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孟杰专利>正文

一种排水沟内生物环境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3854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排水沟内环境检测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排水沟内生物环境检测装置,包括通液筒,所述通液筒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与通液筒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部套有导杆,所述导杆表面上侧套有螺帽,所述螺帽与第二套管之间连接有螺旋弹簧,所述导杆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面均匀安装有万向轮,所述通液筒上端装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与通液筒之间装有过滤网,所述通液筒前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本发明专利技术合理利用排水的方式,将排水沟内存留的生物以及微生物抽出进行检测,观察是否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了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沟内生物环境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水沟内生物环境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排水沟指的是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沟。排水沟设计按照排水系统工程布局和工程标准,确定田间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并分析计算各级排水沟道和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断面尺寸和工程量。然而,在一些居民生活的门前,都会设置有排水沟,平时刷完或者洗衣服时的废水会通过排水沟排出,这些污水长时间存留在排水沟内,会产生微生物、细菌以及铁线虫等生物,有些生物是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长时间存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是对人造成危害的,而居民前面的排水沟一般都是土沟,一些微生物也容易存留在淤泥内,如果含量超标,就需要对排水沟进行清理,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排水沟内生物环境检测装置来解决排水沟污染环境检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排水沟内生物环境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排水沟内生物环境检测装置,包括通液筒,所述通液筒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与通液筒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部套有导杆,所述导杆表面上侧套有螺帽,所述螺帽与第二套管之间连接有螺旋弹簧,所述导杆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面均匀安装有万向轮,所述通液筒上端装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与通液筒之间装有过滤网,所述通液筒前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储料箱之间接通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二水泵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通料管,所述第一通料管左侧连接有第二通料管,所述第一通料管和第二通料管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第一套管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与储料箱之间接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一水泵上接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连接有握杆,所述第二套管右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右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下侧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均匀安装有搅拌杆。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料管和第二通料管表面均匀开有通孔,连接管与第一通料管相通,第一通料管与第二通料管相通。作为优选,所述储料箱与通液筒螺纹配合,储料箱为透明亚克力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导杆分别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滑动配合,导杆与螺帽螺纹配合。作为优选,所述通液筒为圆筒结构且与储料箱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水泵的设置,再结合第一通料管和第二通料管的设置,可以将排水沟内的生物排出进行检测,观察存在的有害生物的含量是否超标,从而实现对人们生活中排水沟的环境检测;2、通过设置第一水泵,可以向排水沟内进行通水,避免排水沟内过浅,通过通水,可以将排水沟内的生物和微生物浮起,这样就更方便将微生物和生物排出;3、通过过滤网的设置,可以对排水沟内的生物进行阻挡,以便观察排水沟内存在有害生物的含量,更加直观进行检测;4、通过电机的设置,可以使用搅拌杆对排水沟内进行搅拌,避免使生物残留在淤泥内,实现对淤泥的搅拌,使其与水充分混合,就提高了对排水沟内生物排出的准确度;5、本专利技术合理利用排水的方式,将排水沟内存留的生物以及微生物抽出进行检测,观察是否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了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通液筒的仰视图。