件的扣接部扣接。该弹性扣件具有一压面,该压面在组装该背板时,借由该背板的推压,使该弹性构件移动到该压面扣压住背板。该弹性扣件是弯折型。因而,本技术背板固定装置,能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在机壳组装背板时需借由螺丝锁固背板,需要额外使用工具,进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的问题,本技术仅借由具有弹性扣件的固持构件扣压背板,使让使用者不使用工具就能快速地组卸背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背板固定装置的局部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背板固定装置固持构件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背板固定装置组装在机壳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现有背板固定装置组装在机壳的局部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阅图1,它是本技术背板固定装置的局部分解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背板固定装置1包括一支撑架10及固持构件20,其中,该支撑架10具有第一框架101及第二框架102。该支撑架10的第一框架101及第二框架102具有垂直部103及水平部104,且该水平部104具有多个螺孔105,该螺孔105借由螺丝将该支撑架10锁固在一机壳40上(请参考图3)。该第一框架101的垂直部103设有一第一扣接部106,且由该垂直部垂直延伸一U型体的扣部107,并在该第一框架101的前端设有一第一定位部108。该第二框架102的垂直部设有一第二扣接部109,该第二扣接部109在本实施例中与该第一扣接部106的位置相对应,该第二框架102的前端也设有一第二定位部11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扣接部106及第二扣接部109是一穿孔,该第一定位部108及第二定位部110是一凹部,且由该第一框架101与第二框架102组合后,该第一定位部108与第二定位部110形成一凹槽(未标出)。请配合参考图2,它是本技术背板固定装置固持构件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该固持构件20是一ㄇ型体,且由该ㄇ型体的开口端向下各延伸一第三扣接部201及第四扣接部202,在该ㄇ型体的开口端的后端延伸一弯折型的弹性扣件203,且该弯折型的弹性扣件203与该ㄇ型体的开口端的后端之间具有一间距。该固持构件20是借由该弯折型的弹性构件203与该ㄇ型体的开口端的后端之间具有一间距,配合扣接在该支撑架10的U型体的扣部107,且该第三扣接部201是与该第一扣接部106连接,该第四扣接部202是与第二扣接部109连接,使该固持构件20与该支撑架10完全组接。该弯折型的弹性扣件203具有一压面204,该压面204是用于扣压该背板30,且在组装该背板30时,借由该背板30的推压,使该弯折型的弹性构件203的压面204向箭头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使该弯折型的弹性构件203移动到该压面204,扣压住背板3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扣接部201与第四扣接部202是一卡钩,使该第三扣接部201及第四扣接部202的卡钩,分别扣住该第一扣接部106与第二扣接部109的穿孔。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背板30向下延伸一凸部301,该凸部301是配合置于该第一定位部108与第二定位部110所形成的凹槽内,将该背板30卡住在该支撑架10,且再借由该固持构件20的弯折型的弹性扣件203的压面204,将该背板30扣住,使其能稳固地将该背板30组装在该机壳40上。请参考图3,它是本技术背板固定装置组装在机壳的局部立体图。如图所示,该支撑架10的第一框架101及第二框架102是借由螺丝锁固在该机壳40上,该固持构件20是借由该弯折型的弹性构件203与该ㄇ型体的开口端的后端之间具有一间距,配合扣接在该支撑架10的U型体的扣部107,且同时将该第三扣接部201与第四扣接部202分别与该第一扣接部106及第二扣接部109扣接,使该支撑架10与该固持构件20组接完成,最后将该背板30向下延伸的凸部301卡接在该第一定位部108及第二定位部110形成的凹槽内,且再借由该背板30推压该弯折型的弹性扣件203的压面204,使该弯折型的弹性扣件203向该ㄇ型体开口端方向移动到该压面204,扣压住该背板30,即完成将该背板30固定在该机壳40上。因此,本技术的背板固定装置,借由该支撑架及该固持构件的组接,以及借由该固持构件的弯折型的弹性扣件扣压背板,不使用任何工具即可达到组装背板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背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撑架,设置在一机壳内,且具有至少一定位部;以及至少一固持构件,以组卸方式组接在该支撑架,且具有至少一弹性扣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具有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具有垂直部及水平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垂直部设有至少一扣接部,且由该垂直部垂直延伸一U型体的扣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垂直部的扣接部是一穿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持构件是一ㄇ型体,并由该ㄇ型体的开口端向下各延伸一扣接部,且该弹性扣件是由该ㄇ型体的开口端的后端延伸形成的,该弹性扣件与该ㄇ型体的开口端的后端之间具有一间距。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接部为一卡钩。8.如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背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垂直部的扣接部是与该固持构件的扣接部扣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件是弯折型。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固定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固定装置包括:    至少一支撑架,设置在一机壳内,且具有至少一定位部;以及    至少一固持构件,以组卸方式组接在该支撑架,且具有至少一弹性扣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贵花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