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冲击抗压耳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66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了一种耐冲击抗压耳机壳,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副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组件;所述副壳体具有安装件,所述主壳体具有与所述安装件匹配的卡块,所述副壳体通过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卡块的卡合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所述主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所述内腔中,所述主壳体具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弹性柱的一端与所述主壳体一体连接、所述弹性柱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充电组件;设置的弹性柱用于抵挡外界冲击,防止外界冲击对充电组件造成损坏,进而导致接触不良,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冲击抗压耳机壳
本技术涉及耳机套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冲击抗压耳机壳。
技术介绍
传统的耳机是一种近耳式放音装置,它接收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的使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耳机作为电子通讯时代的代表性产物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为了适应电子设备通话的要求,耳机又集成了麦克风功能也即现在的耳麦。为了使用更加方便,耳机从原来的有线变成了无线,蓝牙耳机就是比较常见的无线耳机。现在蓝牙耳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蓝牙耳机的壳体作为其内部构件的安装固定和容纳结构,其结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到蓝牙耳机的内部设置,壳体结构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内部元件容易移位,进而导致接触不良,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的弹性柱来抵挡外界冲击的耐冲击抗压耳机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冲击抗压耳机壳,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副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组件;所述副壳体具有安装件,所述主壳体具有与所述安装件匹配的卡块,所述副壳体通过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卡块的卡合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所述主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所述内腔中,所述主壳体具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弹性柱的一端与所述主壳体一体连接、所述弹性柱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充电组件。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装件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匹配设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腔中具有安装槽,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内具有弹性垫件,所述弹性垫件位于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安装槽之间。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电池、及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充电件,所述充电件为两个,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壳体具有后塞,所述后塞安装于所述内腔一端,所述后塞设有两个充电口,所述充电件一端安装于所述充电口、所述充电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压键和按压弹簧,所述按压键包括按压端和接触端,所述按压弹簧套设于所述接触端,所述主壳体设有槽口,所述按压端露出于所述槽口。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路板具有按压部,所述接触端抵顶于所述按压部,所述按压弹簧位于所述按压部和所述按压端之间。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壳体和所述副壳体外表面均镀有一层防护层,防护层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底漆层、真空镀层、保护漆层、色漆层和UV面漆层。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漆层厚度为8μm,所述真空镀层的厚度为1-2μm,所述保护漆层的厚度为6μm,所述色漆层的厚度为8μm,所述UV面漆的厚度为10μm。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壳体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副壳体具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对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主壳体用于充电组件的安装固定和容纳;设置副壳体用于传声;设置的充电组件用于为耳机提供电力;设置的弹性柱用于抵挡外界冲击,防止外界冲击对充电组件造成损坏,进而导致接触不良,缩短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耐磨耳机充电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耐磨耳机充电盒打开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耐磨耳机充电盒中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耐磨耳机充电盒中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耐磨耳机充电盒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主壳体,11-卡块,12-内腔,13-弹性柱,14-安装槽,15-后塞,15a-充电口,16-限位槽,17-槽口,20-副壳体,21-安装件,21a-卡槽,22-限位柱,30-充电组件,31-电路板,31a-按压部,32-电池,33-充电件,40-按压组件,41-按压键,41a-按压端,41b-接触端,42-按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冲击抗压耳机壳,包括主壳体10、安装于主壳体10的副壳体20、安装于主壳体10内的充电组件30;还包括按压组件40,按压组件40与所述充电组件30相连;主壳体10用于充电组件30的安装固定和容纳;设置副壳体20用于传声;设置的充电组件30用于为耳机提供电力。如图1至图3所示,主壳体10具有卡块11,卡块11用于卡合副壳体20,主壳体10设有内腔12,充电组件30安装于内腔12中,主壳体10具有弹性柱13,弹性柱13位于内腔12中,弹性柱13的一端与主壳体10一体连接、弹性柱13的另一端抵顶于充电组件30;内腔12中具有安装槽14,充电组件30安装于安装槽14中;安装槽14内具有弹性垫件(图未示),弹性垫件位于充电组件30与安装槽14之间;主壳体10具有后塞15,后塞15安装于内腔12一端,后塞15设有两个充电口15a;主壳体10设有多个限位槽16,限位槽16用于限位副壳体20用。如图4所示,副壳体20具有安装件21,副壳体20通过安装件21与卡块11的卡合安装于主壳体10;安装件21设有卡槽21a,卡槽21a与卡块11匹配设置;副壳体20具有多个限位柱22,限位柱22与限位槽16对应设置。如图5所示,充电组件30包括电路板31、安装于电路板31的电池32、及安装于电路板31的充电件33,充电件33为两个,电路板31安装于安装槽14中;充电件33一端安装于充电口15a、充电件33的另一端安装于电路板31;电路板31具有按压部31a,按压部31a用于接受按压组件40的按压。如图6所示,按压组件40包括按压键41和按压弹簧,按压键41包括按压端41a和接触端41b,按压弹簧套设于接触端41b,主壳体10设有槽口17,按压端41a露出于槽口17;接触端41b抵顶于按压部31a,按压弹簧位于按压部31a和按压端41a之间。主壳体10和副壳体20外表面均镀有一层防护层,防护层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底漆层、真空镀层、保护漆层、色漆层和UV面漆层;底漆层厚度为8μm,真空镀层的厚度为1-2μm,保护漆层的厚度为6μm,色漆层的厚度为8μm,UV面漆的厚度为10μm;本防护层的制作流程为:1、在主壳体表面真空镀一层底漆,厚度为8μm;2、在底漆上真空镀一层镀膜,厚度为1-2μm;3、在真空镀膜上再喷涂一层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冲击抗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副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组件;所述副壳体具有安装件,所述主壳体具有与所述安装件匹配的卡块,所述副壳体通过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卡块的卡合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所述主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所述内腔中,所述主壳体具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弹性柱的一端与所述主壳体一体连接、所述弹性柱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充电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冲击抗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副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充电组件;所述副壳体具有安装件,所述主壳体具有与所述安装件匹配的卡块,所述副壳体通过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卡块的卡合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所述主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所述内腔中,所述主壳体具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弹性柱的一端与所述主壳体一体连接、所述弹性柱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充电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抗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匹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冲击抗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中具有安装槽,所述充电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内具有弹性垫件,所述弹性垫件位于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安装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冲击抗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电池、及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充电件,所述充电件为两个,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冲击抗压耳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具有后塞,所述后塞安装于所述内腔一端,所述后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凡徐钜销徐戈骆秋生段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拓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