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耳机充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66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了一种耐磨耳机充电盒,一种耐磨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组件、及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上盖;所述主壳体具有公铰接柱和转轴,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公铰接柱,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公铰接柱匹配的母铰接柱,所述母铰接柱通过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公铰接柱;所述充电组件具有卡柱,所述上盖具有与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柱对应设置;所述主壳体具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镀设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设置的防护层可以有效提高主壳体的耐磨性,避免主壳体上的图案或LOGO被磨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磨耳机充电盒
本技术涉及耳机套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磨耳机充电盒。
技术介绍
蓝牙耳机能够免除耳机线的牵绊,深受用户的喜爱。在不使用的时候,将蓝牙耳机放入耳机盒中保存,不易丢失。在盒内设置充电装置,当将蓝牙耳机放入耳机盒中时,保存蓝牙耳机的同时还能为耳机充电,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但是在频繁的使用后,耳机壳的外表面由于摩擦会将耳机充电盒上的图案或者LOGO磨掉,严重影响耳机充电盒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的防护层来提高耳机充电盒外表面耐磨性能的耐磨耳机充电盒。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磨耳机充电盒,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组件、及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上盖;所述主壳体具有公铰接柱和转轴,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公铰接柱,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公铰接柱匹配的母铰接柱,所述母铰接柱通过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公铰接柱;所述充电组件具有卡柱,所述上盖具有与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柱对应设置;所述主壳体具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镀设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防护层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底漆层、真空镀层、保护漆层、色漆层和UV面漆层。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漆层厚度为8μm,所述真空镀层的厚度为1-2μm,所述保护漆层的厚度为6μm,所述色漆层的厚度为8μm,所述UV面漆的厚度为10μm。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上盖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卡槽对应设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壳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置腔的耳机放置壳、电路板和电池,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耳机放置壳和所述电池相连。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耳机放置壳具有多个卡位块,所述主壳体设有多个与所述卡位块匹配的卡位槽,所述卡位块位于所述卡位槽中。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耳机放置壳设有两个耳机放置槽,两个所述耳机放置槽对称设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路板具有多个充电柱,所述充电柱位于所述耳机放置槽中。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路板具有充电件,所述主壳体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充电件对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设置的主壳体用于置纳充电组件并对充电组件进行防护;设置的充电组件用于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设置的上盖用于将耳机组件盖住防护起来;设置的防护层可以有效提高主壳体的耐磨性,避免主壳体上的图案或LOGO被磨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耐磨耳机充电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耐磨耳机充电盒打开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耐磨耳机充电盒中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耐磨耳机充电盒中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耐磨耳机充电盒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耐磨耳机充电盒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耐磨耳机充电盒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主壳体,11-公铰接柱,12-转轴,13-容置腔,14-卡位槽,15-槽口,20-充电组件,21-卡柱,22-耳机放置壳,22a-卡位块,22b-耳机放置槽,23-电路板,24-电池,25-充电柱,26-充电件,30-上盖,31-母铰接柱,32-卡槽,33-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耳机充电盒,包括主壳体10、安装于主壳体10内的充电组件20、及安装于主壳体10的上盖30;主壳体10具有防护层,防护层镀设于主壳体10的外表面;设置的主壳体10用于置纳充电组件20并对充电组件20进行防护;设置的充电组件20用于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设置的上盖30用于将耳机组件20盖住防护起来;设置的防护层可以有效提高主壳体10的耐磨性,避免主壳体10上的图案或LOGO被磨掉。如图3和图4所示,主壳体10具有公铰接柱11和转轴12,转轴12安装于公铰接柱11,转轴12用于安装上盖30用,主壳体10设有容置腔13,充电组件20安装于容置腔13内;主壳体10设有多个卡位槽14,卡位槽14用于安装充电组件20。如图5和图6所示,充电组件20具有卡柱21,卡柱21用于卡合上盖30,充电组件20包括安装于容置腔13的耳机放置壳22、电路板23和电池24,电路板23分别与耳机放置壳22和电池24相连;耳机放置壳22具有多个卡位块22a,卡位块22a位于卡位槽14中;耳机放置壳22设有两个耳机放置槽22b,两个耳机放置槽22b对称设置;电路板23具有多个充电柱25,充电柱25位于耳机放置槽22b中;电路板23具有充电件26,主壳体10设有槽口15,槽口15与充电件26对应设置。如图7和图8所示,上盖30具有与公铰接柱11匹配的母铰接柱31,母铰接柱31通过转轴12安装于公铰接柱11;上盖30具有与卡槽32,卡槽32与卡柱21对应设置;上盖30具有凸起部33,凸起部33与卡槽32对应设置。防护层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底漆层、真空镀层、保护漆层、色漆层和UV面漆层;底漆层厚度为8μm,真空镀层的厚度为1-2μm,保护漆层的厚度为6μm,色漆层的厚度为8μm,UV面漆的厚度为10μm;本防护层的制作流程为:1、在主壳体表面真空镀一层底漆,厚度为8μm;2、在底漆上真空镀一层镀膜,厚度为1-2μm;3、在真空镀膜上再喷涂一层保护漆,厚度为6μm;4、在保护漆上喷涂一层金属色漆,厚度为8μm;5、在色漆上喷涂一层UV面漆,厚度为10μm;6、用镭雕技术去除掉保护层上部分UV面漆和色漆层,镭雕出所需要的图案或LOGO,最后再用专用清洁剂来清洁产品即可;设置的保护层可以有效提高主壳体10的耐磨性,避免主壳体10上的图案或LOGO被磨掉。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设置的主壳体10用于置纳充电组件20并对充电组件20进行防护;设置的充电组件20用于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设置的上盖30用于将耳机组件20盖住防护起来;设置的防护层可以有效提高主壳体10的耐磨性,避免主壳体10上的图案或LOGO被磨掉。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组件、及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上盖;所述主壳体具有公铰接柱和转轴,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公铰接柱,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公铰接柱匹配的母铰接柱,所述母铰接柱通过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公铰接柱;所述充电组件具有卡柱,所述上盖具有与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柱对应设置;所述主壳体具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镀设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组件、及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上盖;所述主壳体具有公铰接柱和转轴,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公铰接柱,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公铰接柱匹配的母铰接柱,所述母铰接柱通过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公铰接柱;所述充电组件具有卡柱,所述上盖具有与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柱对应设置;所述主壳体具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镀设于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底漆层、真空镀层、保护漆层、色漆层和UV面漆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层厚度为8μm,所述真空镀层的厚度为1-2μm,所述保护漆层的厚度为6μm,所述色漆层的厚度为8μm,所述UV面漆的厚度为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卡槽对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凡徐钜销徐戈骆秋生段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拓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