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67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5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玻璃盖板,所述壳体具有构成侧壁的中框,所述玻璃盖板扣合在所述中框上,所述玻璃盖板和所述壳体形成有内腔;受话器,所述受话器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形成在所述中框上,所述导音通道的入声段与所述受话器连通,所述导音通道的出声段朝向所述中框的内侧倾斜设置。所述玻璃盖板中部的方向倾斜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出声段朝向中框的内侧倾斜设置,减小了受话器传出的声音发生漏音的情况,提高了用户的私密性,同时成本低廉易于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申请属于消费类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内通常会设置有受话器,使用户可以通过受话器传出的声音进行通话或是语音的收听。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受话器,通过听筒将声音传出后,容易产生漏音的情况,不但用户本人可以听到听筒内传出的声音,如果用户身边较近的位置有其他人,同样可以听到电子设备内传出的声音,给通话的私密性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改进,以解决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漏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壳体上纹路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漏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声学器件,所述壳体开设有容纳腔和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环境,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音通道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容纳腔分布,所述第二位置背离所述容纳腔分布,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导音通道倾斜设置,减小了受话器传出的声音发生漏音的情况,提高了用户的私密性,同时成本低廉易于生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第一表面;2、导音通道;21、第一位置;22、第二位置;23、第三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和声学器件,所述壳体1开设有容纳腔和导音通道2,所述导音通道2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环境,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声学器件可以为受话器,以手机为例,受话器也就是手机的听筒,其音量较小,并不能够实现扩音的效果,但是可以满足用户日常通话以及听取语音等功能的同时,提高用户的私密性,避免通话内容被用户周边的人所听到。内腔中还设置有电子设备的主板、屏幕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等结构。所述导音通道2具有第一位置21、第二位置22和第三位置。23,所述第一位置21靠近所述容纳腔分布,所述第二位置22背离所述容纳腔分布,所述第三位置。2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21和所述第二位置22之间;其中第一位置21和第三位置。23之间为导音通道2的入声段,第二位置22和第三位置。23之间为导音通道2的出声段,受话器的出声通道和第一位置21连通,声音从第一位置21进入导音通道2,并经由第三位置。23、第二位置22后传出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位置21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表面11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位置22与所述第一表面11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位置。23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表面11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表面11为所述壳体1的顶部表面。第一位置21与壳体1的第一表面11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也就是受话器的出声通道从第一位置21进入导音通道2后先向壳体1的第一表面11方向传递,也就是想壳体1的顶部表面方向位移。当声音传递至第三位置。23时,也就传递到了导音通道2距离第一表面11最近的位置,之后导音通道2内的声音呈斜向向下的方向继续传递至第二位置22,并最终传出电子设备。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现有技术的导音通道2设置在手机顶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声音传出的位置通常与耳朵的位置相对应,声音传出电子设备后会经由人体皮肤反射并向四周扩散,发生漏音。由于导音通道2设置的位置位于手机的顶部,所以部分反射的声音会直接传至用户的四周,并被用户周围的人听到,降低了隐私性。而本实施例中,第三位置。23和第二位置22之间的出声段为倾斜设置,以出声位置与人体耳朵相对应为例,声音斜向传出,此时声音会经由人体皮肤反射后射至玻璃盖板上,并再次进行反射至人体皮肤。多次反射后的声音通过人体以及玻璃盖板吸收反射的声波能量,在受话器传出声音与上述现有技术中传出的声音分贝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逸散的声音已经无法使用户周围的人群听清通话的内容。通过改变受话器内声音传出的反射路径,从而实现了提高用户私密性的效果。可选地,位于所述第二位置22和所述第三位置。23之间的导引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21和所述第三位置。23之间的导引通道的横截面积。。第一位置21与声学器件连通,第一位置21和第三位置。23之间横截面积较大的入声段,能够将声学器件传出的声音较为完整的接收。同时通过直径较小的出声段对声音进行聚集后传出电子设备,使得声音的反射路径更加固定,提高了音波的反射次数,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漏音的分贝。可选地,所述壳体1上对应所述第二位置22处设置有听筒网,所述听筒网上开设有多个出音孔。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出声段上设置听筒网,使声音从多个出音孔上传出,通过听筒网实现了使声音以点辐射的形式传出电子设备,并准确辐射至用户体表皮肤,经由皮肤吸收并再次反射后,能够再次反射至玻璃盖板上,并经由多次反射后实现对声音分贝的降低。可选地,所述导音通道2呈折线形延伸开设于所述壳体1上。根据电子设备的型号不同,以全面屏手机为例,为了提高屏占比,使得受话器无法安装在贴近壳体1的边缘设置,所以需要通过将入声段的进声端设置在较低的位置,同时还需要满足出声段向下倾斜控制声音传出电子设备的方向。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导音通道2可以呈“Λ”形地开设在壳体1上。具体地,导音通道2靠近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不同的手机型号的受话器出声位置不同,为了更加便于用户的使用,将导音通道2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是并不局限于将导音通道2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声学器件,所述壳体开设有容纳腔和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环境,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n所述导音通道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容纳腔分布,所述第二位置背离所述容纳腔分布,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n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声学器件,所述壳体开设有容纳腔和导音通道,所述导音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环境,所述声学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导音通道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容纳腔分布,所述第二位置背离所述容纳腔分布,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导引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导引通道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二位置处设置有听筒网,所述听筒网上开设有多个出音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方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