标号说明:1、电机,2、安装杆,3、转轴,4、安装板,5、搅拌杆,6、连接杆,7、底板,8、万向轮,9、第一通料管,10、连接管,11、连接板,12、第二通料管,13、第一导管,14、握杆,15、第一水泵,16、第一套管,17、第二导管,18、通液筒,19、储料箱,20、导杆,21、螺帽,22、螺旋弹簧,23、第二套管,24、第二水泵,25、第三导管,26、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排水沟内生物环境检测装置,包括通液筒18,所述通液筒18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所述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均与通液筒18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内部套有导杆20,所述导杆20表面上侧套有螺帽21,所述螺帽21与第二套管23之间连接有螺旋弹簧22,所述导杆20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7,所述底板7底面均匀安装有万向轮8,所述通液筒18上端装有储料箱19,所述储料箱19与通液筒18之间装有过滤网26,所述通液筒18前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24,所述第二水泵24与储料箱19之间接通有第三导管25,所述第二水泵24上连接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通料管9,所述第一通料管9左侧连接有第二通料管12,所述第一通料管9和第二通料管12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1,所述第一套管16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15,所述第一水泵15与储料箱19之间接通有第二导管17,所述第一水泵15上接通有第一导管13,所述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之间连接有握杆14,所述第二套管23右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杆2,所述安装杆2右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所述电机1下侧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下表面均匀安装有搅拌杆5。所述第一通料管9和第二通料管12表面均匀开有通孔,连接管10与第一通料管9相通,第一通料管9与第二通料管12相通。所述储料箱19与通液筒18螺纹配合,储料箱19为透明亚克力材料制成。所述导杆20分别与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滑动配合,导杆20与螺帽21螺纹配合。所述通液筒18为圆筒结构且与储料箱19相通。操作步骤:为了实现对居民生活中的排水沟内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将该装置移动到排水沟附近,使得通液筒18、第一通料管9、第二通料管12、搅拌杆5均处在排水沟上方,如果排水沟内水较少,就要将第一导管13接通外界水源,将第一水泵15的开关打开,使水通过通液筒18排向排水沟内,增加排水沟内的水量,然后再将电机1的开关打开,使电机1带动转轴3转动,使用搅拌杆5对排水沟内进行均匀搅拌,使残留在淤泥内的微生物和生物与水混合,最后将第二水泵24的开关打开,第二水泵24会将排水沟内的水和污染物一并排入储料箱19内,而储料箱19与通液筒18之间装有过滤网26,就会使排水沟内的物质残留在过滤网26上,将储料箱19拧开,如果观察到有许多小虫或者青苔等生物,就说明排水沟内的污染比较严重,此时就需要将排水沟内进行彻底清理,避免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沟内生物环境检测装置,包括通液筒(18),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筒(18)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所述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均与通液筒(18)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内部套有导杆(20),所述导杆(20)表面上侧套有螺帽(21),所述螺帽(21)与第二套管(23)之间连接有螺旋弹簧(22),所述导杆(20)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7),所述底板(7)底面均匀安装有万向轮(8),所述通液筒(18)上端装有储料箱(19),所述储料箱(19)与通液筒(18)之间装有过滤网(26),所述通液筒(18)前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24),所述第二水泵(24)与储料箱(19)之间接通有第三导管(25),所述第二水泵(24)上连接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通料管(9),所述第一通料管(9)左侧连接有第二通料管(12),所述第一通料管(9)和第二通料管(12)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1),所述第一套管(16)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15),所述第一水泵(15)与储料箱(19)之间接通有第二导管(17),所述第一水泵(15)上接通有第一导管(13),所述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之间连接有握杆(14),所述第二套管(23)右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杆(2),所述安装杆(2)右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所述电机(1)下侧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下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下表面均匀安装有搅拌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沟内生物环境检测装置,包括通液筒(18),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筒(18)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所述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均与通液筒(18)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第一套管(16)和第二套管(23)内部套有导杆(20),所述导杆(20)表面上侧套有螺帽(21),所述螺帽(21)与第二套管(23)之间连接有螺旋弹簧(22),所述导杆(20)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7),所述底板(7)底面均匀安装有万向轮(8),所述通液筒(18)上端装有储料箱(19),所述储料箱(19)与通液筒(18)之间装有过滤网(26),所述通液筒(18)前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24),所述第二水泵(24)与储料箱(19)之间接通有第三导管(25),所述第二水泵(24)上连接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通料管(9),所述第一通料管(9)左侧连接有第二通料管(12),所述第一通料管(9)和第二通料管(12)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1),所述第一套管(16)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15),所述第一水泵(15)与储料箱(19)之间接通有第二导管(17),所述第一水泵(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孟杰
申请(专利权)人:马孟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