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585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曲轴箱包括:箱体、曲轴和平衡轴,曲轴和平衡轴均设置于箱体内,曲轴和平衡轴传动;水泵,水泵包括:泵轴、轴套和叶轮,泵轴的轴向第一端与平衡轴或曲轴固定连接,轴套套设在泵轴上,叶轮设置在泵轴的轴向第二端且止抵轴套,以使叶轮、轴套与泵轴同步转动。由此,通过平衡轴带动泵轴转动,可以提高泵轴的转速,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叶轮的泵水能力,这样水泵在保证足够泵水量的基础上,可以相应地减少叶轮的尺寸,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少水泵的体积,可以有利于发动机的小型化设计目标,而且采用轴套的设置可以保证叶轮的安装可靠性,以及提高泵轴的耐腐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
技术介绍
在水冷发动机中,曲轴箱的一侧一般设置有水泵和机油泵,水泵用于冷却水循环,机油泵用于润滑油循环,机油泵轴和水泵轴一般都安装有传动轮,两个传动轮轴向间隔设置,然后通过曲轴的传动轮带动。其中,在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由于机油泵轴转速较低,而使得水泵轴的转速低,水泵不能正常工作,无法使冷却水在发动机的冷却水通道中进行正常循环,易造成发动机冷却不良而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而且水泵占用空间较大。而且随着发动机转速和性能的增加,对于水泵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水泵在高速时的密封性能和成本要求越来越高,此种传动方式的水泵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的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以提高水泵的转速,可以提高泵水能力,以及可以提高泵轴的耐腐蚀性,降低水泵体积和成本。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所述曲轴箱包括:箱体、曲轴和平衡轴,所述曲轴和所述平衡轴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曲轴和所述平衡轴传动;水泵,所述水泵包括:泵轴、轴套和叶轮,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平衡轴或曲轴固定连接,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泵轴上,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二端且止抵所述轴套,以使所述叶轮、所述轴套与所述泵轴同步转动。由此,通过平衡轴带动泵轴转动,可以提高泵轴的转速,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叶轮的泵水能力,这样水泵在保证足够泵水量的基础上,可以相应地减少叶轮的尺寸,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少水泵的体积,可以有利于发动机的小型化设计目标,而且采用轴套的设置可以保证叶轮的安装可靠性,也可以方便其他部件与泵轴之间的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平衡轴固定连接,所述平衡轴的轴向第一端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一端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凸块,所述凸块配合在所述凹槽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间隙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凸块为非圆形凸块,所述凹槽为非圆形凹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凸块为扁平块状且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凹槽为扁形方槽且横截面为矩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凹槽宽度方向的两端敞开,所述凸块宽度方向的两端伸出所述凹槽的两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泵轴外周面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止抵所述轴套的内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泵轴包括: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和所述第二轴段相连,所述第一轴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轴段的外径且所述第一轴段和所述第二轴段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所述轴套和所述叶轮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台阶处设置有第一垫圈,所述轴套止抵在所述第一垫圈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垫圈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垫圈将所述叶轮固定在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二端,所述第二垫圈位于所述叶轮的轴向外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有箱盖,所述箱盖一体成型有所述水泵的泵壳,所述泵壳设置有轴向延伸的过孔,所述泵轴穿设于所述过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油封,所述油封套设在所述轴套上且还抵接在所述过孔的内周壁上,所述轴套相对所述油封可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封为两个,两个所述油封在轴向上间隔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固定在所述曲轴箱的轴向第二侧,所述发电机包括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与所述曲轴相连接且轴线共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包括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区域B中的放大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立体图,且在密封盖处爆炸开;图6是密封盖和第二连接管的分解图;图7是箱盖和泵盖的分解图;图8是箱盖的立体图;图9是平衡轴和泵轴的分解图。附图标记:发动机1000;曲轴箱100;箱体110;第二结合面110b;箱盖111;泵壳112;过孔113;大孔段113a;小孔段113b;叶轮腔114;密封盖115;凹部116;通水口117;第二冷却通道118;气缸进水接口119;曲轴120;平衡轴130;凹槽131;泵盖140;水泵进水接口141;气缸回水接口142;油冷器回水接口143;水泵200;泵轴210;凸块211;第一轴段212;第二轴段213;轴套220;叶轮230;密封圈240;第一垫圈250;第二垫圈260;紧固件270;油封280;发电机300;油冷器400;油冷器进水管410;油冷器回水管420;气缸500;排气口510;气缸进水管600;第一连接管610;第二连接管6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1000,该发动机1000应用于全地形车上。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1000可以包括:曲轴箱100、气缸500和水泵200,气缸500安装在曲轴箱100的上方,水泵200安装在曲轴箱100的轴向一侧,轴向一侧即左右方向一侧,例如,水泵200可以安装在曲轴箱100的左侧,其中曲轴箱100的右侧可以根据全地形车的动力类型做出调整布置,例如,该全地形车为混动型全地形车,则曲轴箱100的右侧可以设置有发电机300,该发电机300可以再与电动机电连接,电动机输出动力,带动全地形车运动;又如,该全地形车为纯燃油全地形车,则曲轴箱100的右侧可以设置有变速箱。如图3所示,曲轴箱100内可以布置有多个传动部件,包括:箱体110、箱盖111、曲轴120和平衡轴130,曲轴120和平衡轴130均设置于箱体110内,箱体110的一侧固定有箱盖111,气缸500内设置有活塞,活塞杆和连杆将活塞和曲轴120连接起来,这样可以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成曲轴120的转动,曲轴120和平衡轴130传动,平衡轴130可以有效平缓发动机1000的震动,可以提升发动机1000的性能。如图3所示,水泵200包括:泵轴210、轴套220和叶轮230,泵轴210的轴向第一端与平衡轴130或曲轴120固定连接,即泵轴210的右端与平衡轴130的左端固定连接,轴套220套设在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曲轴箱,所述曲轴箱包括:箱体、曲轴和平衡轴,所述曲轴和所述平衡轴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曲轴和所述平衡轴传动;/n水泵,所述水泵包括:泵轴、轴套和叶轮,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平衡轴或曲轴固定连接,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泵轴上,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二端且止抵所述轴套,以使所述叶轮、所述轴套与所述泵轴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3 CN 201911283934X;20191213 CN 2019222626851.一种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曲轴箱,所述曲轴箱包括:箱体、曲轴和平衡轴,所述曲轴和所述平衡轴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曲轴和所述平衡轴传动;
水泵,所述水泵包括:泵轴、轴套和叶轮,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平衡轴或曲轴固定连接,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泵轴上,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二端且止抵所述轴套,以使所述叶轮、所述轴套与所述泵轴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平衡轴固定连接,所述平衡轴的轴向第一端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泵轴的轴向第一端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凸块,所述凸块配合在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为非圆形凸块,所述凹槽为非圆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为扁平块状且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凹槽为扁形方槽且横截面为矩形。的两端敞开,所述凸块宽度方向的两端伸出所述凹槽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外周面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止抵所述轴套的内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九号智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